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小學校門,孩子將邁進人生另一段征程,無需家長過多叮囑,他們就將在老師的帶領和同學的影響下做出許多改變。
不知是否有家長髮現孩子在與家長溝通時,說話變得“拐彎抹角”。有什麼想法不願直接表達出來,讓人很難猜透他的心思,可能聽上去是一段“廢話”,實則是孩子在表達需求。
男孩入學後有了“小心思”,爸爸默契猜出他的需求
小澤今年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雖說在一年內就完成從幼兒園小豆丁到“少先隊員”的身份轉變,但他適應得很快。
不過最近小澤似乎想做什麼重要的事,隔兩天就問自己還有多久過生日,問爸爸買一個大大的蛋糕要花多少錢,買零食要花多少錢。
當爸爸告訴他價格時,小澤卻顯得不開心,低頭數著手指在算些什麼。然後嘆口氣回到自己的房間不再繼續追問,小澤爸爸一直以為是兒子不好意思開要生日禮物呢。
後來,兒子被邀請去同學家過生日,爸爸準備好小禮物將小澤送去後在家等待,聚會結束後將小澤接回,這一路上小澤講個不停。
羨慕同學家有個大桌子、誇同學的生日蛋糕又大又好看,爸爸笑著聽兒子的講述,突然就反應過來小澤這段時間是什麼意思了,於是問兒子:“等你過生日爸爸也買大蛋糕請同學來好不好”?
果然,小澤開心地手舞足蹈,並說出了幾位自己想邀請的朋友,看來他真的計劃很久了。
孩子入學後有許多“小心思”不願明說
進入小學後孩子越來越成熟,小時候想要什麼可能會躺在地上耍賴,但入學後會發生改變。
以下幾類事情孩子往往不願明著說給家長聽,但家長要懂得孩子的暗示。
1)想要買東西的小心思
入學後孩子會見識到更多、更豐富的事物,開啟好奇心時也會有羨慕之情,想要擁有和小夥伴一樣的物品,但礙於自己身份轉變,他和父母的溝通方式也有變化。
入學後孩子想要買東西,先是“狂誇”物品的好處,誇外形、誇用處、講述有很多同學都在用,就是隻字不提自己想買這件事。
其實孩子是在等父母猜到自己的想法,並主動提出可以給自己買,擔心直接說出口會被批評或者被拒絕了沒面子。
2)“考砸”、犯錯後的小心思
幼兒園沒有太正式的考試,孩子學習簡單知識一般都跟得上,有什麼小事老師都會跟家長說,但上小學後不同。
孩子進入小學後要學的知識變多、考試變得正式、各種規矩更加嚴格,一不小心就會犯錯,或者“考砸”。孩子不會直接告訴家長子自己的糗事,而是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
某天放學變得格外聽話,或者家長說話之前加上一個條件:“我跟你說個事兒你別生氣、保證不打我也不罵我”,確認自己安全後才肯說。
其實不一定是發生什麼大事,家長要允許孩子說出來,且說話算話先別生氣,否則以後孩子什麼都不願和家長說了。
孩子入學後不再和父母如往常那樣親密,家長要了解他的小心思
上小學的孩子不太好意思撒嬌賣萌,不再像之前那樣和家長親近,因此家長能懂他的小心思很重要。一定不能打退孩子與大人溝通的慾望,這對於上小學的孩子很重要。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認真聆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即使是“廢話”也能達到溝通情感的作用。
聽了孩子的話也不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接下來這樣做:分析孩子這樣說的原因——換位思考孩子的需求——猜測孩子有何目的,最後家長給出自己可接受的方案供孩子選擇。
這樣既保證了孩子的需求被瞭解和滿足,同時也能保證有底線和原則,會猜測孩子小心思的父母,教育孩子更加輕鬆。
【今日話題】你能猜透孩子的小心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