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那些事
1952年,毛澤東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還多次強調,要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保證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我趕上了這樣的好時代,上小學時喊得最多最響亮的口號就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那時候農村學校開設的課程少,早上語文數學,一個自習課。
天麻麻亮就行走在了鄉村小路上,十點半就放了學。
下午兩節副課後就是40分鐘的大課間,四點鐘就放學了。
大課間活動就是我們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大舞臺。
不用班主任組織,大家都是自由活動。
活動形式自創,活動器材自制,丟沙包、打沙包、踢毽子、跳大繩、抓拐(拐:羊蹄子前掌的小骨頭)、頂牛、打包、拔河……
四十分鐘時間眨眼就過去了,當掛在大榆樹上的大吊鐘急促的敲響時,放學時間到了,大家都餘興未盡地一鬨而散,一個個汗流浹背,灰頭土臉的背起書包站好了路隊,老師簡單總結後就放學了。
但我們的運動遠沒有結束。回到家,日子好的人家有個黑饃饃啥的,日子不好的人家也有幾個烤土豆,墊吧墊吧肚皮。
春夏季節,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就相約上山拔草,少則三四人,多則十幾人。
一人提著一個草筐子,鬧鬧哄哄的上了山,爬一座山不費吹灰之力,上了山大家就分頭行動了,擠在一起收穫甚微。
趕天黑,莊稼人都扛著钁頭回家了,我們也聚攏在一起相依相伴回家了。
遠遠的就望見了村子裡的燈火,聞到了高粱稀飯煮洋芋的香味,於是大家作鳥獸散,各回各家。
能吃的野菜挑出來就是家裡的主菜,剩下的才能輪到豬啊、羊啊、兔子啊!
特別遺憾的是,養了好多窩兔子,但沒有吃過兔子肉。
據說兔子肉好吃,賣的貴,都讓城裡人吃了,那時候就嚮往著,什麼時候能成為城裡人,也能吃到兔子肉。
到了夏秋季節,學校要放忙假,我們都要幫著大人們收夏糧秋糧。
北方的夏天沒啥莊稼要收,麥子種的不多,不耐旱,靠天吃飯,雨水多的年頭,麥子還能有點收成。
多的時候還是拔草,這個季節的草也長高了,都是用麻袋裝,或者用大麻繩捆起來。
從放學到天黑,三四個小時都是在山裡摸爬滾打,下山時基本上是精疲力盡,一步一步挨著下了山。
有時累到飯碗一放,衣服也不脫,橫在土炕上就睡著了。
秋季到了,我們除了拔草,還要幫家裡挖土豆,背南瓜,打場揚穀子,啥都幹。
那會還沒有包產到戶,每次把土豆蘿蔔堆在一起,生產隊長負責,按照每家人數,勞力進行分配。
等到分完,揹著土豆蘿蔔回到家裡已經是九點以後了。
等到父母做好飯,我們早已經在夢周公了,拉都拉不起來。
冬天的鄉村有著別樣的美,特別是下了雪,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
再厚的大雪也阻擋不了我們體育運動,增強體質的熱情。
放學後,繼續大課間的遊戲,常常在鄰居家的院子裡能聚集一二十個人。
大人們聚在窯洞里拉家常,孩子們在院子裡玩跳方,打雪仗,堆雪人!
不下雪的日子裡,也有的是運動專案,滾鐵環,打瓦瓦,打沙包。
都是競技運動專案,滾鐵環比的是平衡力,打瓦瓦比的是臂力和瞄準。
打沙包比的是奔跑速度和躲避沙包的靈活度。
當母親們拉長嗓音叫著自家娃的乳名時,已經是萬家燈火了,該吃晚飯了,於是都大奔回家,生怕捱揍捱罵!
毛主席的號召一直激勵著我,直到考上師範。
離開了家,也離開了鍛鍊身體的廣闊天地。一下子變成了城裡人,盡情享受城市人的生活,除了上體育課,幾乎沒有什麼鍛鍊了。
直到半年後的一天,我進了自己家的大門,母親竟然沒有認出我來,直至走進窯洞裡,母親才驚訝地看著我。
離開家時是一個水靈靈的秀氣姑娘,半年後成了一個胖丫頭,一天三頓白麵饅頭外加一份素菜或肉菜,讓我欲罷不能,體重竟然激增十公斤。
班主任實在是忍無可忍,看著我走路像企鵝,大腿像柱子,出於對我的關心,語重心長地說:“趕緊跑步鍛鍊,否則以後嫁不出去了。”
於是又開始跑步了,趕畢業時也沒有瘦下來,但老公還是毅然決然的娶了我。
班主任的話沒有應驗!老公給我買的高階皮鞋,當時最流行的大紅綢緞棉襖,繃都繃不上,只能送人了。
由於身體底子好,20歲以前沒有打過針吃過什麼藥。
再後來有了女兒,帶孩子忙工作之餘,在學校參加籃球隊,打羽毛球,運動著,健康的生活著。
如今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球場早已望塵莫及了。改為散步、戶外採摘、挖野菜,也是其樂無窮,既有美食又鍛鍊了身體,兩全其美。
老公總是笑話我,不知道玩點高雅的,逛個街啊,喝個咖啡啊,就知道往地裡跑。
他哪裡知道,我是農民的女兒,農民本色永不改,毛主席的號召記心間。
2021年10月13日於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