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和大巴車去逛小城、小鎮、小村,辭職的這兩年,藉著做自媒體的機會,我總算小小的滿足了一下自己長久以來的嚮往。
掙不掙錢先放一邊,至少過上了自己喜歡的生活,那也算是一樁美事。
透過火車和各地的鄉鎮巴士,我遊蕩在陝西各處,曾沿著漢江、嘉陵江去尋訪鄉鎮,曾坐著私人面包車去探訪村莊,也曾像個孤膽英雄一樣試著去穿越山林。
去過很多有意思的小地方,安康的紫陽算是其中的一個。
前一篇文章中,我說到,2019年11月,我獨自一人從安康旬陽乘坐一趟深夜列車抵達了紫陽站,因火車站地處偏僻而不得不住在了火車站外的小旅館裡,對於我來說,那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冒險。
而那,只是紫陽之行的開端。
這個陝川渝交界處的小城的確像傳說中那樣古靈精怪,給我留下了好多新鮮有趣的記憶。
清晨七點左右,我從火車站住宿費30元的小旅館裡醒來,洗漱之後出門,到火車站廣場前等車,這裡有趟6路公交車可以發往縣城。雖然並無明確目的地,我還是自信滿滿地上了車,心想,一會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再下車不遲。
紫陽火車站
公交車繞過山頭,果然進了縣城,隨後便在窄窄的街巷裡鑽來鑽去,很快又沿著一條公路俯衝向下。短短几站之後,原本和我一同上車的旅客都下車了,又蜂擁著擠上了來很多攜帶著大包小包的旅客,我感覺不太對,注意地看了一下公交車的站點,這才發現,紫陽的公交車居然是繞圈兒跑的,起點站即是終點站,於是趕緊下了車,要不然車又把我帶回火車站,就白坐了。
繞圈兒的公交線路
匆匆下車,竟發現我已經到了漢江邊一個小廣場上,這一站的站名叫“紫陽港”。
我正想去江邊看看,卻發現廣場上有晨市,人很多,像是一個露天菜市場。於是便去看看紫陽人平常都吃些什麼菜。這一看,才發現,紫陽真的是陝西省的“另類”,和西安比更像是兩個世界。
紫陽人是細緻的,先不管他們賣的是什麼菜,首先菜都是擇洗得乾乾淨淨的,蘿蔔杆杆、小青菜都分成小束,用新鮮柔韌的棕櫚樹葉子攔腰扎住,水靈靈地放在竹筐中。
大蔥也剝得白白淨淨、扎得整整齊齊。小芹菜都把根去了,散成一根一根。萵筍居然還把腳削皮了。
菜市場賣菜細緻到這種程度,看不到一點泥,在買菜這方面,紫陽人怕都是有些許潔癖。
再就是菜市場上有很多當地土產,如豆豉、幹豇豆、曬乾的洋芋片、曬乾的野生菌子、蒸熟又烘到半乾的紅薯仔。
豆豉
幹菌子
紅薯仔
也有很多不認識的新奇物種,比如這裡的剁辣椒裡面摻雜著很多像蠶豆瓣一樣的東西,還有一些長滿鬍鬚的塊莖,都是我不曾吃過的。
紫陽人都吃一種紅皮的水蘿蔔,外皮胭脂色,特別好看。這種水蘿蔔的菜杆杆也束成小捆在賣,不知道要拿來怎麼吃。
除此之外,市場上也賣新鮮的魚蝦,蝦都是出水不久的小河蝦。
紫陽也出橘子,竹筐裝著黃澄澄的橘子,很是誘人。
“魚米之鄉”四個字突然浮上心頭,紫陽,真的是一點“陝西味”都沒有的,當地人說話也是一口川音。
廣場旁邊便是賣早餐的小吃店,我去買早餐,發現兩個從未見過的食物名字——漿粑和油餈,便買來嚐嚐。
漿粑,就是那杯像玉米濃汁一樣的東西;油餈,就是那個金黃的“油餅”。我都是第一次吃,舌尖因此留下了新鮮的記憶。
漿粑,應該就是沸騰過的鮮玉米汁,還保留著鮮玉米甜甜的口感。油餈就複雜了,據說是用麵粉和大豆粉和麵,加入豆腐後油炸,最後再在上面塗上剁椒、醋汁等。
漿粑配油餈,我就這樣吃完了,後來才知道,紫陽人的油餈其實是用來夾在饃裡吃的,叫“油餈夾饃”,奇特了……
這兩樣東西,我在別處都沒吃過,應該是紫陽當地獨有的小吃了。
菜賣得別緻,早餐也和別處不同,還沒看清紫陽的面貌呢,已然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想知道它有多特別,可以繼續關注下篇哦。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