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0月13日訊息(記者張雷 毛保武 通訊員張永)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2021年江源綜合科考隊近日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開展溼地碳儲量綜合科學考察。
此次科學考察綜合利用原位觀測實驗、多源遙感監測與實驗室分析等手段,獲取三江源地區河流、沼澤及溼地生態系統碳通量、土壤碳與水體碳儲量原位觀測資料,系統考察研究長江源區河流沼澤演替機制,為系統開展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區溼地水生態系統固碳特徵、演變過程、未來趨勢的前瞻性理論研究提供資料基礎。
中國地質大學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永介紹:“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主要畜產品供給地。這是由於高原夷平面保持完整,故溼地廣為發育,面積達814.36萬公傾,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之一。源區溼地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隨著植物根、莖、葉和果實的枯落堆積在微生物活動相對較弱的溼地中,形成了動植物殘存體和水所構成的泥炭。泥炭中大量含有未被分解的有機物質,因此起著固碳作用。保護和恢復三江源溼地對抑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變暖具有重要意義。”
河流沼澤溼地生態系統對全球碳水迴圈變化具有重要影響,其碳庫佔到陸地總碳庫的20%—30%。位於我國青藏高原高寒氣候區域的三江源地區擁有獨具特色的河流沼澤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固碳潛力,透過實地科學考察獲取原始觀測資料,研究溼地固碳能力,可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