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從中美關係惡化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就一直在造謠抹黑,唱衰中國。比如中國執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媒就說抗疫影響中國經濟;再比如歐洲小國立陶宛挑釁中國,中國召回了大使,美媒就說這是“外交脅迫”,有損中國國際影響力。
但這種唱衰中國的法子,有個很大的BUG,那就是打臉來得太快。他們剛說嚴格防疫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世界銀行就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而尋求“與病毒共存”的歐美,卻物價高漲,經濟復甦乏力;他們前腳說中國國際影響力受損,後腳阿富汗的事發了,就不得不主動尋求中國幫忙。
最近,在美國頗有影響力了《外交》雜誌,又丟擲了一個唱衰中國的新論調,說“中國崛起已經見頂,北京重塑世界的時間不多了。”
這肯定是個謬論,但美國媒體靠什麼理由,佐證這個謬論呢?又有哪些事實,可以反駁這種唱衰中國的說法?
一、美媒以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得出中國崛起“見頂”的結論。但增長放緩,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
要反駁“中國崛起已經見頂”這個說法,首先就得弄清楚,美國媒體用來論證這個結論的論據是什麼。
美國《外交》雜誌這篇文章,說“中國崛起已經見頂”,理由一大堆,但核心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這個說法,是個相對概念。相對概念的意思是說,你得有參照物,也就是看跟誰比。
首先來說,如果跟前些年的中國相比,那麼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確實是放緩了。
這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總量變大了。2000年,中國GDP大概是10萬億人民幣,到2001年變成11萬億,經濟總量增加了1萬億,增長率是10%。
2018年,中國GDP大概91.9萬億人民幣,到2019年,變成98.6萬億,經濟總量增加了近7萬億,但增長率只有6%左右。
經濟規模變大了,增長的速度自然就放緩了。所以說用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和過去中國經濟增長率相比較,來論證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崛起見頂這個結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如果這個參照物,變成是美國的話,資料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率6.1%,美國是2.9%,中國增長速度是美國的大概2倍。而2021年,世界銀行預測的中國經濟增長率是8.5%,而美國是6.8%。從這兩個資料來看,相對於美國,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確實是放緩了。
但這個資料對比,是基於兩個前提的。第一,2020年,中國GDP正增長了2.3%,而美國負增長了3.5%。在世界銀行預測的資料裡,如果扣掉去年負增長的3.5%,2021年美國增長率就變了3.3%。這麼算下來,中美2021年的經濟增長率差距,比2019年,還有所擴大。
經濟增長率差距擴大,就代表著,相對於美國增長的速度,中國經濟增長其實不僅沒有放緩,反而加速了。
第二,2021年的美國經濟增長,是建立在疫情以來,美聯儲放水超7萬億美元的基礎之上的。美聯儲放水,就等於借錢推高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透支以後的增長速度,來保持當下的增長速度。換句話說,美國借明年的錢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推上去了,那麼明年的經濟增長率就得下降。
由此觀之,在美國犧牲未來的前提下,中美經濟增長率的差距還在擴大,說中國經濟增長,相對於美國經濟增長是放緩的,顯然也沒道理。
綜上,從增長率的絕對數值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確實放緩了。但從相對資料來看,一方面跟過去的中國比,現在的中國經濟增長率放緩,是經濟總量增加的必然結果,不能代表中國崛起“見頂”。另一方面,跟美國相比,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僅沒有放緩,反而拉大了差距,說中國崛起見頂,顯然就更沒道理了。
二、軍事實力代表過去,經濟實力代表現在,科技實力代表未來。從這三個角度看,中國崛起其實才剛開始,距離見頂還早著呢
美國媒體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得出中國崛起“見頂”,是以偏概全,站不住腳的。那麼中國崛起有沒有見頂這事,應該以什麼正確的標準來評判呢?
從歷史上來看,不管是殖民時代的英國,還是一戰二戰時期的美國,看一個國家崛起是否已經見頂,有很多維度,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說白了就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以及科技實力。
而在這其中,軍事實力其實代表的是過去。道理很簡單,看一個國家最真實的軍事實力,就得置於這麼一個前提之下,如果明天要打仗,今晚你能拉出去的隊伍和裝備有哪些?
而現役的部隊和各種裝備,也就是軍隊的戰鬥力,其實是過去的經濟,科技,以及訓練成果的集中表現。這一點從現在中美軍事實力的對比,就能得到例證。眼下中國軍事實力整體上弱於美國,那是因為過去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都不如美國。
其次,經濟實力代表著現在。這一點比較好理解,不管是要彌補過去在軍事上的虧空,還是投資未來在科技上的研發,都得要從眼下手裡有多少錢的角度去出發,有多少錢,就能辦多少事,經濟實力直接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在現在的競爭力。
最後,科技實力代表著未來。用最簡單也是我們最熟悉的話說,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管過去有多糟糕,現在有多好,一個國家想要繼續崛起,就必須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
要看一個國家崛起,是否已經見頂,就得綜合過去現在未來,從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整體上,去評判。
首先得看,你過去累積起來的軍事實力,是不是能夠保護崛起不被強權打斷。像日本那樣,軍事上先天不足,就算經濟和科技實力再強,人家輕易就打斷你崛起的步伐。
其次得看,你現在所擁有的經濟實力,夠不夠支撐國家崛起的基本需求。像俄羅斯那樣,蘇聯剛解體的時候,軍事和科技能力都很強,但就是因為經濟不行,支撐不起國家崛起的需求,就很容易被別人制裁。
最後得看,科技實力能不能引領以後國家崛起的戰略。像現在的歐盟,就因為錯過了5G,人工智慧,新能源等關鍵領域的科技創新,失去了引領未來的資格。
而從這三個維度來看的話,軍事實力上,現在的中國雖然還比不上美國,但維護自己核心利益不受侵害,顯然是沒任何問題的;經濟實力上,按照購買力評價水平來看,中國購買力已超過美國,自然也能滿足國家崛起的各種投資需求。
科技實力上,根據Web of Science(全球權威資料庫)統計的資料,這些年中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連年遞增,截止2021年5月,我國2021年被收錄的論文數量已超過美國成為第一。
總之就一句話,中國軍事實力足以為繼續崛起保駕護航,經濟實力足以為繼續崛起注入動力,科技實力足以為繼續崛起引領方向。說中國崛起“見頂”,純屬謬論。
三、不是中國崛起“見頂”了,是美國媒體的傲慢與成見,見頂了,這是典型的疑鄰盜斧
既然中國崛起沒有“見頂”,那麼美國媒體為何會認為中國崛起見頂了呢?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開個玩笑。美國媒體之所以認為中國崛起見頂,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他們明知道中國崛起沒有見頂,但為了唱衰中國,刻意造謠。第二,被傲慢與偏見遮住了眼睛,真的認為中國崛起“見頂”了。
在這個兩個理由裡,前一個不用說了,美國媒體為了迎合讀者,刻意抹黑汙衊中國的事情,多了去了,再多這麼一個謬論,也不出奇。
但是後一個原因,卻值得講一講。如果美國媒體人,不是刻意地為了在輿論上唱衰中國,才說“中國崛起已經見頂”,而是他們真的如此認為,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小學課本上有個成語故事,叫“疑鄰盜斧”,說的是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總覺得是鄰居家小孩偷了。於是怎麼看,都覺得這個小孩像是偷自己斧子的人。人家小孩跳著腳玩耍,他覺得那是身上帶著“偷”來的斧子,不方便走路;人家小孩跟大人說個悄悄話,他覺得那是在說他的斧子。
成語故事裡,這個人第二天在谷堆裡發現了自己的斧子,於是再看鄰居家小孩,怎麼都覺得他不像是偷自己的斧子的人了。
可是現實生活裡,眼下的美國日思夜想怎麼打壓中國,阻止中國崛起,卻越來越力不從心。那麼“疑鄰盜斧”的心態,自然就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嚴重。
說白了,就是骨子裡的傲慢與偏見在作祟,在審視中國問題的時候,先入為主地帶著成見。總覺得你跟我不一樣,那麼幹啥最終都要失敗。
這一點從西媒說“中國崛起已經見頂”的文章裡,也能看出端倪。其中說中國崛起“見頂”這件事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辦法就是順應美國,不再跟美國“作對”,只要美國不打壓中國了,中國崛起自然就不“見頂”了。
問題是,日本的例子就在那兒擺著,這種純粹忽悠人的說法,誰信呢?所以說,不是中國崛起要“見頂”了,而是美國媒體對中國的傲慢與成見,見頂了。
四、結語
其實自從蘇聯解體以後,美國輿論界就一直在唱衰中國。甚至有一段時間,美國電視臺都有個固定的節目,就是請一些所謂的“中國專家”,預測中國何時“解體”。就這麼從1991年,一直預測到2000年以後。
到了2008年的時候,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不得已尋求中國幫忙,這時候美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不但沒“解體”,還越來越強大了,於是開始手忙腳亂的制裁打壓中國。
但那時,美國其實還是不認可中國崛起,以及由此帶來的實力增長的。換句話說,他們覺得中國其實也沒那麼厲害,只要美國認真了,肯定能一把壓服中國。
就這樣一直到了特朗普上臺,掀起中美貿易戰,開始全方位的打壓制裁中國。結果如今好幾年過去了,美國終於意識到,就算美國認真了,也拿中國沒辦法。
於是,西方媒體從之前的預測中國“解體”,到現在開始說“中國崛起見頂”。把這兩者一對比,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與其說這是一個預測,不如說這是美國許下的一個“願望”。
然而事實對美國人有點殘酷,正像前文中說的那樣,中國崛起還遠沒有“見頂”,美國這個“願望”註定是要落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