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鳥類不叫拍鳥,叫打鳥,仔細想想確實很形象,舉起長槍,瞄準,射擊;舉起相機,對焦,按下快門,動作流程差不多。中山公園就有一群人打鳥,不過他們專事拍攝公園裡鳳頭鷹一家,範圍縮小一下就是從打鳥變成打鷹了,這一叫法是否確切,姑且存之。
打鷹人從早到晚跟著老鷹拍拍拍。鳳頭鷹夫妻原先在公園邊緣靠近御花園茶餐廳的樹上搭窩,因為年輕沒經驗,選址不算上佳,搭建功夫不到位 ,大風一刮,鳥窩就散了架。
鷹夫妻吃一塹長一智,這次不再冒冒失失了,它們在公園中心地帶相中一棵最大最高的香樟樹,香樟樹多好啊,四季常綠,不生蟲子,挑了最為穩妥的樹杈搭建了新窩,上有濃蔭遮陽,下離地面打鷹人二三十米。鷹夫妻可能習慣了下面長槍大炮終日對著它們 ,對樹下大媽大爺們吹拉彈唱也是視若無睹,反正距離還挺遠,也沒有熊孩子用彈弓啥的故意驚擾它們,它們旁若無人,心安理得過自己的小日子。
鷹夫妻到底年紀還小,雄鷹打雄(江浙滬地區俚語,指動物交配)就像個毛頭小子般急吼吼的,三兩下完事,結果孵蛋孵的辛苦,卻沒有孵出小鷹來,一季白忙活。好不容易又過了一年,小鷹孵出來了,鷹爸爸鷹媽媽一個疏忽,雛鷹從高高的樹上掉了下來,不幸夭折。看著樹上那對落寞的鳳頭鷹 ,樹下的打鷹人無不嘆息,惋惜不止。
經歷了幾年風風雨雨,今年鳳頭鷹迎來了幸運的一年,也許進入了年富力強的時期,鷹們延續後代的積極性特別高,春天裡,眼看雄鷹每天十來次打雄,認真幹了一星期,雌鷹完美受孕生蛋,它們終於孵出了兩羽雛鷹,小鷹身上豎著白白的茸毛,瞪著烏黑閃亮的大眼睛東張西望,成了打鷹人的寵兒。鷹爸爸不辭辛苦整天飛在外面捕食,抓斑鳩,抓松鼠,他要填飽自己的肚子,還要給妻子,兩個孩子帶去果腹的食物,鷹媽媽就常常在窩旁守著倆雛鷹,她要保證兒女的安全,白天儘可能多的餵養雛鷹,自己吃的很少,畢竟雄鷹捕捉到的食物有限,出於母性她先要餵飽孩子。眼看著雛鷹漸漸長出羽毛,先在窩裡撲騰,初夏時能在樹杈上撲騰了。雛鷹剛開始由父母嘴對嘴餵食,現在就會用爪子按住鷹爸爸送來的獵物,自己開膛破肚獨自進食了。一家四口在眾目睽睽下過的還挺滋潤的。倆雛鷹羽翼漸豐,打鷹人能分辨出哪個是老大, 哪個是老二,還因老大胸前的羽毛花式和鷹媽媽一樣,所以認定老大是個女孩子。
這些都是打鷹人講述的,他們還給圍觀者看他們拍攝的精彩圖片和影片。其中一位追著這對鳳頭鷹跟拍了四五年,春夏秋冬,從不懈怠,鷹們一舉一動都逃不脫他的鏡頭,對鳳頭鷹一家子的生活習性熟悉得就像是家裡的孫輩一樣,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有對鷹的滿心熱愛。
估計這位打鷹人做什麼事都是很認真,很長性的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