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古生物學家在巴西東北部的一座古老潟湖沿岸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Ubirajara jubatus。這種小型生物外貌和大小類似禽類。令人驚歎的是,它不僅披著細絲樣的鬃毛,肩膀上還長有非常獨特的裝飾性“尖刺”結構,彷彿一柄柄長矛。因此,科學家以當地圖皮印第安人的名字為其命名“烏比拉哈拉”,意為“長矛之王”。科學家推測,這些矛狀尖刺就像孔雀的翎羽一樣,在同類競爭中吸引伴侶的注意力或者嚇跑敵人。該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白堊紀研究》上。
Ubirajara jubatus(Dani Navarro)
烏比拉哈拉令人驚豔的外形震動了整個考古界。但當人們還未從這種震驚中回過神來,一場因此珍稀化石標本的歸屬問題的激烈“嘴仗”愈演愈烈,並引發了一場圍繞科學研究的法律和道德問題大討論。
該論文於2020年12月13日在網上發表後,許多巴西古生物學家質疑該化石是從非法渠道流出巴西的。他們表示,存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Stat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Karlsruhe SMNK)的化石出口手續不合法,因此要求歸還標本。
根據1942年巴西的一項法律規定:“收集化石需要獲得國家採礦局的許可證,任何發現的化石都屬於國家所有。”1990年,一項補充法令規定,化石的出口必須得到科學技術和創新部的批准。外國研究人員必須與巴西的機構合作開展研究。
Ubirajara jubatus化石
據博物館方代表、論文合著者、古生物學家埃伯哈德·弗雷(Eberhard Frey)解釋說,該化石於1995年運往德國,當年2月1日獲得了當時巴西國家礦產生產部代理人的出口許可。他當時運輸這兩箱含有化石的鈣質樣品是“合理合法”的,“沒有商業價值,僅用於在SMNK進行古生物學研究”。當時簽署該項授權的巴西方面官員何塞·貝蒂馬爾·梅洛·費爾蓋(JoséBetimar Melo Filgueira)現已退休,他曾對媒體表示,即便如此,要出口該化石研究人員“還需要獲得科技部的授權”。
化石出口的手續到底是否合法?管理SMNK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科學研究與藝術部發言人近日在《科學》雜誌上表示,此前1995年出口的說法不準確。該發言人說,化石不是弗雷帶到德國的,而是2006年由一傢俬營公司進口的。在收藏了3年之後的2009年,關於標本的研究才由SMNK對外公佈。
今年8月,巴登-符滕堡州政府發表支援SMNK的所有權主張,宣告中說,Ubirajara化石是根據德國法律和國際公約合法獲得,SMNK收藏的所有標本,包括來自巴西的標本,都是巴登-符滕堡州的財產。這一所有權主張激怒了巴西人。該研究論文發表一週時間內,數千條社交媒體以“UbirajaraBelongstoBR”(烏比拉哈拉屬於巴西)為標籤,指責論文作者和SMNK非法將化石運出該國。
其實,不僅僅是Ubirajara,SMPNK還收藏了來自巴西的其他40多種化石。甚至還有一些其他來源不明的化石至今尚未被公開描述。這些化石大多是透過疑似非法的渠道從發展中國家流出的。
隨著爭論的不斷髮酵,近日,《白堊紀研究》雜誌撤銷了最初關於烏比拉哈拉研究的論文,並更新了有關化石來源的政策,表示將不接受發表關於疑似從原產國非法收集和出口、來源不明或私人收藏的標本的論文。更新相關政策的還有一些其他期刊,比如《科學·自然·生態與進化》(Science,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和《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 Academy of Sciences)等。
論文的撤回讓弗雷等作者感到壓力倍增以及聲譽受損。但這一結果也讓巴西古生物學界歡欣鼓舞。北里奧格蘭德聯邦大學古生物學家Aline Ghilardi說,此舉將有助於減少從拉美等國非法走私化石的行為,鼓勵更合法、符合道德原則的研究。
論文的永久性撤回再次引發了巴西要求將化石歸還的強烈意願。經過溝通,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國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兼國家博物館主任Alexander Kellner日前透露,巴登-符滕堡州政府目前正在重新考慮其立場。目前對方正在深入研究此事,並願意透過對話探索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
Ubirajara化石之爭並非個案。在6月釋出的一份預印本中,科學家分析了過去30年中發表的約28000篇關於化石的論文。他們發現,德國、英國和法國各自貢獻了超過10%的古生物學論文,但大多數此類研究都是用國外的化石開展的。其中,德國此類研究佔88%,超過一半的論文沒有包含標本所在國的當地作者。目前,各相關期刊正在著手解決這一問題。
然而爭吵仍未停止。“我們的博物館條件更好,更安全,更適合儲存這些化石標本。”Ubirajara論文合著者、朴茨茅斯大學的David Martill“心有不甘”。他說,考慮到3年前席捲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當地博物館的保護措施似乎嚴重不足。“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引發的災難還沒忘吧!”巴西科學家Ghilardi反唇相譏,“我們的科學家,我們的研究能夠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東西。”
迫於這場爭論的輿論的壓力,有些研究人員開始自願歸還巴西化石。包括蜘蛛化石等在內的35個標本將於近期自勘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返回巴西。
到這裡,這場關於恐龍化石之爭好像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是新的隱憂又從其他地方冒了出來。有科學家擔心,Ubirajara論文的撤回會讓對於這種新恐龍的研究停滯不前。甚至有人直言,只要沒有這篇論文,科學界就不存在這個物種,這就像是恐龍的第二次滅絕!
珍稀標本歸屬權是法律問題,科學的持續進步是人類共同所盼,如何更好平衡二者關係?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