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傷人,在上則頭重目黃,鼻塞聲重,在中則痞悶不舒,在下則足脛跗腫。——清·李用粹
溼氣的危害
如果一個人久居北方,初到江南,身體無法承受江南的水溼之氣,也會病倒。由此可見,溼氣過甚會嚴重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特別是處於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生活壓力如此之大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不按時吃飯,睡不好覺,長期久坐不動,過度勞累,長期熬夜等等惡習,讓我們的脾胃正在加速衰老,甚至損壞。
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要謹慎提防外來的溼邪,比如居住環境潮溼,冒雨工作等等,還要提防內溼。中醫認為,脾胃虛弱則內生溼邪。意思就是,脾胃虛弱則運化差,既不能運化水谷,也不能運化水液。
運化水谷異常,人就氣血不足,沒有精神。運化水液異常,水溼淤積在身體某一部位,形成痰溼。痰溼阻滯加重脾胃虛弱,形成惡性迴圈。
四臣湯的配方以及功效
茯苓——被譽為“四時之藥”,具有健脾滲溼、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有多種配伍。
薏苡仁——消腫利尿,清熱化溼,非常適合因溼氣重而水腫的人。
蓮子——清熱降火、養心安神
淮山——淮山指的就是淮山藥,具有健脾養胃,益肺止咳的功效。
原料以及製法
準備豬的小腸、淮山藥、蓮子、茯苓、薏米、鹽、麵粉、米酒,先把豬小腸翻面,用水把內壁沖洗乾淨,用麵粉把表面的油脂祛除。然後反覆沖洗到一點也不黏膩,非常乾淨為止。然後把處理好的豬小腸放在沸水裡面煮2分鐘,立刻撈出來,涼水衝乾淨。
然後重新燒一鍋清水,等水沸騰的時候,再把豬小腸放進去煮10分鐘,再熄火燜15分鐘,取出放涼,然後切成小段。
然後將其餘四種食物洗乾淨,清水入鍋燉煮,大火沸騰後放入切好的豬小腸段,文火煮30分鐘煮熟,最後按照個人喜好調味即可。
四臣湯的由來
據野史記載,乾隆曾經六次南下去往江南。有一次在到達江南後,由於一路奔波,舟車勞頓,再加上嚴重的水土不服,於是一直跟隨在他身邊伺候的四位愛卿接連病倒,患上了一種水溼之證。就連隨行的御醫對此情況也束手無策,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乾隆只好即刻命人張貼皇榜,遍訪名醫。沒過多久,一個出家人恰好來此地化緣修行,正看見四處張貼的皇榜,便揭榜前去為那四位大臣診治。四診之後,立刻開具了一道藥方。四位大臣按要求服藥後,果然很快恢復健康,乾隆見狀,十分感嘆,此乃大隱隱於市也。
自此以後,每有大臣奉命南巡,皆用此方滋養身體,久而久之,這個方子便在民間流傳開來,此方治癒了四位大臣,因而又被稱為四臣湯。等到了清末時期,此藥方遠傳至臺灣,由於臺灣方言,臣與神的發音很相似,藥方的效果又很神奇,於是以訛傳訛,便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四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