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壽山石,
有說不完的故事。
玉不琢不美,石不雕不妙,
壽山石雕大師的世界
就像是一本豐饒厚重的典籍,
於我而言,
屬於林飛的那一頁,
最耐人誦讀。
林 飛
第十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玉石雕大師
高階工藝美術師
飛鳥入林 · 魚潛大海
2003年,我剛剛調入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我印象中的林飛,為人誠懇,處事低調,雖話語不多,但挺幽默,專業技藝精湛。
1992年林飛結束了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長達11年的教書生涯,如飛鳥入林,魚潛大海,回到了故鄉福州,調入福建工藝美術研究所擔任專職研究員。
1999年,林飛與父親林亨雲和弟弟林東擔綱完成了福建省贈送澳門迴歸的紀念禮品——壽山石雕《閩澳情·春滿大地》。
這件長寬各約六十五釐米、厚二十二釐米、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作品,是用整塊壽山高山石雕刻而成的,由林飛主導設計,父子三人殫精竭慮,巧妙地運用了壽山石的天然紋理和豐富色彩,採用圓雕、浮雕、鏤空雕、高浮雕等多種技巧,將武夷山水中婀娜的玉女峰、偉岸的大王峰、枝繁葉茂的榕樹,以及九曲長溪的水中竹排、亭臺樓閣和熙熙攘攘的遊人,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畫面上錯落有致地再現了出來,其中僅形態各異的人物就有九十九個。
《閩澳情·春滿大地》是林家兩代石雕人合作的結晶,也是以林飛為代表的“學院派”現代石雕技藝與傳統技藝的一次完美對接。
這一壽山石雕作品的體量之大,俏色之妙,構圖之嚴謹,刀功之細膩,讓我領略了林飛不惑之年的力道和藝術爆發力。
林飛創作雕刻作品前的油泥塑稿
林飛13歲就開始了壽山石雕刻的藝術生涯,他說父親雕刻時發出的美妙的聲響,就是他最早接受的胎教。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小小少年郎,就已經能夠過濾所有屬於這個年紀的躁動和喧囂,獨擋一面,安安靜靜地完成一件石雕作品。
17歲時,林飛就在羅源雕刻廠開始收徒為師,他自謙地說是“邊學、邊做、邊教”,在當時名家林立的壽山石雕界嶄露頭角。
有人說,林飛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多數人也許會選擇就此安身立命,隨遇而安,但林飛卻有一個更大的夢想。
《壽星》 壽山田黃石 林飛 作
憑藉天分,他雖然能夠飛得很高很遠,但他更想向下紮根,去汲取更多的養分。
對壽山石雕藝術與生俱來的深入骨髓的愛,催生出林飛的一股使命感。
《四大美女》(區域性)
恢復高考後不久,林飛考入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師從周荷生和王則堅。
畢業後,為了培養福建省工藝美術人才,應恩師王則堅的邀請,林飛留在了鼓浪嶼,開始在母校執教,將壽山石雕刻技藝由過去傳統的口傳心授的代際傳承方式,轉換為教科書級的系統美術教育。
這一轉換,為古老的壽山石雕刻技藝注入了一股創新求變的藝術活力,也為這份屬於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培養了一批新生力量。
石頭沉默 · 詩人長吟
長達十多年的校園時光於林飛而言,不是躲進了象牙塔。
在個人創作層面,這一時期林飛將他紮實的石雕“童子功”和西方雕塑美學造詣融匯貫通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對於已經傳承千餘年的壽山石雕程式化技藝,他這一時期的作品無疑是一次“離經叛道”的革命。
《飛奪瀘定橋》 壽山老嶺石 林飛 作
《飛奪瀘定橋》(區域性)
如果說在傳統模式中,衡量作品高下的標準是“像不像”,林飛的“學院派”壽山石雕作品則發出了“美不美,真不真”的靈魂拷問。
林飛任教期間創作的《盤古開天地》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壽山石眾多石種中,牛蛋石其貌不揚,外表粗糙。林飛用一塊幾乎被看作是廢材的牛蛋石,利用石頭表面的裂紋瑕疵,遒勁有力地雕刻出盤古開天闢地時那股剎那即永恆的洪荒之力。
盤古雖然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虛構人物,但在林飛的刀下,他的肌肉和骨骼有著明顯的解剖學概念,讓人不禁想到米開朗基羅的雕塑。
而林飛對這塊牛蛋石內裡色彩的巧妙應用,則使得這一壽山石雕作品比米開朗基羅刀下色彩單一的人體雕塑更具有一種呼之欲出的生命氣息。
女性題材是林飛壽山石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壽山石本身所具有的那種溫潤、通透和明亮的質感,在林飛看來最適合用來雕刻女性人物。
他的這類作品就像一首歌曲的副歌部分被反覆抒情吟唱,壽山石的質地之美,色彩之美和人體構造之美相疊相加,熠熠生輝。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再讀林飛,會發現他的心裡依然住著一個熱情的少年郎。
細品他的作品,則更像喝一壺溫熱的陳年佳釀,由眼入心,一路滾燙。五十多年如一日與石對望,林飛縱情遊走於傳統和現代之間。
他像一位行吟詩人,沉寂片刻便不斷爆發出耀眼的光亮,每一次都帶給人驚喜和震撼。
他的作品既有令人蕩氣迴腸的大型石雕,也有巧奪天工的精緻小品。
或大或小,或古樸或現代,用一塊沉默的石頭,講述一個美麗而細膩的故事,是林飛帶給我們最大的享受。
天下美石 · 福州善工
2006年,林氏石雕世家梅開二度,繼父親林亨雲之後,林飛也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當許多人還在專注壽山石雕市場冷暖的時候,林飛的目光超越了歷史,也超越了現實。他像一個樂團的指揮家,要讓壽山石雕這一古老的技藝,發出最強音。
他敏銳地感受到福州有著完備的雕刻工藝體系,擁有豐富的雕刻資源和成熟的產業鏈,這使得大量的外省石、外國石湧向福州,經過技藝超群的雕刻師們的手,再流向世界各地時,已經身價不菲。
為了體現福州石雕技藝的真正價值,林飛提出了“天下石,福州工”的理念,突破了壽山石雕的資源侷限,將福州的“大國工匠”這一群體,推向了世界。
2010年,林飛被授予第十屆“中華技能大獎”,這也是全國文化藝術界首個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的藝術家。
“中華技能大獎”創辦於1995年,是我國政府對技術工人技藝、技能水平的最高獎勵,獲獎者涉及全國各地各行業近百個工種,評審嚴格堪比兩院院士。
《穿越》 壽山芙蓉石 林飛 作
仁者近山 · 智者近水
耳順之年的林飛擇水而居,終日與石為伴。他日出即起,灑掃庭除之後,便是一天的勞作。
林飛在院中澆花
黃昏時分,我們泡了一壺老樅,看燕子從樹梢略過,聽秋風吹過江岸邊的草叢,發現了一份久違的安靜穩妥。
我漸漸明白,五十多年了,林飛始終與人為善,對徒弟,對朋友,對同行,是因為他有一種力量,能夠為自己在心裡保留這種安靜穩妥。
黃昏的江邊 安靜而穩妥
壽山石雕行業向來講究門第師承,林飛收徒卻從無門檻,不問英雄出處。年輕人只要肯學,他就毫無保留地傳授。
在他的眾多徒弟中,鄭繼的藝術成長軌跡最為典型。
當時年輕的鄭繼正經歷創作的迷茫,面臨如何突破傳統技藝一成不變的程式,他焦慮、反判、掙扎,那個時期的作品更多表達的是情緒的渲洩。
當他遇到林飛後,良師對他的接納、毫無保留的技藝傳授和對個性自由的尊重,讓鄭繼找到了方向。師從林飛的經歷,改變了鄭繼的藝術風格。
獲第十屆“爭豔杯”金獎
在一個愛蹭熱度,追求流量的年代,林飛可謂大智若愚,對待同行,對待徒弟,他從不怕被蹭熱度。
林飛的家在閩江邊上。
院外江邊亂蓬蓬的雜草在他看來都有一種勢不可擋的美,一株三角梅從牆外順著窗戶長進了室內他也不去修剪,任由花兒們自由生長……
簡單而大度,靠著這種稀缺的力量,林飛的世界溫暖而包容。
大師的世界,從不設防。
版權宣告
內容為拾象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在留言區留言“轉載”,本平臺將及時回覆。未經溝通同意的轉載一律視為抄襲,將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