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俏俏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近來最熱門的事件,莫過於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的揭曉。這個具有120年曆史的獎項,成為了各界精英們追求的天花板,每年的評選都引發了全球的討論。
自然在我們國內也是引出了很多的話題。在眾多話題中,隨著2021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重磅揭曉,獲獎者是美國科學家大衛·朱利葉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國內有一個人發聲:說:“這個獎項有點出人意料,那些都是我2003年講課的內容!”
這個如此敢說的人是何許人也?他就是來自北大的很有風骨的院長教授,其為人處世更是稱得上當世的名家大儒。他的名字叫饒毅,他從2019年開始任職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但是在那之前他曾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時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在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後,饒毅透過自媒體說:“都是我2003年講課內容。”自然引發很多人的圍觀吃瓜,很多人覺得他有點自賣自誇,或者有嫌事情不夠大地說既然你早知道,為何不是你獲獎,而是發給了外國人。
但對於這個問題,饒毅也做了解釋:他本意是說,早在2003年給學生授課的時候,就已經談到了這個研究方向。如今來看,從側面反映出饒校長作為一名世界頂級分子生物學家,對相關專業研究方向把握非常到位。而饒毅的精彩人生又何止這件事呢?
01、放棄美國國籍,拒絕名校邀請,一心要回國
饒毅作為當代大儒,早年也是去國外留學的,他不但學有所成,獲得了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和博士後,並順利地拿到了美國國籍。
隨後因為饒毅在生物領域的卓越表現,更是得到了美國名校西北大學拋來的橄欖枝——聘請其為終身講席教授。
面對美國一系列的友好表現,饒毅並沒有沉溺其中,而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中國人,如今學有所成,更應該做的事報效祖國。
說到做到的饒毅為了迴歸祖國,不但放棄了美國國籍,還狠心地放棄了實驗室,並拒絕了西北大學的聘請,受聘回到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饒毅用自己的行動給所有國外留學生做了一個好榜樣,並對自己的選擇沒有絲毫後悔。
02、投身中國科研教育,以改革體制為目標,怒斥老院士賠笑處長
回國後的饒毅,很快地投身到中國的科研教育中,在知道國內的某些體制,並沒有特別完善時,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把改革這種體制當作目標,亦步亦趨地展開了工作。
饒毅曾經在《自然》這本世界著名雜誌中公開發表文章《中國的科研文化》,饒毅批評中國的科研文化,認為中國現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關係而非學術水平的高低,還透露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也就是說有人為了獲得重大專案,會努力與某人拉關係,這比做好科研重要得多。
饒毅作為實幹型的科研工作者,不但在科研方面做到嚴謹,而對於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不良風氣,那也是敢於批評,就曾直言不諱地怒斥,“我親眼目睹,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在遇到某些自認為有點聲望的所謂專家教授面前,為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三番五次地舉辦所謂的科學交流會時,饒毅不但敢於批評,更是一口回絕不參與其中。
對於曾經被邀請去參加某學術交流會時,他當場拒絕去參加,並痛心疾首地說,“我一直堅持相信科學家之間的會議人少才有效,搞這種大型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敗壞風氣!”
饒毅憑著一己之力,努力地想改變國內的科研教育體制,併為之努力地繼續堅持著,這樣的精神值得當代大儒的稱號。
03 、永不參選院士,風骨中更顯德才兼備
時間轉眼即逝,在饒毅回國的這些年裡,他敢於直言、敢於改革,同樣地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和不理解,甚至有人預言他這樣的人不適合留下來,而是終究會離開的。
即使面對很多人的不看好,深處風口浪尖中的饒毅,仍然不忘初心,不懼怕任何困難。因為他始終相信,“我要做有意義的人”。雖然他也被不會做人,被莫名其妙的人際關係所累,但為了祖國的科研教育事業,我鏗鏘有力地說,“我不會走的。”
面對現實,饒毅又何曾不知道自己,為之失去了很多機會。就連在評選院士這條路上,他所遇到的困難比別人多了很多。
因為國內評選院士的某些條條框框,饒毅自從在2011年院士落選後,就曾經直言“永不參選院士”。而在隨後的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再也沒有見過他的露面。他真的是說到做到了。
正是這樣的饒毅,在科研教育上孜孜不倦,在面對各種困難和不公平上,又能灑脫一笑而過,反而讓人覺得這樣的風骨,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備”。
俏俏寄語
如今,因為2021年諾貝爾獎的揭曉,饒毅再次走進大眾眼中,他依然是那個在科研上有絕對的把控權的人。
或許,他今後還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但秉著他一顆熱血之心,對科研事業的熱愛,相信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的科研教育會越來越好。
而我們的科研教育更是需要有更多這樣的饒毅教授們,這樣我們才能在科研之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關於饒毅,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校園趣事,輸出教育觀點,期待您的關注,點贊,收藏,轉發。(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