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生病毒透過自噬因子促進病毒侵染
▲ 雙生病毒透過自噬因子促進病毒侵染的機制。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線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透過劫持自噬因子NBR1促進病毒侵染的分子機制。
雙生病毒已在多種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嚴重製約著我國和世界農業生產。為了深入解析雙生病毒致病的機理,該團隊篩選了與雙生病毒毒力因子βC1互作的寄主蛋白,發現選擇性自噬受體NBR1與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伴隨衛星DNA編碼的βC1存在互作。
——《中國科學報》
2
畝產264.8公斤 黃三角鹽鹼地裡育出高產大豆
▲ 圖片為黃河三角洲耐鹽鹼大豆測產現場 王延斌攝
在含鹽量可達千分之五,被視為“不毛之地”的鹽鹼地裡種大豆,不僅僅能長得好,還能高產,這是剛剛在黃河三角洲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東營分子設計育種研究中心基地裡發生的事情。
10月11日,由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邀請專家對中科院重點部署專案“大豆高產穩產分子基礎與品種培育”進行測產,結果顯示:在黃河三角洲地區土壤含鹽量為千分之五的鹽鹼地裡,種植的耐鹽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畝產可達264.8公斤、263.3公斤,這創造了耐鹽鹼大豆新品種的畝產紀錄。相對之下,該資料已經超越了2020年我國大豆平均畝產(132.4公斤)。
——《科技日報》
3
浙江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
▲ 近藍紫絲膜菌 慶元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10月12日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團隊與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在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近藍紫絲膜菌。新物種論文近日在國際權威期刊《PeerJ》發表。
百山祖國家公園位於麗水龍泉、慶元、景寧三地交界地區,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植被儲存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珍稀瀕危物種集聚度高等特徵,使其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基因寶庫。
——中國新聞網
4
登革熱的第一種藥物可能即將問世
近日,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在體外實驗和小鼠實驗中能夠阻止登革熱病毒複製,並很有可能會作為一種易於服用的藥物上市,用於抵抗登革熱。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
未參與該研究的新加坡總醫院傳染病醫生Jenny Low說:“如果這種藥物在人體臨床試驗中也有效,那麼該藥物就可以在初級保健診所使用,這對登革熱高發的發展中國家非常重要”。
——《中國科學報》
5
遙遠無線電訊號或來自百光年外神秘行星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稱,在距離太陽系160光年遠處,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和荷蘭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利用世界上最強大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LOFAR),發現了來自19顆紅矮星的訊號,其中4顆或被以往未發現過的行星圍繞——也許是外星生命的家園。該團隊表示,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波,是“射電天文學的重要一步”。
研究人員目前還無法判斷疑似行星的大小以及它們是否適合居住,但這些訊號與木星和太陽風相互作用時的訊號相似。
——《科技日報》
6
聽莫扎特能治癲癇
《科學報告》日前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聆聽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至少30秒,可以降低患有耐藥性癲癇的患者大腦中與癲癇相關的電活動尖峰頻率。
這項研究還表明,對K448的積極情緒反應或許有助於提升耐藥性癲癇的治療效果。此前有研究表明,傾聽K448和癲癇患者腦中與癲癇相關的電活動尖峰頻率較低有相關。但音樂持續時長對這種相關作用的影響及其原因尚不明確。
——《中國科學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