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公園】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王朝,第二年定都於金國中都(即今天北京),改名為元大都,1279年元朝滅亡南宋,建立大一統的大元王朝,在境內實施四等人制度,很多底層人怨聲載道,同時大元王朝又實施宗教開明政策,雲遊至此的僧人開始在民眾中募捐,在大都城南高土堆上建立慈悲庵,普度眾生,後大元重臣劉秉忠開始營建元大都,需要大量的方磚,而城南慈悲庵附近土質較為適合燒磚,於是在慈悲庵北建磚窯廠,開始挖土燒磚。
元朝滅亡後,明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又再次營建北京城,慈悲庵附近的磚窯廠再次興起,經過多次挖土燒磚,慈悲庵周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低窪處,雨水大的 時候,就成為積水坑,久而久之,積水坑成了一個個常年有水的水泡子,建在高土臺上的慈悲庵也就成了一座小島,意境盎然。
慈悲庵外景
窯臺映雪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紫禁城三大殿,派遣工部郎中江藻兼任慈悲庵北磚窯廠監督,勘驗黑磚質量,閒暇之餘,發現磚廠南邊不遠處有寺廟一處,環境清幽,於是登島觀賞,頓覺神清氣爽,意境非凡,於是在慈悲庵內建一涼亭,以作日後休憩之用,涼亭依庵傍水,水天一色,於是取唐代詩人白居易“更待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的詩意,為此亭取名:陶然亭。
陶然亭
民國期間,大量人口湧入北京,陶然亭地區低窪,很多城裡的生活汙水流入此地,陶然亭失去了往日的風采,逐漸變得破敗荒涼,無人問津,然而也正是因為乏人問津,五四運動後,很多革命者在此亭秘密集會,1920年1月,毛澤東等人曾在陶然亭舉行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事宜。
1920年夏,周恩來同志所在的“覺悟社”,李大釗同志領導的“少年中國學會”等團體都曾在這裡召開會議,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商討中國的未來道路。
1921年,李大釗同志在此租用慈悲庵兩間僧房作為中共北京分部的活動基地,李大釗,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多次在此從事革命活動,1924年孫中山北上和談,也曾在陶然亭參加過政治集會。1925年,中共早期領導人高君宇在北京病逝,因為生前多次在陶然亭參加革命活動,所以將高君宇葬在慈悲庵內,1928年,民國四大才女,高君宇女友石評梅突然病逝,依照石評梅“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的遺願,將其與高君宇合葬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在全國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始對城外陶然亭地區進行改造建設,經過周密規劃,決定以陶然亭為中心興建一座公園,滿足工人們的生活娛樂需要。1955年,陶然亭公園建設完成,陶然亭內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讓這裡成為少先隊和團員開展各種活動的地方。
1985年,陶然亭公園參考全國各地名亭,在公園西南部興建“中華名亭園”,仿建了十多座著名的亭子,為陶然亭公園增加了更多的意境和色彩。
同時在北京市改造的過程中,將拆遷過程中的很多古建築搬遷到陶然亭公園裡予以儲存。
原長安左門牌 樓
原南海雲繪樓
原南海清音閣
2008年,為了紀念革命先烈高君宇和石評梅,也為了紀念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在此領導的革命鬥爭活動,將這裡定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在慈悲庵建有展館,供人參觀學習。
► 地址:西城區太平街19號
►開放時間:每天6: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