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原文】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古時今譯】
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不過分勞作,所以形體和精神能夠協調統一,享盡自然的壽命,度過百歲才離開世間。
王冰語注——
1、食飲者,充虛之滋味;起居者,動止之綱紀。故修養者謹而行之。
2、《痺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這一句說的是古人飲食有節制,作息有法度,不過分地勞心勞力,所以能夠使得身體與精神達到高度的和諧與統一、形神俱備,從而得以享盡天年,活到百歲後才離開人世。
用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概括起來就是:飲食要有節制,晚飯吃七分飽就行了,不暴飲暴食,飯後可以適當的漫步慢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勞作,但卻不會過度的壓榨自身,勞損筋骨。
內經原文指出養生應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如果違逆此道,同樣不符合養生法則,所以也將今時之人的“起居無節”也歸之於“半百而衰”的原因之中。
文中的“不妄作勞”是以“勞逸合適”為標準的,並不是說不讓大家勞動,而是要以“形勞而不倦”為原則,不過度的使身體勞累,勞損筋骨。
人們要有勞有逸,過度勞作,有損健康;過度安逸,同樣也違背養生之道。如《黃帝內經太素》雲:“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都說明了凡事有個度,不能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