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末,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這是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它意味著人類離遨遊太空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因此全世界的人們都密切關注著它的動向。然而不久後,蘇聯大使館向中國發送了一份電報,請求幫忙尋找可能即將墜落中國東北的“斯普特尼克1號”。為了完成老大哥的請求,我國於是緊急派出錢學森和林有聲踏上了尋找之路。
一、人造衛星可能降落中國
根據蘇聯相關方面,我們知道了1958年蘇聯成功發射的“斯普特尼克1號”在太空遨遊幾個月後脫軌,即將墜落地球。並且根據蘇聯專家的計算與預測,“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殘骸的落點在東亞,而降落在中國東北的可能性最大。
也許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人造衛星並不稀奇,不理解為何蘇聯會如此大動干戈地請求中國幫忙尋找,甚至說哪怕摔得摔得粉碎,或者只能找到幾片碎片,也都請收集起來送給他們。但放在當時來看,這顆人造衛星可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哪怕其殘骸,放在當時更是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為何它能飛入太空,為何他又脫軌墜落?其創新性與借鑑性都是獨一無二的。
二是在美蘇冷戰的大環境下,一方的飛速發展的精尖科技必然會引發另一國對於該科技的研究,更何況是對於太空的探索。因此,這項獨屬於蘇聯的秘密,一旦被美國發現,便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所以蘇聯這位老大哥才會請求中國幫忙尋找。
二、收到訊息,前往東北
在收到老大哥的請求後,總參謀部立刻把任務分派給各軍區,要求各部隊嚴密關注,一旦監測發現什麼可疑的墜落之物,都要及時上報給國家。沒過多久,一份來自瀋陽軍區旅大警備區的報告,就放在了林有聲將軍的桌子上。報告稱,有一位小戰士在某天站崗時發現,天上突然降下一團“火球”,速度非常快,落到地面以後還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聽到這個訊息後,林有聲將軍立刻聯絡錢學森以及有關方面的其他專家,七八人一同搭飛機前往瀋陽軍區旅大警備區。
到達以後,曾紹山親自來迎接他們,並告訴他們部隊已經安排相關士兵按照那位小戰士的說法前去搜尋,所以還請各位專家先去休息,等有了訊息再來通知大家。隨後,他又給專家介紹了那位士兵發現這顆衛星降落的一些經過,專家們也問了他一些問題。據林有聲將軍後來回憶,當時在聽完曾紹山司令的介紹後,錢學森又提出了不少問題,問得事無鉅細,他說:“讓我們也一起去現場找找看吧。”
這個時候大概已經11點了,曾紹山看各位專家舟車勞頓十分辛苦,於是提出要不等吃過飯再去,但錢學森不同意,他委婉拒絕道“還是儘快去現場落實,飯晚吃一點也沒關係。”曾紹山經不住再三要求,於是就帶專家們一同前往現場。
三、手心計算,得出結論
到達現場後,錢學森又把那位發現衛星降落過程的小戰士叫過來,請他把當時的場景再次複述了一遍,又讓他仔細想想,自己當時站在什麼位置,面朝什麼方向,又是在哪個方向看到那個“火球”的,那個“火球”從哪裡劃到哪裡,成什麼角度,大概又以什麼樣的速度划過去,是快是慢等等,錢學森都一步一步引導著小戰士進行回憶。然後他一邊聽著小戰士對於目擊現場的還原,一邊用筆記錄著相關知識點。
林有聲將軍來到錢學森身邊,看到他在自己的手掌裡畫了一條拋物線,並且旁邊還羅列著眾多公式與數字,但具體是什麼意思林有聲將軍,卻不能夠明白。過了一小會兒,錢學森計算完畢對身邊的人說,按照士兵的描述來看,這降落的“火球”並不是蘇聯的衛星。
他解釋道,首先,如果是人造衛星降落的話,他從太空墜落到地球會彈出無數的碎片,這些碎片因為重力加速度的原因會大面積彈開,最遠可達幾百米,而我們在這裡什麼進行了大面積搜尋,卻什麼都沒有發現,因此排除降落中國這個可能。並且按照士兵描述的“火球”在過境中國的時候速度還更快,根據力學原理,這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應該還會飛行一段時間,最後大機率落在距離中國有幾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不久後蘇聯傳來訊息,衛星確實沒有落在中國境內,而是降落在了與中國東北有一定距離的阿拉斯加。
錢學森透過拋物線的計算,在沒有任計算機的情況下,準確算出了“斯普特尼克1號”會降落在離中國幾千公里外的地方。事實也證明了,他是正確的。僅憑目擊者對於“火球”的回憶,他便算得分毫不差,幫助尋找這顆寶貴的衛星,完美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真不愧“科學脊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