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羊皮的狼,還是狼!從近幾年發生的多起重大網路安全事件來看,網路黑灰產早已不侷限於之前那種半公開化的純攻擊模式,而是轉化成為了斂財工具和商業競爭的不良手段。
發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經衍生出了很多模式。中國的網路借貸平臺已經超過2000家,平臺的模式各有不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擔保機構擔保交易模式,這也是最安全的P2P模式。
此類平臺作為中介,平臺不吸儲,不放貸,只提供金融資訊服務,由合作的小貸公司和擔保機構提供雙重擔保。此類平臺的交易模式多為“1對多”,即一筆借款需求由多個投資人投資。
此種模式的優勢是可以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由國內大型擔保機構聯合擔保,如果遇到壞賬,擔保機構會在拖延還款的第二日把本金和利息及時打到投資人賬戶。
二、“P2P平臺下的債權合同轉讓模式”的模式。
可以稱之為“多對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資都是打散組合的,甚至有由最大債權人將資金出借給借款人,然後獲取債權對其分割,透過債權轉讓形式將債權轉移給其他投資人,獲得借貸資金。
三、以交易引數為基點,結合O2O(ONLINE TO OFFLINE,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的綜合交易模式。
這種小貸模式建立的P2P小額貸款業務憑藉其流量、電商交易資料及產品結構佔得優勢,其線下成立的兩家小額貸款公司對其平臺客戶進行服務。線下商務的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了一起,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嘗試使用移動端上的金融平臺進行借貸。然而,當前一些生活中的常用App,儼然成了“金融App”,設定並開通了不少與自身主要業務毫不相干的借貸功能,並以低息、紅包等作為噱頭引導使用者開戶。
App“借錢”業務氾濫,在百度輸入關鍵詞“App借錢”,顯示的相關結果約5370萬個,絕大部分是App“借錢”廣告,很多廣告打著“無門檻、無徵信”的詞語吸引眼球。手機上一些社交、出行、生活服務類App,大多都有借款功能,部分App還把借款功能作為重點模組進行展示。如“滴滴出行”,其借錢功能按鈕就擺在App主頁,與打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功能並列;在“餓了麼”上,借貸功能不僅出現在首頁,而且接入的借款服務有七八種;在社交App“陌陌”上,其提供的借貸服務宣稱最高額度為6萬元,且“無擔保、無抵押,有手機和銀行卡就能申請”;“去哪兒旅行”“哈囉出行”“58同城”“美顏相機”等App,顯眼位置均可看到“借錢”……
“‘輕鬆借錢’背後暗藏誘導開戶極易產生逾期、審批不嚴且給予高額借貸額度、暗藏高息深坑、借貸功能極易侵害使用者個人資訊保安四重風險。”網貸平臺的低門檻讓一些青少年“以貸養貸”,導致貸款金額如“滾雪球”般增長而逾期還款,給金融安全和社會治安帶來風險。而不少App對開通借款功能的稽核都頗為寬鬆,填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進行人臉識別後,繫結收款銀行卡就可借錢。不少App的借款功能都以“實時審批、極速到賬”為賣點,並且承諾的額度不低,動輒宣稱可提供30萬元到50萬元的額度。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建立在網際網路之上的新金融影響力越來越大。新金融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金融的便利,但同時,也給犯罪分子創造了新的犯罪機會。此外,許多線下的傳統經濟犯罪,也隨著新金融的發展轉移到了線上,包括非法集資、信用卡詐騙、電信詐騙等。
其中,P2P網貸平臺問題最多。其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平臺安全風險意識相對薄弱,網貸系統多無安全保障,行業專業人士表示,這樣的平臺在安全域性勢尤為緊張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無異於“裸奔”,平臺安全岌岌可危。
實踐中,不僅灰產的從業者不認為是違法犯罪,而且由於法律不完善,執法、司法部門對此也存在模糊認識,打擊力度不盡人意,這是值得我們監管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