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勒泰旅遊的遊客,會被喀納斯的美景迷醉,甚至生出流連忘返的情愫。而筆者覺得,還有一個不可錯過原生態的小村莊,這個小村莊距離喀納斯不算遠,也就30公里的路程,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能欣賞到不同於喀納斯風光的美景,也是非常值得的。
這一個距離哈薩克僅僅只有1.5公里的村莊,因為少有人打擾,一直保持著其原生態的生活與自然特色。村莊位於中哈邊境線上的一條溝谷之間,溝內有兩條小溪,小村莊的水源也主要是這兩條溪水。不大的村莊,有了這兩條溪水的存在,也就有了更多的靈氣。
在快要進入村莊的途中遇到了居住在這裡的當地人,他們給人的第一眼就會發現,這裡的少數民族與其他地方的少數民族有著不一樣的特色,他們的服飾有著蒙古族的特色,似乎又有著哈薩克牧人的特色,後來才知道,這裡居住是一個叫著圖瓦民族的少數民族,圖瓦人是屬於蒙古族的一個支脈,他們是這裡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不被更多外界同化的一個民族,他們和這裡的哈薩克族一樣,以放牧為生。
這個季節,秋色已經漸漸濃郁,白樺樹的葉子已經青黃雜陳,白色的樹皮就像歲月的年輪,開始剝落,欲脫未脫,風聲過處,嗚咽之聲為寧靜的山野增添了幾分美妙的歲月之天籟。草地植被也與林木一起,豐富的黃、紅、綠等自然色彩,令人有些眼花繚亂。而隨著牧歌的傳來,公路上揚起煙塵,一個由牛、羊、馬組成的龐大的隊伍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這是山區牧民開始轉場的隊伍。
其實,這些春天走出去到春牧場,然後再夏牧場,到了秋天,就得回家了。春天出去的時候,這支隊伍沒有如此龐大,經過了兩個季節,隊伍又增加了幾乎三分之一的畜丁,它們不需要牧民如何指揮,就知道自己的家的方向,騎在馬上得牧民只需要唱著牧歌,揮動漫不經心的牧鞭,頭羊就會領著自己的隊伍有序地透過公路走向村裡。
我們跟著這支轉場的隊伍進了村莊。村裡的房屋幾乎都是原木結構,與那個位於喀拉峻附近的哈薩克族小村莊瓊庫什臺有得一拼。古樸的木屋既有中式特徵,也有歐式元素,尖頂的房屋呈人字形,這種結構堅固牢靠,可以有效抵禦風雪的侵擾。而且房屋根據生活的需要,在頂棚和屋頂之間留著一個空間,可以用來儲存草料,以及風乾的肉製品。
白哈巴的夜晚比較迷人,落日的餘暉下,谷底炊煙緩緩升起,薄霧瀰漫中,村莊呈現出寧靜和諧,加上遠處異國雪山映襯,原生態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自然風光畫面。如果你抵達的時間充裕,不妨在這裡住下來那麼三兩天,必定會體驗到這裡不同於新疆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風情特色,這樣的時刻,你也能瞭解到更多的關於這個村莊的神秘色彩。
這裡是我國的最西北邊緣,與鄰國的哈薩克僅僅就是一條溝的阻隔,因此,這座小村莊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素有西北第一村之稱。當然,行走在這裡,很多神秘的景色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的,,因為,這裡的神秘與美景,只為抵達之人而綻放。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頭條號相簿,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文章僅為作者觀點,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