新華社昆明10月13日電(記者姜子煒趙丹陽)也許你聽說過亞洲象和綠孔雀,但你知道黑頸鶴、滇金絲猴和西黑冠長臂猿嗎?你知道什麼是極小種群物種嗎?
極小種群物種具有種群數量少、種群規模小、生境脆弱、易受擾動、極度瀕危、瀕臨滅絕等特點。亞洲象、綠孔雀、滇金絲猴等都屬於極小種群物種。
這是8月9日在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境內拍攝的象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召開。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其中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分別都佔全國總種數的50%以上,並且約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和三分之一的脊椎動物為雲南特有或國內僅見於雲南。
雲南對極小種群野生動物建立了人工跟蹤、紅外相機監測、影片監控、無人機監測、遙感觀測等多技術整合的監管和動態監測體系。在無量山建立了西黑冠長臂猿和印支灰葉猴監測研究站,對棲息地、行為活動和種群數量等進行實時監測;建立了亞洲象監測預警體系,實現亞洲象活動及其潛在肇事的及時預警,有效緩解了因亞洲象肇事導致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裡的滇金絲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國家林草局珍稀瀕特森林植物保護和繁育、雲南省森林植物培育與開發利用”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文忠表示,目前亞洲象數量已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只增長至3000只左右,西黑冠長臂猿由800只增加到1300只左右,綠孔雀、黑頸鶴等多種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種群保護成效顯著。
10月9日拍攝的COP15新聞中心入口歡迎標誌。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2005年,雲南省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以個體數量以“個、十、百、千”計、種群規模已低於最小可存活種群而瀕臨滅絕的物種為抓手,啟動拯救保護行動。
十年來,全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專案100多個,系統調查極小種群植物80餘種,迴歸定植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16種3萬餘株,雲南藍果樹、巧家五針松、華蓋木等67種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白鶴灘鎮楊家灣村拍攝的一株近地移植的巧家五針松樹苗(8月20日攝)。新華社發
目前,中國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120種,其中雲南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62種。“一個物種有時可以支撐起一個產業,極小種群物種是生物多樣性資源中最為特殊的類群,如果滅絕了,我們可能就喪失了一次依託生物資源的產業發展機會。”楊文忠說,透過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運用,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力,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新的方法。
“我們呼籲各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行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努力和貢獻。”楊文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