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穎 張榮旺 北京報道
隨著發達市場、新興市場經濟分化加劇,主要經濟體相繼步入高震盪低增長模式,全球貨幣超發、低利率、低增速以及高通貨膨脹風險接連湧現,全球債務水平突破新高,債務違約風險加大,“黑天鵝”事件頻出……面對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大環境,資產配置難度加大。
對此,恆昌在《宏觀經濟分析及全球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中指出,全球資本市場波動性大幅上升,未來投資更具挑戰性,廣大投資者應靈活控制債券倉位,擇機配置股票資產。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應重點聚焦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三大黃金賽道。
恆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表示,全球經濟格局進入大重構時代,中國崛起是這一大時代的底色,企業應當積極擁抱變化,創造無限可能。同時他強調,恆昌長期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發展,長期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加速融合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長期堅定看好以消費雙迴圈、科技中國、健康中國、綠色中國等為基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的中國崛起概念。
關注結構性投資機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底,全球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將達到98%。國際金融協會的資料顯示,截至二季度,全球債務上升至29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新興市場債務增幅最大,達到92萬億美元,全球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353%,較一季度略有下降。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跨境金融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宗良指出,後疫情時代,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逐步恢復正軌,財政貨幣政策必然趨緊。
在債券資產配置方面,全球經濟復甦對債券融資的依賴加深,全球債務水平維持高位,特別是政府債務負擔攀升,同時也在擠壓債務空間。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相繼突破3.0%、2.9%,債券市場收益率、信用利差等處於歷史低位。
《指引》指出,從經濟復甦態勢來看,中國當前通脹壓力整體可控,經濟增長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或下行的空間都相對有限。從全球流動性看,主要是美聯儲可能實施縮減購債計劃推動美債利率上行,進而對中國債市帶來衝擊。美債收益率2021年以來走勢曲折,跌易漲難,下半年需重點關注債務上限規模10月能否順利提高以及Taper是否會在第四季度啟動,這將成為決定美債收益率的關鍵節點。整體來看,預計下半年債券收益率將呈現平穩波動態勢,可以關注區間震盪中的波段機會,擇機建倉並靈活控制倉位。中國人民銀行全面降準帶動信用利差下行,可以關注中高等級信用債投資機會,但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必須打破國企剛兌信仰,更多以企業償債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為標準。
在股票資產配置方面,上半年,全球股市在通脹壓力與政策轉向預期中震盪上行。隨著經濟復甦,企業盈利能力改善,基本面向好將支撐股市向好發展。需要關注的是,主要經濟體政策變動、通脹預期變化等將深刻影響股市,預計下半年股市將延續震盪上行走勢,可擇機配置。
其中,中國股市可關注結構性投資機會。上半年,中國上證指數上漲3.4%,創業板指數、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分別上漲17.22%和14.01%。下半年,預計股市將維持震盪格局,可以關注國家重點支援的行業以及部分週期性行業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加大對空間大、增長快、需求強的科技創新和綠色經濟板塊的投資。
美國股市估值高位,注意風格切換調整。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將會更快恢復到疫情之前,但同時也面臨著拐點到來。股市調整可能會隨時開始,需要注意短期由於市場調整而帶來的波動。
私募股權投資迎發展視窗
2021年上半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先減後增,基金管理數量及管理規模穩步增長。《指引》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存續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62家,同比增長0.31%,環比增長0.27%,在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中佔比61.13%;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數量近3萬,同比增長4.40%,環比增長0.12%;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超10.1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5%,環比增長0.15%。
同時,《指引》指出,雖然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數量及絕對規模發展趨勢有所緩和,但從目前存量規模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創業投資基金在股權融資方面承擔著越發重要的角色,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初創科技型企業等實體企業快速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宗良指出,中國經濟正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多層次資本市場日趨完善,資本市場改革浪潮加速湧動。在政策利好形勢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步伐將更加穩健。私募股權投資不僅可以為中小成長型企業、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還可以幫助高成長潛力企業留在國內資本市場,增加中國資本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優質企業的成長碩果惠及更多投資者。
進入2021年以來,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站上風口,成為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熱點。恆昌宏觀經濟研究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消費、硬科技、大健康,將成為面向未來的三大黃金賽道,值得長期看好並重倉,較早做好相關佈局,為投資者鎖定財富紅利。
《指引》認為,中國消費內需潛力仍未充分釋放,隨著“十四五”規劃扶持政策逐步落地,本土消費品牌有望衝破發展桎梏,強勢崛起。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消費2030:“服務”至上》預測,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將在下一個十年中翻倍,達到12.7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消費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此外,《指引》認為,長期來看,科技創新大有可為,科學技術是中國長期重點發展領域,其發展潛能加上宏觀政策支援使其具備非常高的資產配置價值。疫情大背景下,科技不僅是人類戰勝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更是幫助各國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重要抓手。全球科技競爭格局雛形下,主要經濟體紛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中國也在加速邁向“科技強國”,破解“卡脖子”難題。高技術、高壁壘、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科技企業,將有望搶佔全球市場新高地。
隨著“銀髮浪潮”來襲,“人口老齡化”加速,《指引》認為,醫療健康領域備受市場青睞,醫療裝置、製藥、生命科技和疫苗成為市場投資熱點。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就定下明確目標: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元,到2030年達16萬億元。而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更讓大健康產業迎來歷史性機遇。細分賽道里的醫療裝置、疫苗研發、生物科技、醫護用品等健康資源需求達到空前量級。
(編輯: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