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璐
在2021年介面新聞主辦的REAL科技大會上,CPE源峰執行總經理董和孟表達了對國產智慧汽車品牌及消費電子廠商跨界造車的看好。
“在電動車領域,預期未來國內將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會留給國產品牌。”董和孟在圓桌對話中如是說。董和孟長期專注國內汽車和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機遇,在智慧電動汽車和新能源領域有持續性投資。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不斷演變,汽車產業正在發生顛覆性變化和飛速發展,智慧汽車產業鏈上也出現了不少中國品牌,已經站上世界舞臺。
董和孟在會後採訪中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以前汽車從整車到供應鏈都是以海外為主,隨著供應鏈的國產替代化,國內供應鏈有敏捷反應、成本控制、自主可控等幾大優勢,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的趨勢推升出動力電池、功率器件、汽車半導體、智慧駕駛和座艙等市場空間足夠大的領域,新機遇不斷湧現,預計每個領域最終會出現兩到三家中國的領先企業。
在圓桌對話環節,各位嘉賓展望未來領先的智慧汽車品牌,董和孟認為Apple、特斯拉、華為會是市場領先者,自主品牌和新勢力造車也有足夠的機遇獲得市場成功。
當前,除了華為,包括小米、OPPO、vivo在內的手機廠商紛紛也釋放了加入造車市場的“訊號”, 董和孟認為,電動和智慧汽車實際給了過去沒有造過車的企業,一個進入汽車行業的機會,“蔚小理”已經將市場模型跑通了,只要具備技術、資本、人力和組織能力,可以做出被市場認可的產品,不斷迭代和提升能力,有足夠廣闊的市場空間。
另一方面,智慧手機市場已經觸控到了增長瓶頸,消費電子廠商下一步想到的必然是汽車。在看待手機廠商造車的優勢上,董和孟表示,在軟體和智慧硬體方面,手機廠商都有很好的基礎;另外,過去手機廠商所積累的供應鏈,未來很有可能跨界成為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部分;以及過去的消費者品牌認知、企業組織能力等層面,都有利於消費電子廠商跨界造車。
汽車產業發展正在進入全新的發展週期,新的技術路線之爭也紛繁複雜,對於相關產業領域的投資人來說,是否也會存在一些投資上的困惑?
董和孟在採訪中表示,技術路線的多變,確實對投資人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例如前幾年磷酸鐵鋰電池一度被看空,在近些年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車企採用之後,市場給出了真正的正確答案。“我相信對於投資人來說,也看到了不應當固執己見,要對市場保持敬畏心。也正是因為巨大的不確定性,更能考驗出投資人的判斷和把握能力。”董和孟表示。
未來,董和孟認為,智慧汽車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將會是必然趨勢,隨著越來越多強手的加入,競爭的門檻和強度會不斷提升,人才、資本、供應鏈資源等持續集中,不具備持續競爭力的車企會退出市場,我們會看到市場格局的持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