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陽系中最美麗的星球,也是人類的家園。人類對地球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經過不斷地努力探究,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逐步深入。
最早從科學角度解釋地球起源的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布豐。1745年,他提出了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很久很久以前,一顆巨大的慧心與太陽相撞,太陽被撞下一些碎片,這些碎片就圍繞著太陽旋轉。最後形成了包括太陽在內的幾大行星。這一假說是對地球起源問題的一個重大突破。1755年,德國人康德提出了《星雲說》,認為太陽系最初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雲團、(即星雲)。
星雲中質點分佈不均勻,有的空間較密,有的空間較疏。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的大部分物質向中心集結,中心部分物質越來越密,溫度也變得越來越高,由此形成了原始的太陽。與此同時,圍繞太陽旋轉的塵埃顆粒也開始聚集,最終凝聚成環繞太陽旋轉的,包括地球在內的各行星。
1796年,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把康德的理論又推進一步,他提出;原始星雲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當氣體冷卻收縮後,星雲就開始旋轉,當星雲周圍的物質受到的離心力超過了中心對他的吸引力時,就會分離出一個個圓環,圓環凝聚後便形成了地球等行星,太陽的形成要比行星稍微晚些。
此外,也有不少人認同“宇宙大爆炸”觀點,認為大約150億年前,宇宙曾經發生過大爆炸,爆炸產生的碎片形成了星雲,星雲中的微粒互相吸引,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內的一個個星體,關於地球起源的問題正可謂眾說紛紜,地球究竟是怎麼樣形成的,至今仍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