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與周總理一起革命數十年,新中國成立後在一起工作,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毛主席生病時,周總理焦急萬分,周總理身體欠佳時,毛主席極度牽掛。
毛主席生病,周總理深感焦急
1974年,毛主席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此時又新添加了一種疾病,他開始覺得自己的眼睛看不清東西,這對於勤勉工作幾十年的毛主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從抗戰時期一直到垂暮之年,很多事情,毛主席都是親力親為,尤其是在批閱檔案、動手寫文章方面。過去,他身體不舒服時,能夠憑藉驚人的意志力去克服,但是眼睛的問題,應該如何克服?一些重要的檔案,除了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其他人是不能私自翻閱的,毛主席面臨此刻的身體狀況,不得不想個對策了。
彼時,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徐業夫也患了重病,住進了醫院,不得已之下,如此重任落在了生活秘書張玉鳳身上。這段時間,由張玉鳳代理檔案的收發,併為毛主席讀書、讀報、讀檔案。
1974年8月,毛主席在湖北武漢期間,在居住的東湖賓館裡,醫生為他檢查眼睛,確診為“老年性白內障”,但是兩隻眼睛的患病輕重程度不一樣。從醫學的角度來講,病情的發作需要經過幾個階段後,才能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決定治療方案,因此毛主席確診之後,一時之間並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
毛主席患了眼病,這是一件絕密的事情,因此在中央委員乃至政治局成員,除了周總理、汪東興和毛主席醫療小組的工作人員,其他人一概不知。他們幾人知道毛主席患病的訊息後,都非常著急,尤其是周總理,他不僅第一時間向醫生詢問病情,還十分關心之後的治療方案,將自己使用了多年的眼鏡送給毛主席,並寫了一封信:
這副眼鏡是我戴了多年的,較為合適的一副,送給主席試戴,如果不合適,告訴我,給主席重配。
毛主席雖然生病,但是從不在醫護與工作人員面前,表露自己的陰沉與悲觀的情緒,反而會努力克服疾病帶來的痛苦,歡笑著詢問別人叫什麼名字,來自什麼地方。毛主席用這種輕鬆愉悅的方式,消除了醫生的緊張情緒,也能讓他們暗自體會到,毛主席和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朋友。
1975年春,工作人員請來許多中醫、西醫的眼科專家,組成了為毛主席治病的醫療專家團。毛主席與大家見面時,用微弱的目光掃視著,並且一一握手,表示歡迎,在與其中一位醫生問候時,那名醫生用洪亮的聲音說:“主席好,我叫唐由之。”
話音剛落,毛主席便笑呵呵地說:“想必你的父親也是一位讀書人,他可能讀到魯迅的詩,所以給你取了這個名字。”毛主席的目光雖然呆滯,說話時雖然艱難,但是他的記憶力還非常好,背起詩來顯得饒有興致:“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毛主席講話不太清晰,再加上方言味,唐由之並未完全聽清楚,便希望毛主席能將這首詩寫下來,毛主席答應了他的請求,在白紙上“艱難地”默寫了魯迅的這首詩。毛主席便是這樣,他用頑強的毅力、堅韌的品格,樂觀對抗疾病。
1975年8月,毛主席的右眼已經發展到成熟期,醫療小組根據主席的身體情況,制定了手術的意見和方案,經過多方同意後,開始了準備工作。主刀醫生由唐由之擔任,他這樣的手術已經做過很多例,但是畢竟給偉大領袖做,因此他覺得手術刀異常沉重。為確保萬無一失,醫療小組的每一名成員都做了唐醫生的“模特”。
8月中旬的一天,毛主席睡了一個好覺,精神狀態很好,張玉鳳告訴毛主席給眼睛做手術的事情,毛主席欣然同意。此時,醫療小組已經在等候,他們一直在討論手術的成功率,之前張玉鳳詢問過,唐由之回答得很保守:七八成的把握,張玉鳳心裡想,如果百分之百該多好啊!
毛主席表現得很有信心,也很坦然,就在做手術之前,他特意叫來張玉鳳,說要聽岳飛的《滿江紅》。此時此刻的手術檯,依然表現著一位偉大革命家的從容不迫,讓在場的所有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體會到他的胸襟和凌雲壯志。
在手術之前,張玉鳳專程打電話給周總理,告訴了他這個訊息,周總理得知毛主席要進行手術了,便堅持要來現場,其時,周總理的病情也十分嚴重了。
張玉鳳見到周總理時,詢問:“總理,您有病,怎麼還來?”周總理說:“我的病不要緊,應該以主席的健康為主。”就這樣,周總理、鄧小平、汪東興等親臨坐鎮,他們擔心干擾手術的程序,便一直在大門外等候,直到手術結束了才離去。
毛主席的手術非常成功,一週後便能摘去眼睛上的紗布,並且能夠清楚地看到外界事物,說出身旁工作人員穿的衣服的顏色,大家都很開心。
周總理去世,毛主席痛哭落淚
1976年春節,萬家燈火齊明,全國人民都洋溢在新的一年的歡樂氣息中,但是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只有一排整齊的路燈閃爍著微弱的燈光,天空中的星辰有點暗淡,夜晚的游泳池也顯得格外冷清。毛主席的身邊沒有親人,沒有客人,只有幾名工作人員陪伴著。
此時的毛主席已經失去了“衣來伸手”的能力,即便“飯來張口”,也顯得非常艱難,年夜飯是張玉鳳一勺一勺喂的,但是他的飯量已經非常小了,只吃了幾口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
張玉鳳扶毛主席下床,送到客廳,毛主席坐在沙發上休息,這時從外面隱約傳來一陣鞭炮聲,毛主席靜靜地聽著,好像在想什麼,或許是回憶起了什麼。突然,他對張玉鳳說:“放點炮吧,你們年輕人也該過過節!”
張玉鳳通知了幾名正在值班的警衛人員,不一會兒,窗外響起了爆竹聲,毛主席瘦弱的臉上洋溢位一絲笑容,像是新春佳節時油然而生的喜悅,像是對身旁工作人員的慰藉,像是新的一年裡除舊迎新的展望。
總之,這是他臉上湧現出的、久違的笑容。
此前,在1976年1月8日,張耀祠匆匆忙忙走進毛主席的臥室,告訴毛主席周總理逝世的訊息。毛主席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點點頭,表示已經知道了。他似乎對周總理的離開已經有所預料,似乎在周總理一次又一次的病危報告中,眼淚已經流乾了,但是此時此刻,這位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真真正正地離開了。
戰友離去,打擊總是大的。此後,毛主席的情緒非常差,也不願意與人過多講話,他只是在不停地閱讀,用他只能看得見事物的一隻眼睛閱讀。之前做了白內障手術,醫生再三叮囑,勸告他要多休息,起初他還“聽話”,後來說什麼也不行了,又開始了挑燈夜讀。
毛主席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他甚至沒有力氣舉起一張報紙。為了滿足毛主席的閱讀需求,工作人員輪流幫助他舉書或者舉檔案。毛主席曾言,張玉鳳的性格直,脾氣差,但是這時,張玉鳳並沒有阻攔他閱讀,因為似乎只有讀書,才能讓他從周總理離開的痛苦中找尋到一點安慰。
中央安排好周總理追悼會的相關事宜,將檔案寫好送給毛主席審閱,由於毛主席現在的身體情況差,並沒有安排他參加周總理追悼會的一切活動。張玉鳳認為毛主席或許會像四年前參加陳毅追悼會時一樣,臨時作出決定,她看著正在閱讀檔案的毛主席,詢問道:“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
毛主席聽到後,艱難地抬起頭看著張玉鳳,一隻手拿著還未放下的檔案,另一隻手拍了拍略微抬起的腿,吃力地說:“我也走不動了!”
圖|毛澤東 周恩來
張玉鳳陪伴在毛主席身邊,她知道,毛主席一直在有意迴避,不願意讓別人看到他的老去,不忍心讓人們看到他生病的樣子。
陳毅因直腸癌去世時,毛主席已經患病,行動顯得有些遲緩,因此最初的安排中,他並未計劃參加。但是吃過中午飯後,張玉鳳看到毛主席的神色明顯有些煩躁,看書時極不認真。毛主席突然問:“小張,現在幾點了?”在得知陳毅追悼會是一點半開始時,他說:“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
整個過程,在哀悼的悲傷中,在哭泣的悲痛中,毛主席隨著眾人緩緩三鞠躬。警衛員陳長江一直牽掛著主席的身體,心裡默唸著:您一定要禁受住!事後,毛主席回到車前,陳長江開啟車門,毛主席上車時很吃力,腿抬不起來,最後,在大家的攙扶下,才勉強上車。
這是毛主席最後一次參加追悼會。
毛主席在“周總理追悼會的送審報告”上,在“主席”二字處,用紅色鉛筆端端正正地畫了一個圓圈,表達了毛主席對周總理的哀思。而在1月14日下午,工作人員為毛主席念周總理追悼大會上的悼詞時,他再難抑制心頭的悲痛,放聲痛哭起來,深刻懷念這位偉大戰友的離別。
在張玉鳳的回憶錄中寫道:
十里長街的悲慟,代表了億萬人民的感情,眾多的是人民多麼希望毛主席能在總理的追悼會上出現呀!然而,如果人民知道主席當時的境況,一定會囑咐工作人員,現在要保護好主席。
毛主席常常懷念起過去的人和事
上了年紀,或許更加懷念以前的人和事,也變得更加多愁善感。
1975年夏天,由於持續暴雨,河南省發生了特大的洪澇災害,多達30多個市縣受災嚴重,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解放軍奔赴災區第一線時,依然有大批群眾正面臨危險,甚至已經有群眾在災害中喪生。
毛主席讀了相關新聞,一時間心頭湧上一陣悲傷,竟不自覺的抽泣起來,工作人員連忙遞上消毒毛巾,為他擦拭眼睛,手術過後,謹防感染。毛主席感慨道:“我這個人感情越來越脆弱了,一聽到天災人禍,就忍不住傷心。”
1976年前後,毛主席時常談起戰爭年代和建國初期的事情,願意看這方面的電影。一次毛主席看到解放軍戰士攻入某城市,人民群眾自發上街夾道歡迎的場景,伴隨著嘹亮的樂曲聲,毛主席難以抑制內心的感情,起初還是低沉的抽泣,後來竟放聲大哭。工作人員隨即將他攙扶退場。
據毛主席身邊的衛士周福明回憶,毛主席看電影《紅燈記》的時候,看到李玉和攙扶李奶奶走向刑場,毛主席哭了,他指著電影螢幕說:“敵人又要殺害我們的同志了!”為了新中國,究竟犧牲了多少先烈?毛主席一生革命,忍受了多少離別?他觸景生情,想起了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每每想起,總會流下眼淚。
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病逝,這對於毛主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但是此時的毛主席,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他不能正常下地走路,甚至無法用正常的語言表達。好在張玉鳳的精心陪伴中,她能夠透過毛主席的行為舉止明白想要訴說的內容。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的強烈地震,偌大一座城市,頃刻間變作一片廢墟,人民更是遭受了巨大的經濟災難。此時的毛主席已經時常處於昏迷狀態,但清醒時,秘書還會來彙報工作,毛主席不顧自身的身體狀況,堅持閱讀檔案。
據醫學專家王德新回憶,當毛主席得知唐山大地震的訊息後,頓時哭成了淚人,這是他第一次見毛主席嚎啕大哭的樣子。這充分體現了毛主席晚年,依然心繫百姓安全,依然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陳毅追悼會後,毛主席和李敏相見時,毛主席拉著女兒的手,深情地說:“嬌嬌,你為什麼不常來看我呢?你要常來看我啊!”但此時,李敏已經嫁為人妻,搬出了中南海,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她想見父親一面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就在毛主席病逝的前幾天,李敏透過中央的一份檔案,得知了父親的病情,她連忙去了中南海。毛主席躺在病床上,容顏憔悴,說話也很吃力,但即便這樣,他依然艱難地睜開眼睛,看著女兒來到,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毛主席拉著李敏的手說:“嬌嬌,你來看我了。”李敏哭泣著點點頭。毛主席問:“你為什麼不常來看我呢?”李敏沒有說話,但是她的心已經痛到極致。毛主席又問:“你今年多大了?”李敏回答:“39了。”“不,你今年38。”毛主席微弱的聲音,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竟顯得鏗鏘有力。
李敏沒有想到,已經病入膏肓的父親,此刻竟然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年紀。李敏曾答應會經常來看望毛主席,可是她食言了,在這些沒有相見的日日夜夜裡,也許,毛主席的心裡一直都在思念、牽掛著自己的女兒。
毛主席艱難地舉起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彎成一個圓,說了一句話,但這句話聲音極低,李敏沒有聽清楚,在一旁站著的張玉鳳也沒有聽清楚。李敏看了看張玉鳳,張玉鳳搖了搖頭,她沒有明白毛主席所指含義,正要詢問,毛主席已陷入昏迷。
時隔多年,李敏與好友談論起父親這件往事,覺得這個手勢,可能與自己的母親賀子珍有關係。賀子珍的小名叫“桂圓”,毛主席這樣比劃,大概是要囑咐李敏照顧好母親。也許在毛主席心裡,常常想起賀子珍,也一直牽掛著賀子珍。
1976年9月18日下午3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毛澤東——這位黨、軍隊和國家的締造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
小結
毛主席嘔心瀝血,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貢獻一生,他心繫天下,把自己的個人情感拋在腦後,“為大家,舍小家”。我們看到了他堅韌不拔、虎氣雄風的一面,卻忽略了他深情似水、細膩心思的另一面。歷史長河會記錄他的功績,歲月時光會篆刻他的生平,謹以此篇文章深刻懷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