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大射電天線的輔助下,他們意外發現某些恆星會發出射電電波,這說明宇宙不為人知的角落存在著隱藏的行星。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Benjamin Pope博士和荷蘭國家天文臺ASTRON的同事們利用位於荷蘭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LOFAR)來尋找潛在的系外行星。在強大射電天線的輔助下,他們意外發現某些恆星會發出射電電波,這說明宇宙不為人知的角落存在著隱藏的行星。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刊發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Pope博士介紹:“我們已經發現了來自19顆遙遠紅矮星的訊號,對於其中四顆最好的解釋是,訊號源自圍繞它們執行的系外行星。我們早已瞭解,太陽系中的行星會在其磁場與太陽風發生相互作用時,發射出強大的射電電波,但目前我們還從未接受過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訊號。這一發現是射電天文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進展,它可能預示著未來整個銀河系中還會湧現更多行星。”
本次,研究人員聚焦於紅矮星,這種恆星不僅體積比太陽小得多,其強烈的磁場活動還會導致恆星耀斑的產生和射電現象。然而,一些無磁性的古老恆星也一併出現,這就挑戰了人們對於恆星的傳統認知。論文第一作者、荷蘭萊頓大學的Joseph Callingham博士表示,該小組確信這些訊號是由恆星及圍繞其執行的隱藏行星的磁場互動而產生的,這就類似於木星與木衛一(Io)間的相互作用。
Callingham博士解釋:“一方面,我們地球上的極光,即北極光和南極光,在地球磁場和太陽風的相互作用下也會發出強大的射電電波。不過,木星發射的極光要強烈得多,因為其正在發生火山爆發的衛星木衛一不斷地向太空噴射出物質,因而讓木星周遭充斥著驅動強烈極光的粒子。另一方面,我們建立的恆星射電機制模型就是木星和木衛一之間模型的放大版,其中一顆行星被包裹在恆星的磁場中,將物質注入巨大的射電流,透過同樣的機制為明亮的極光提供能量。這是一個在若干光年之外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天文奇觀。”
Pope博士補充:“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這四顆恆星確實是行星的宿主,但我們可以說,行星與恆星的相互作用就是我們所看到現象的最好解釋。儘管後續分析已經排除了它們是比地球質量更大的系外行星的可能,但我們不能斷定體積更小的行星不會導致這種現象。”
這才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平方千米陣列”射電望遠鏡的最終建成(有望在2029年投入使用),該研究小組預測,他們將能夠在更遠的宇宙角落觀測到數百顆相關的恆星。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天文學》
期刊編號:2397-336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1-10-radio-distant-stars-hidden-planet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