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美博弈被擺上明面,中美之間不知不覺已經進行了好幾個輪次的較量。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是美國前總統布什在位期間暗中標定的,並設計了整體框架理論,後續經奧巴馬之手提前煽動輿論風向。
接著特朗普正式出手對華展開經貿制裁,現任拜登就更為直接,使用武力威脅加合縱連橫的外交圍堵,搞得印太地區風波不斷。
白宮的最高指揮官換了好幾個,似乎拜登這次打算動點真格。美海軍的航母戰鬥群甚至核潛艇輪番亮相中國周邊海域。
由美日印澳英新等多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輪番進行軍演,日本更是甚囂塵上地點明此舉就是為了牽制中國的行動。
目前日本政府內部正進行權力更迭,對華強硬的少壯派成功上位,日臺聯系日益緊密。
日本公開宣告“保衛臺灣”的背後則是美國政府在默許。若美日聯手進攻,以中國的軍力能否抵擋?地緣格局會產生哪些動盪?
美日聯手來犯,戰場會選在哪裡?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美國和日本的軍事聯絡比起其它盟友來說明顯不一樣。
美國作為地球另一面的國家,若要對中國大舉來犯,就需要大量位於亞洲的可靠且安全的軍事基地作為臨時指揮以及補給中心。
這裡韓國當然會被第一個排除,它距離中國本土太近了,解放軍甚至只需要動用火箭炮就能輕易實現全境覆蓋。
更關鍵的是,韓國旁邊就是手握核彈頭的金將軍,人家正愁自家導彈射程太短夠不著美軍,拜登若去韓國紮營幾乎與找死無異。
那麼日本呢,其實選擇日本的情況和選擇韓國差不多,日本上方位置有俄羅斯佈置在西伯利亞的導彈發射車和發射井,還有大量覆蓋日本全境的雷達探測裝置。
朝鮮和俄羅斯本就與美日兩家都結過樑子,美日聯軍要是硬湊一起,等於主動把餃子下進了同一個鍋裡。
考慮到風險,美國大機率只會選擇一部分軍力駐紮日本,幫助日軍進行協防以及指揮(也可能是監督),真正的大頭會壓在東南亞區域。
如果美軍基地真選在東南亞,那麼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美日如何聯合作戰的問題。
因為日本被限制了軍工規模,現有的飛機艦艇作戰範圍都不夠理想,況且日本不可能放棄本土傾巢而出太遠。
長途奔襲與美國合流之後,如果後方生變幾乎無法迅速回防,因此選擇東南亞就意味著美日主戰力會分頭行動。
先重點說說美國這邊,東南亞這個地區與中國之間隔著諸多南海群島,部分海域暗礁遍佈。美軍打仗喜歡正面大規模推進,但是在南海這個地方想全面鋪開推進註定不會輕鬆。
這片海域大小島礁眾多,若戰時中國提前做好佈防,甚至可以結合海陸空三種體系同時打擊美軍。
過去美日戰爭時期美軍所使用的“跳島戰術”放在今天擁有三位一體打擊能力,且質量規模均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的解放軍面前,相當於主動拉長作戰縱深,自切退路。
因此若美國想陳兵東南亞,最主要的進攻路線是繞開南海,迂迴遞進至臺灣附近的開闊水域進行海面對抗,日本能做得不多,主要負責情報監視以及在側翼活動牽制解放軍東部戰區的注意力。
海上對抗孰優孰劣,美日存在登陸作戰的可能嗎?
先說說美日在海上對抗中國海軍的設想,這裡拋開核攻擊不談,只說常規作戰。美國方面主要依靠海軍的航母戰鬥群、潛艇、搭配近陸基的導彈支援,以及遠陸基的高空戰略轟炸機進行混合作戰。
航母編隊的話美軍在役的數量是十一組,這些航母要遠赴重洋去亞洲作戰,就至少需要留下2艘放置在守衛美國本土的東西海岸,而且還必須再加上後備役和檢修組保留至少3艘。
美國實際上能開赴到印太戰場的航母編隊大約在七個左右,而中國方面即將下水第三艘國產航母,這是一艘世界上噸位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中美航母戰鬥群比例是3比7。
不過中美兩邊在航母戰鬥群數量上的差距並不重要,因為是美日主動進攻,戰鬥地點不會在深海。
有了這種前提,在沒有完全奪取制海權的情況下,美軍防空護衛艦無法頂著中國的驅逐艦進入既定防護位置,也就無法為航母這個編隊的核心抵擋來自反艦導彈與潛艇的攻擊。
而奪取制海權的前提是先奪取制空權,因此戰鬥開始後,美航母需要提前放出艦載機,中美的第一接觸方式就是海面空戰。
影響制空權的關鍵不僅僅是飛機的質量,還非常考驗雙方的雷達和預警能力。
中美開戰,美國之前佈置在中國周邊的那些,類似於普天間基地的陸基雷達肯定會被第一時間打掉。
因此只論偵測能力這一點中國比美海軍更有優勢,我們架設的陸地雷達探測範圍比美國航母的艦載雷達更廣闊,頻段干擾的功率也更強,因此我們能夠比對手提前預知一部分資訊。
所以,當美軍的F35艦載機進入我方可偵測範圍時,要面臨的對手就不是綜合能力弱於f35的中國艦載機,而是從陸地升空的j20重型空優戰機。
乍一看兩邊都是五代機,但f35只是五代機的入門版本,特點是體型小而且便宜,因為設計之初美國人認為中俄現階段並沒有打算研發五代機,可以利用簡易五代機的代差去對付中俄現役的大量四代機。
理論上來說,f35根本不可能是j20的對手,待到換裝國產ws15發動機,補齊隱身和超音速的短板之後j20幾乎可以反超f22。
那假設現在美國從東南亞基地起飛f22來對付j20會怎麼樣呢,其實不管美國怎麼策劃進攻,就算能拼盡全力向前多推進一段,但是靠近大陸之後也壓根承受不住解放軍地面部隊的遠端打擊。
這一點五角大樓早就承認過,表示中國若只在近海實行防禦反擊,那麼進攻的一方几乎就不可能取勝。這種優勢鴻溝,就算再加上日本也根本無濟於事。
既然海上贏不了,那麼美日如果進行登陸作戰會怎麼樣?
首先,中國地面部隊的現役人數大約在140w左右,規模世界第一,比美日兩國加起來都多。論戰術水平和戰鬥素養我國陸軍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在上世紀我們就曾打敗過美國,也擊退了蘇聯。
美日要是實行登陸滲透作戰,就意味著重型坦克不能隨行也沒有空中力量支援,到底拿什麼和解放軍較量呢?
再說了,中國陸地並沒有適合美國大規模登陸的戰略位置,東三省上面有俄羅斯,西南有天然山脈地形阻隔,西邊距離中國重要城市又太遠沒有奇襲意義,因此我們幾乎可以斷定美日是不可能去進行登陸作戰的。
至於戰略轟炸機,轟20服役之前中國也有準戰略轟炸機轟6k,關鍵這東西在兩個大國的對戰裡基本上屬於優勢大作用,均勢不敢用,劣勢零作用。
加之中美本土實在離得太遠會影響攻擊頻次,而且不攜帶核彈頭明顯不足以對地理面積較大的國家造成等量威脅,也就歐洲那些小國會害怕。
若美日主動進攻,亞洲勢力會怎麼選擇?
不難想象,即使美日鬧得再兇,英國和印度是肯定不會配合他們行動的。
英國海軍早已凋敗沒有足夠能力支援,印度有自己的大國夢,也不想得罪俄羅斯,印度巴不得中美俄都吃虧,然後自己一家獨大。
澳大利亞距離較遠且大而不強,雖然美國要給他核潛艇,不過交付時間可能在2040年,因此沒有實際討論意義。
韓國更不必說,本來就不太情願被美國指使,它的地理位置在戰時也無法保證有效控制。東南亞普遍實力不足,戰鬥力和“東亞怪物房”比起來相差甚遠。
所以看來看去,亞洲的幸運兒恐怕就只有日本一個,畢竟日本從政治到軍事再到輿論,都被牢牢綁在美利堅的戰車上。
但是美日主動發難之後,要面臨的對手就不簡單了,既然美日都聯合行動了,俄羅斯能坐得住嗎。
美國為什麼一直害怕中俄走得太近?因為中俄若是聯手,亞歐大陸無人可擋。俄軍太平洋艦隊可在必要時刻,從海參崴港口向南馳援,間接對美日形成兩面包夾。
有俄方牽制,中國在近海位置的防守反擊可以如虎添翼,甚至形勢會讓他們完全丟掉打核戰爭的想法,雙倍核威懾的壓迫力堪稱恐怖。
其實從美國針對中國的一系列行為就能看出,美國在南海外面的時候確實囂張,但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進入九段線,是一種不夠囂張的自我吹捧。
假如他們靠近了九段線,就是一艘普通的中國漁政船懟上去他們都必須迅速後退,因為美國知道自己萬一自己在這片區域引發衝突,結局是打不過也跑不掉。
因此他們挑釁的時候其實心裡比誰都慌張,要不然為什麼每次解放軍的軍艦過去抵近監視,他們就會立馬加速駛離現場呢?
再看看今天印太的形勢,無論他們現在的軍演施壓多麼頻繁,都不能改變他們無能為力的既定事實。隨著中華民族的進一步騰飛,過往的一切鬧劇都註定只是雲煙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