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課題組曾對四個省市的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分別進行了家庭教育相關問題的調查。
這個調查距今雖然已有段時間,但資料調查的結果依然很有代表性,對我們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調查內容包括:
- 有哪些隱形因素會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 優秀孩子當中有哪些共同的優秀品質?
- 父母在哪方面對孩子嚴格要求,更容易培養出成績優秀的孩子?
- 哪些家庭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這一篇,根據這個調查結果,說一說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應該特意注意的六個方面。
1.父母與孩子共進晚餐,孩子成績普遍更好
小學生學業水平與家庭組織娛樂活動的頻率密切相關,家庭組織娛樂活動的頻率越高,小學生成績優秀的比例也越高。
調查資料顯示,選擇“從不”、“偶爾”和“經常”組織家庭娛樂活動的家庭,成績優秀的小學生比例分別為17.74%、27.35%和39.19%。
進一步對每週家庭成員共進晚餐的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家庭,“幾乎每天”和“每週2-3次”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均高於成績較差的學生家庭。
看到這一點,我很欣慰,也很慶幸自己一直以來的做法。
雖然我家兩個孩子還沒看出成績有多優秀,也不知將來他倆發展如何。但是,這麼多年來,我都非常看重一日三餐。吃飯的時候,不允許任何人(包括我老公)看手機等電子螢幕。如果遇到特別精彩的電視節目,全家可以一起邊吃邊看,但也只是偶爾如此。
無論是粗茶淡飯,還是大魚大肉,每一次吃飯都像是一個儀式感,是我們聊天的溫馨時刻。一家人說說笑笑,老公說說工作,我說說文章,孩子們說說學習和學校的事情,有的時候會因為一個話題爭執不下,有的時候也會笑聲不斷。
正因為形成了這樣的儀式感,孩子們都已形成了習慣。
前天中午兒子想出去吃飯,我因為身體原因不想出去的時候,兒子便對我軟磨硬泡。我知道他的“軟磨硬泡”背後,是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歡樂,是“少一個人都不可以”的堅持。
無論孩子將來學習成績如何,這份溫馨是我無論如何都不願放下的。
在做這項調查的時候,有意思的是,“爸爸經常和孩子做的事”對小學生的學業水平影響也很明顯。
在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爸爸能經常和孩子“一起玩智力遊戲(如下棋,迷宮、數字猜謎等)”的佔比最高,為58.23%;其他選項依次為“打鬧玩耍”(56.54%),“一起運動”(48.42%),“一起聊天談心”(41.14%),“一起嘗試新事物”(40.83%)。
2.讓孩子做家務的父母,更易培養出成績優秀的娃
在調查的時候,當問及“孩子分內的事情總讓您幫忙,您會怎麼辦”時,在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為43.11%,“有求必應”的比例最低為2.12%。
那些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7%,而持有“孩子應該做些家務”觀點的家庭中,此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
由此看來,並非把所有的時間都留給孩子學習和休息才是明智的選擇。
1938年,哈佛大學也曾有學者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愛做家務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我國教育部也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勞動意識,呼籲中小學要強化孩子的勞動觀念。
讓孩子承擔家務,益處很多,比如:
- 做家務,是學習之餘放鬆的一種形式;
- 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價值感,提高孩子手眼協調能力;
- 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磨練意志;
- 增強孩子的歸屬感,讓孩子體會“奉獻”的快樂,為他人服務是幸福的一種方式;
- 為他將來的婚姻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當中?
我們可以從這兩點入手:
(1)父母千萬不要把家務作為一種“懲罰”,沒有人會喜歡上懲罰的內容。
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孩子無論在其他方面表現好壞,都要承擔起自己的那部分責任。
我們不要把家務和學習成績聯絡起來,更不要將做家務作為一種懲罰。畢竟,沒有人會喜歡被懲罰。
你越把家務作為懲罰,孩子就會越牴觸做家務。
(2)父母要懂得放手,鼓勵孩子勇敢嘗試,並及時認可、持續跟進。
父母不要越俎代庖,越早讓孩子獨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讓孩子成長得越快。
哪怕我們看不到那麼長遠,只是看到做家務的孩子中有超過八成的孩子都能成績優秀,哪怕只是為了這一點,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
你覺得呢?
下圖是家務對照表,看內容應該是國外匯總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孩子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還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和家庭需要略加調整。
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開始的時候不要要求太高,孩子只要去做了,就值得我們認可。當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跟進,予以肯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提高他做家務的興趣。
應該孩子去做的事情,父母要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無論孩子是否願意,都要堅持讓孩子獨立完成。
比如一年級的孩子,一定要學會自己整理書包,不要因為擔心遺落作業而提供幫助。
因為一旦我們把不屬於我們的責任扛在自己肩上的時候,我們就剝奪了孩子的責任感。
3.引導孩子合理管理零花錢的父母,更易培養出優秀娃
在成績優秀的小學生中,隨自主管理零花錢能力的提高,其學業優秀的比例也直線上升。
53.30%學業水平較優秀的學生會將零花錢“攢起來,有計劃地花”,比成績較差的小學生高17.97%。
相反,隨心所欲、給多少花多少的學生中學業水平較優秀的僅為3.12%。
你家孩子多大開始給零花錢的?
我兒子五年級了,今年是第一年給他零花錢。他主動提出來的,每週五元錢。而且他還制定了一個規則:如果我忘記給他錢,每天加兩毛錢的利息。如果我忘了10天,利息2元。
他會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息,故意不提醒我給他零花錢這件事,導致我損失很大。(無語)
不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有延遲滿足自己的能力,蠻不錯的。
我們在引導孩子管理零花錢的時候,可以從這三點入手:
(1)孩子的零花錢金額要適度。
這個適度,需要參考當地的物價水平,以及同學們的零花錢額度。不要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同時也不能讓孩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2)孩子的零花錢,應該讓孩子做主。
孩子的文具、衣服、鞋子等物品,應該由父母承擔。孩子的零花錢,應該歸孩子自由支配。無論孩子是買零食,還是買日用品,或者攢起來,這些都是孩子的自由。
父母可以引導,但不要過多控制。
若是孩子將零花錢全部用於買零食對孩子會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那隻能證明兩點:
- 你給的零花錢太多;
- 你沒有給孩子細緻講解零食對身體的危害,孩子沒有內化,沒有提起重視。
(3)引導孩子有規劃地使用零花錢
當孩子想要一個玩具,而近期又沒有節假日沒有買玩具的機會時,父母可以建議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去購買。
這樣,既不會破壞我們買玩具的規則,又能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規劃能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
在我家,孩子每年有三個買玩具的機會:春節、生日、六一兒童節。
如果在這三個節日之外有想買的玩具,要麼等到節日附近買,要麼自己攢零花錢去買。若是金額比較大,我們可以贊助一部分。總體目標是為了讓孩子養成有節制、有規劃的消費習慣。
4.善於聽取意見的父母,孩子成績更優秀。
調查資料顯示,“會聽取孩子意見”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佔39.11%,而子女成績較差的比例僅為19.90%。
面對教育分歧,父母選擇“私下再協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高達76.10%,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家庭選擇比例僅為11.98%。
看到這個差距迥異的資料,你和伴侶因為教育發生分歧的時候,還會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嗎?
多少大道理,都不如這個資料來得更戳心、更真實。
所以,為了孩子的學習,當我們與伴侶出現分歧時,一定要嘗試“私下協商”,切勿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互相拆臺。不然,孩子的學習成績差了,我們除了埋怨孩子之外,也要埋怨埋怨自己,畢竟這是隱形影響因素之一。
孩子非常聰明,當他看到父母因為他的事情而爭執時,他不會固定選擇爸爸或媽媽去站隊,而是會選擇更利於自己的那一方。另一方想要做成這件事,則會難上加難。
5.情緒越正向的父母,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越高。
調查顯示,家庭成員間對情緒的理解和反饋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越高。
“能感受到家人支援和關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最高,為74.12%;
而冷漠、疏離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說,說了更鬧心”和“說了他們也不能理解”,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12.48%和5.41%。
先關心“人”,再關心“事”。
當孩子的心情沒有調節好的時候,不但會影響學習情緒,更會影響學習效率和效果。
如果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當中,我們要做的不是反覆督促他寫作業,而是和他聊聊天,看到他,關注他,幫他疏解負面情緒。
只有“人”好了,事情才能做好。
同時,父母的消極情緒也會反向投射並傳染孩子,尤其對較為敏感的孩子,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然後身體力行地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功課,會影響人的一生。早掌握,早得利。
6.父母經常讀書看報,孩子成績更優秀
調查資料顯示,“閱讀型”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更高。
閒暇時父母經常“讀書看報”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31%,高於“看電視、玩電腦、手機”(27.43%)、“朋友聚會、打牌娛樂”(24.90%)等家庭。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若想讓孩子愛讀書,“父母愛讀書”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沒有之一。
當父母拿著手機刷著遊戲,轉頭卻告訴孩子快去讀書的時候,是沒什麼效果的。
行勝於言。
孩子更願意看我們怎麼做,而不是聽我們怎麼說。
備註:文中引用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調查結果來自“人民日報”。
——END——
作者:皓月長歌,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實踐,或有侷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皓月長歌正面管教,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