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種說法,說重機槍不是直射殺傷敵人的,是在視距外靠曲射殺傷敵人的,還說一戰索姆河戰役中,德軍的MG08馬克沁重機槍採用曲射的方式,機槍隱藏在塹壕裡,射手不露頭,槍口斜朝上打,這樣子彈如下雨一樣落到英法軍隊塹壕裡大量殺傷。還有人知道一些專業名詞,提到了“超越射擊”,說重機槍標準打法就是這樣,彈道從己方步兵頭頂飛過,落下來殺傷敵人,這樣才能在步兵身後掩護射擊不打到自己人,電影電視裡直接瞄準射擊都是拍給觀眾看的。
一戰時德軍的MG08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照片網上就有將其解讀為“重機槍超越射擊”。
這個“索姆河戰役重機槍曲射”的段子彩雲在多個資訊類平臺都看到過,但很遺憾,這個段子是瞎編的;
重機槍還是以直接瞄準射擊為主的;
重機槍超越射擊是有的,但不是這麼打的;
甚至重機槍射手看不到目標,像曲射火炮一樣以間接瞄準方式射擊敵人的打法以前也是有的,但也不是段子裡說的這樣打的。
重機槍怎麼射擊?
絕大多數時候重機槍還是以直接瞄準為主要射擊方式,基本原理和步槍、輕機槍射擊沒多大區別,射手透過照門、準星向目標瞄準,構成三點一線,然後按壓扳機發射。有點不同的是重機槍架設在穩定的槍架上,槍架比起射手身體是一個更穩定的射擊平臺,再加上重機槍槍管長,打的又是大威力步槍彈甚至大口徑機槍彈,所以重機槍的有效射程遠大於步槍,能達到1000m以上。
央視7套紀錄片《超級武器》中展示的53式重機槍射擊,射手還是直瞄射擊。
這裡就正好能回答一些讀者的問題:為什麼通用機槍槍管長度不變,發射的槍彈也一樣,可輕機槍狀態、重機槍狀態的有效射程卻不同?
道理就是發射平臺的穩定性。輕機槍狀態開啟的兩腳架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臺,還得靠人體輔助支撐承受後坐力,因為平臺不穩定,槍口晃動大,射擊散佈就大,儘管發射的子彈威力並不小,但到遠處散佈就大了,無法有效打擊目標,所以有效射程就近;重機槍狀態因為機槍裝在三腳架上,三腳架比兩腳架穩定得多,打遠距離點目標時槍架高低機、方向機還能鎖定,平臺穩定了,彈頭飛到更遠距離仍有密集的散佈,仍能打擊目標,所以有效射程就遠。
通用機槍在重機槍狀態下槍身、槍架構成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比輕機槍狀態更穩
就在頭條有鍵盤軍事家堅稱,影響槍械有效射程的就是子彈火藥量,槍本身不影響有效射程,還一口一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對這樣“不同的觀點”,大家以後遇到了,知道該怎麼辦了吧?
既然重機槍還是以直接瞄準射擊為主,那麼在戰場上,當重機槍佈置在我方步兵身後掩護步兵衝擊時又是怎麼保證不打到自己人的呢?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重機槍掩護步兵分隊衝擊時並不佈置在步兵分隊正後方,而是部署在側後方,利用步兵衝擊隊形的側翼射擊壓制敵人,這樣就不會打到自己人了。但側翼射擊要嚴格控制機槍方向射界,要鎖定機槍槍架的左右射界限制器,避免機槍槍管擺過頭,把子彈打到己方步兵隊形裡去;當步兵分隊衝擊到敵陣地前沿,即將進入重機槍危險射界時,重機槍要停止射擊,避免誤傷。
什麼是超越射擊?
很多人知道超越射擊這個術語,但把超越射擊等同於間接瞄準射擊,以為超越射擊時射手看不到目標,是斜對著天空拋子彈,由此又誤以為機槍掩護步兵衝擊時就是超越射擊,其實不是這樣的(前文已經講過,更多的時候是在步兵分隊側翼射擊)。
超越射擊是在地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利用彈道高,使彈頭飛越己方步兵隊形上方落到目標上的射擊方式,但此時射手還是用眼睛透過照門、準星向目標直接瞄準,並不是什麼斜著對天拋子彈,只是彈道有較長一段高度較高,超過了己方步兵隊形。需注意這裡有個前提是“地形條件允許”,一般都是己方機槍陣地位置較高,步兵要穿過一個低窪谷地向敵人佔領的高地衝擊時才能用,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彈道高有足夠的冗餘度(按照教程彈道高必須大於2.5m),而且機槍必須鎖定高低射界限制器,控制機槍最低射界,當步兵衝擊到臨近敵人陣地,快進入危險界的時候,機槍必須停止射擊。
超越射擊示意圖,步兵利用窪地衝擊,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界(因為圖片比例關係彈道拋物線畫得有些誇張)。
如果忽略“地形條件允許”這個前提,以為重機槍在平原上也能在步兵衝擊隊形後方超越射擊就錯了。重機槍彈道雖然是一道拋物線,但畢竟不是迫擊炮榴彈炮,它的拋物線很低平,上升緩慢,如要讓彈頭透過步兵隊形時達到2.5m彈道高,機槍就得向後挪動到步兵隊形背後幾百米甚至更遠的地方,機槍到目標的距離要達到幾千米,遠遠超出機槍有效射程,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重機槍打超越射擊是有的,但超越射擊不是對天拋子彈,射手還是直接向目標瞄準的,而且超越射擊是有地形條件限制的,在沒有地形條件的情況下掩護步兵衝擊更多的靠側翼射擊,不是超越射擊。
重機槍能不能“曲射”?
那麼,重機槍能不能像段子裡說的那樣,射手看不到目標,槍口斜向上打,讓子彈飛過一道很高的拋物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殺傷叢集目標,也就是一些人說的“曲射”(其實曲射這個詞是不大準確的,但這裡暫且一用)呢?還真是有的,這叫重機槍間接瞄準射擊。
重機槍間接瞄準射擊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戰術,在機槍發明的早期由於重武器還不像現在那麼多,人們對機槍這種新式武器的功能報以更大的期望,其中就包括期望機槍用高拋彈道越過遮蔽物,以間接瞄準的方式殺傷叢集目標。
間接瞄準射擊時由於有遮蔽物阻擋,射手看不到目標,需要觀察員來觀察目標,觀察員需向射手提供兩個基本的諸元:
1、射向:目標在機槍的哪個方向。
2、距離:目標離我多遠,決定機槍槍口要仰起多大角度。
在射擊前,需先確定重機槍的基準射向,並用標杆(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射擊時炮班長拿的那根紅白兩色的杆子)固定,觀察員提供方向諸元時告訴射手,目標在基準射向左或者右多少密位。此時射手不是用普通表尺瞄準,而是用能裝定射向的周視瞄準具瞄準,先向標杆瞄準,裝定基準射向,再向左/向右轉動刻度盤,裝定目標方向與基準射向之間的夾角,然後轉動槍架,重新向標杆瞄準,鎖緊方向機,此時機槍就裝定好射向了。
一個你們大多數人沒見過的稀奇玩意兒,俄國M1910馬克沁重機槍周視瞄準具
裝定完射向後,還要根據射擊距離裝定表尺,還是由觀察員用望遠鏡、測距儀等工具目測目標距離,射手根據機槍射表,查xxxx距離目標,裝定多大的高低射角,然後利用周視瞄準具上的刻度裝定高低射角,將機槍槍口上仰角度固定,鎖定高低機。
方向、高低射角裝定好後,要開始試射,試射要用專門的試射燃燒彈,彈頭內裝燃燒劑,擊中目標時會發出明亮的火焰,機槍打一串試射燃燒彈後,觀察員觀察彈著點火焰,看與目標之間的偏差量,隨後發出修正指令,命令機槍射手微調射擊諸元,再打一串子彈,直至彈頭覆蓋目標,代表機槍已正確瞄準目標,此時開始效力射,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機槍連續射擊,一串串子彈飛過去,像下雨一樣覆蓋殺傷叢集目標。
7.62x54mmR試射燃燒彈,擊中目標時彈頭內的擊針(7)前衝擊發火帽(3),點燃彈頭內的燃燒劑(2)。
怎麼樣?這打法是不是跟火炮射擊差不多?在機槍發明的早期這種打法普遍受到重視,到二戰時期還有用,但已經用得少了,因為這種打法效率太低——有迫擊炮誰還用這個?而且由於機槍的彈道還是比較平直,所以即使打間接瞄準射擊,射角也沒有段子編的那麼大,什麼在塹壕裡對天打,子彈像下雨一樣垂直落到對方塹壕裡,這是迫擊炮的彈道,機槍是沒有這麼大的射角的。
彩雲還真找到一個重機槍打間接瞄準射擊的照片:二戰時期英軍的維克斯重機槍,注意圖中機槍裝了周視瞄準鏡,水平的鏡筒和槍身已經有較大夾角,射手又位於較低的掩體內無法通視目標。但從這張照片能看出,即使打間接瞄準射擊,機槍射角也沒有本文第一張圖那麼大,那張圖是在對空射擊。
至於索姆河會戰時英法軍隊巨大的傷亡主要發生在步兵衝擊階段,英法軍隊以為連續幾天的炮兵火力準備已徹底摧毀德軍火力點,步兵衝上去佔領陣地就行了,沒想到德軍很多火力點並未摧毀,步兵發起衝擊後遭到德軍復活的機槍火力點猛烈射擊,遭遇慘重傷亡。也就是說,英法軍隊是衝擊過程中被德軍機槍直射火力殺傷的,不是像段子說的那樣,在塹壕裡被德軍“曲射”的彈雨殺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