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第二年國慶這一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在此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將士們在王震將軍的帶領下,和平進入了新疆。
解放軍進入新疆之後,一方面穩定當地的社會秩序,一方面派兵前往新疆的邊疆哨所,維護國家的領土安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第五師第十五團特務連在連長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個叫作賽圖拉的哨所,發現了一個國民黨小分隊。
對方一共八人,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但是精神很好,雙目炯炯有神,完全不是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的模樣兒。
他們一見特務連的戰士們,見穿著跟自己完全不一樣,還以為換了新的軍裝,一面將戰士們迎進了哨所,一面說道:“等了四年了,你們終於來了。”
特務連的戰士們告訴對方,自己是解放軍戰士,國民黨已經被趕到臺灣島上去了,全國已經解放了。
多年未與外界的聯絡的8個人面面相覷,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一切。
不過,很快大家都冷靜了下來,他們講述了自己在這裡的“遭遇”,原來,他們最早有一個團的兵力,可是在惡劣的環境下,不少人都犧牲了,最後只剩下 了他們八個人。
在講述完這一切,眾人決定“就地起義”,正式將這個哨所移交給瞭解放軍。
在得到特務連的補給之後,這8個國軍戰士換上了嶄新的衣服,美美地了吃了一頓,這可是他們這幾年來吃得最好的一次。
在休整好之後,8個國軍戰士在特務連戰士們的護送下,來到了烏魯木齊,找到了當地軍委,並將8個人的事蹟報告給了中央軍委。
在中央的安排下,准許他們自由選擇,既可以留在軍隊繼續當兵,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也可以選擇退伍,拿一筆路費和安置費,回到家鄉從事社會主義建設。
其實,這個賽圖拉哨所歷史悠久,從清朝開始,就有中國軍人駐守在此處。
根據相關資料,賽圖拉哨所距離最近的皮山縣城有424公里,距離最近的賽圖拉鎮有15公里,這個哨所海拔高達3800米,環境十分惡劣,普通人很難在這裡生存下去。
賽圖拉鎮原本是絲綢之路的南方交通線,可從這裡前往印度,英國人曾經非常想要得到這塊戰略要地,然而當地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其最終放棄。
1876年4月,左宗棠帶著幾百口棺材,和部下踏上了收復新疆的征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於收復了新疆全境。
為了穩固對新疆的統治,左宗棠決定在新疆各要塞關隘設定哨卡,賽圖拉哨所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
100多名清軍敢死隊員騎著駱駝和馬匹,帶著數月的糧草,歷盡千難萬險,跋涉了一個多月,才艱難來到了賽圖拉鎮,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拉土運石,建立了軍事哨卡,這就是賽圖拉哨所。
賽圖拉哨所與克里陽哨卡、麻扎達拉哨卡一起,成為南疆的三大哨卡,共同守護著中國南疆的廣大地區。
清王朝滅亡之後,這裡計程車兵依然堅守陣地,直到17年後才被國民政府想起來。
當國民政府派來的戍邊軍隊抵達這裡時,發現了一個鬚髮皆白的老戰士。
當得知自己守護的滿清王朝早已滅亡了17年,他痛苦地倒在了地上,昏死了過去。
國軍士兵接收哨卡之後,進行了改造,還成立了邊卡隊,人數也增加到了100人。
從1933年開始,這裡的人數增加到了兩百人。
當盛世才主政新疆的時候,繼續加強了這裡的邊防力量,安排了1個團,下轄3個騎兵連,一直持續到解放戰爭初期。
這裡計程車兵實行一年一換崗的政策,平日裡,這兩百多人就只能與駱駝、馬匹和風沙為伍。
即便是去15裡之外的賽圖拉鎮,也是輪著來的。
然而,賽圖拉鎮本身就是一個人口極少的小鎮,整個鎮子加起來也就幾十戶人家,加上外人很少來到這裡,所以訊息就十分閉塞,外面的大風大浪完全影響不到這裡的平靜。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就是世外桃源,反而,這裡的條件十分艱苦,不然也不會幾百公里都見不到一個人影了。
為了在這裡生存下去,戍邊的將士們不得不撿來牛糞當燃料,長年吃著沒什麼營養的玉米糊。
解放戰爭爆發之後,一年一換崗的政策也執行不下去了,在這裡日夜等待戰友們來換防的將士們足足等了4年。
期間,大多數的戰士們要麼犧牲在巡邏的路上,要麼被餓死或者病死,只剩下了這八個面黃肌瘦計程車兵。
不過,所有的人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除非得到上級的命令或者等來換防的戰友,即使是倒在邊境線上,也沒有想到過逃回內地,回到父母妻兒的身邊,這種精神正是中華女兒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所以,當解放軍戰士看到這八個國軍士兵之後,心裡面才會如此地肅然起敬,完全忘記了彼此曾經是敵對的身份。
在進行了簡單而又莊嚴的交接儀式之後,賽圖拉哨卡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接管,八個國軍戰士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如今的賽圖拉哨卡已經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遺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附近建設了更加安全更加舒適的哨所,日日夜夜守護著中國的邊疆,讓十幾億的中國老百姓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