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魏官紅
家裝家居行業一向是以“無定製不體驗”為主導,但設計圖紙與最終呈現往往差別巨大,“所見非所得”讓不少消費者難言滿意。
近兩年,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家居家裝企業喊出“所見即所得”口號,它們透過多個工業軟體實現前端設計展現與後端供應鏈一體化,從而更好地保證交付效果。
然而,家居行業工業軟體的應用市場仍存在被外國品牌佔領的痛點。三維家相關人士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稱,回顧過去數十年的行業發展史,行業過度依賴於Autodesk、SketchUp等歐美軟體。同時,從設計到製造,不同的工業軟體之間存在著資料互通的難題。
實際上,工業軟體“卡脖子”問題在多個行業普遍存在。平安證券的研報指出,2019年我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國產化率僅為5%。
裝修逐漸告別“所見非所得”
一直以來,家裝家居領域被認為是離數字化最遠的行業之一。
究其原因,三維家3D產品專家王士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這與家居產業的特性有關。“家居行業作為一個高度非標的行業,產業鏈條長,各個環節資訊很難順暢互通,從原材料、零部件、設計、製造,到交付客戶以及售後服務,需要面對不同的客戶需求,這些需求又要求不同技術,一個環節處理不好往往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過,在數字化趨勢的時代背景下,行業企業紛紛尋求各自的數字化之路,類似“所見非所得”、“人工拆單不準確”、“用料浪費”等痛點正在消解。
索菲亞(002572,SZ)在2016年投資了三維顯示軟體企業,記者從該公司瞭解到,其3D互動設計一體化平臺已廣泛應用,可實時渲染,為消費者提供真實的3D和VR體驗;同時利用“所見即所得”的CAD引擎和AI技術智慧化設計,有效提升設計師效率;透過CAM對接工廠,實現智慧化生產。
設計軟體起家的尚品宅配(300616,SZ)在今年全面轉型整裝,提出“看著BIM做裝修”口號,BIM即建築資訊模型,是對工程專案相關資訊的數字化表達,對建築施工的幾何結構、空間關係、用料施工等進行全週期管理。尚品宅配方面表示,BIM整裝模式把客戶的家庭空間數字化,透過從前端“所見即所得”的設計,實現全屋家裝、傢俱、家電等家居全品類的一站式配齊。
家裝企業東易日盛(002173,SZ)也在公告中披露,公司研發應用3D-VR渲染引擎及AI+3D雲智慧設計,為客戶極速呈現全屋渲染及高畫質全景圖,實現真正的“所見即所得”。
此外,記者發現,行業不斷湧現出酷家樂、三維家、躺平設計家等服務於家居企業的軟體公司,它們圍繞營銷、設計、生產管理等,為家居企業提供軟體解決方案。例如歐派家居(603833,SH),就在前後端使用了酷家樂、三維家、數碼大方等軟體。
億歐智庫研報分析稱,整體而言,家居行業從前端設計營銷數字化,正向後端生產製造、裝置數控智慧化數字化過渡;工業軟體在家居企業的設計及生產過程中,開始發揮更大作用。
工業軟體國產化難題待解
家居工業軟體開始被廣泛應用,消費層面上的痛點正在消解,但軟體應用層面上的痛點,還在困擾家裝家居行業。
億歐智庫《中國家居行業工業軟體應用研究報告》指出,長久以來,我國家居行業主要應用外國工業軟體,但國內家居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專業的家居工業軟體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外工業軟體存在效率低下、價效比不高、本地服務能力差等短板。
上述報告還指出,傳統家居設計軟體與製造系統之間的資料傳輸需要檔案格式的多次轉換,設計資料不能直接生成拆單資料、生產資料,影響家居行業的生產效率。
目前,家裝家居行業也正嘗試擺脫這樣的困擾。上述索菲亞的3D互動設計一體化平臺即為自主研發產品;三維家在近日也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釋出了產研成果雲CAD產品內測版——Sunvega 3D++,旨在提升行業的設計和生產效率,讓各環節溝通無礙。
實際上,家居工業軟體應用痛點,也是目前我國工業軟體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記者瞭解到,根據應用環節和場景的不同,工業軟體主要可分為五大類:研發設計類、生產製造類、運維服務類、經營管理類以及新型架構類,其中,研發設計類是核心。
平安證券研報援引《中國工業軟體產業白皮書(2020)》資料指出,產品設計階段的成本僅佔整個產品開發投入成本的5%,但是產品設計決定了75%的產品成本。因此,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可以幫助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從源頭控制成本。
上述白皮書還指出,我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國產化率僅為5%,95%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依賴進口;從龍頭企業數量的角度來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CAD/CAE/CAM等)各細分領域的前十大供應商中,國內企業數量處於明顯劣勢。
王士瑋向記者介紹道,工業軟體市場被國外品牌佔領,主要原因一是國外通用型的工業軟體起步早、功能完整強大,在各行業的普及程度較高;二是研發設計類工業軟體從底層的核心到上層的應用都有較高的技術門檻。
“並且需要在客戶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打磨完善,本身就很難找到捷徑一蹴而就,要追趕上來,需要國內企業和科研人員在打磨產品、積累使用者、壯大規模的過程中充實技術儲備,或者找到彎道超車的契機。”王士瑋說道。
彎道超車並非不可能。平安證券研報提及,國產工業軟體憑藉對國內客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快速響應,以及成本優勢等,競爭力正持續增強。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