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國以手中看似花不完的錢重新整理著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從中國出發,足跡遍佈五大洲。作為中國主要投資物件,歐洲國家已經越來越能感受到中國資本的存在。
根據長期跟蹤中國對外投資的美國智庫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跟蹤資料,自2005年,中國已經在歐洲(不包括俄羅斯)購買或投資了價值至少3350億美元的資產,和歐洲的長期商業和政治合作伙伴——美國相比,中國的投資還高出了約40%。
中國在歐洲的投資還有一些地域規律。比如在東歐和南歐主要投資基礎設施,在西歐則是高科技公司,至於英國,則是房地產還有風力,石油等能源專案。
除了機場和港口之類的基礎設施,中國資本還十分熱衷於投資足球隊。歐洲有13只職業足球隊有中國資本背景,其中7只位於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各有2只。
【對倫敦的“痴迷”】
相比與投資其它國家,中國對於倫敦這一座城市的房地產,特別是地標性的高樓,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黃圈標出的就是被中國資本購買的地產,泰晤士河北岸許多地標性建築都被中國資本收入囊中。
不過,在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深入分析購買倫敦房地產的公司或個人後,不難發現其實倫敦房產的大多數買家來自香港,來自大陸的買家比較少。因為歷史原因,香港買家比較傾向於倫敦,而大陸買家則更喜歡紐約。
【鉅額交易】
在目前所有中國對歐洲投資中,最大的一項就是中國化工集團在2016年對瑞士農業科技公司Syngenta的收購。這項收購價值高達驚人的430億美元,使得2016年成為中國對外投資數額最大的一年(還有一說是2017年,原因是該收購於2016年公佈,於2017年基本完成)
這項交易也讓化工產業成為中國對歐洲最大的產業,接下來第二到四位依次是能源產業(風力,石油,核能等),資產(如房地產)還有礦業,但是第二到四位的金額差距非常小。
不管是化工行業,還是接下來的能源行業,都被視為歐洲未來能源的基石。這樣大量觸及戰略資源的投資使得歐洲表現得越來越謹慎。
【歐洲內部存分歧】
中國的投資的確引發了歐洲內部的分歧。目前歐洲內部主要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由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為首,在歐盟範圍內推行投資甄別機制。支援該倡議的國家還有西班牙,荷蘭,愛沙尼亞,波蘭,保加利亞和立陶宛。
第二派則對推行投資甄別機制持懷疑態度,因為擔憂這將削弱其吸引資本的能力,這一派國家主要有奧地利,捷克,瑞典,芬蘭,希臘,葡萄牙,塞布魯斯。
第三派便是中立派,對該問題沒有發表態度(如挪威),或者明確表示服從大多數的意見(如比利時,克羅埃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