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戰場上一個好的指揮員有多重要?空洞的理論解釋許多人可能無法理解,透過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生的一場戰鬥,就能充分地說明這個問題。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在志願軍的攻勢下,“聯合國軍”被打得四處逃散,志願軍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僅要把敵人打跑,還要徹底消滅敵人。
面對敵人拼命逃跑,志願軍能否堵住敵人就成為了戰役的關鍵,這裡重點來說說志願軍38軍113師337團1連2排的阻擊戰,當時2排排長叫郭忠田,他們2排接到的任務是作為尖刀排,前往龍源裡的葛峴嶺阻擊敵人。
郭忠田帶領2排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急行軍,當時他們距離葛峴嶺有72公里,他們必須在14小時內搶先趕到葛峴嶺,郭忠田命令全排戰士除了彈藥和少量食物外,其餘的物資全部丟掉。
最終透過強行軍郭忠田帶著2排抵達了葛峴嶺,可是郭忠田在山頭一看發現情況不對,葛峴嶺確實是附近一帶最高的位置,也能扼制山下的公路,按照常識應該是在這裡構築阻擊工事。
可是郭忠田卻認為不妥,葛峴嶺的位置太顯眼了,很容易就遭到美軍的飛機和大炮轟炸,面對優勢炮火的美軍,把阻止陣地設在這裡並不明智,相反葛峴嶺旁邊有一個山包,在公路的轉彎處。
山包的位置雖然不是制高點,但位置更合適,一方面是敵人在公路轉彎時會減速,另一方面位置不容易暴露,於是郭忠田不走尋常路,把組織陣地選在山包上,同時在葛峴嶺修築假工事。
11月28日上午,第一批撤退的美軍抵達葛峴嶺,郭忠田故意放過了敵人的坦克部隊,打後面的輜重部隊,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美軍被打懵了,沒想到這個敵人竟然還有志願軍。
等美軍反應過來之後,迅速調集飛機和大炮對制高點葛峴嶺猛烈轟炸,隨後美軍展開衝鋒,郭忠田指揮2排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之後又派人迅速去修築葛峴嶺上的假工事,隨後美軍再次對葛峴嶺展開轟炸。
就這樣郭忠田躲過了美軍的前兩次轟炸,一直到下午美軍才發現志願軍的阻擊陣地在山包上,可是已經晚了,後面的志願軍大部隊已經趕到,最終美軍被志願軍包餃子了。
戰後統計,郭忠田帶領2排一共擊斃美軍215人,繳獲6門火炮和58輛裝滿物資的汽車,而郭忠田的二排無一傷亡,消耗子彈僅1305發,手榴彈14枚,創造了一場奇蹟的阻擊戰。
戰後郭忠田被記一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二排全體榮立一等功,在這場阻擊戰中指揮員的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試想如果陣地設在葛峴嶺,那恐怕又會是另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