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經新聞》10月10日發表該報論說委員井伊重之的文章,題為《化石燃料的逆襲開始了》,全文摘編如下:
在世界各國紛紛就去碳化採取行動之時,化石燃料卻開始了一波“逆襲”。國際市場上,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價格相繼走高。
為遏制氣候變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將在本月拉開序幕,各國競相提出自己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預計在這個冬天,我們將遭遇到程度甚於今年1月的全球性液化天然氣短缺。如果我們將精力過多放在實現去碳化目標而對於眼下確保充足的燃料儲備漫不經心,那麼依賴海外資源供給的日本可能會即刻為自己的疏忽付出代價。
在歐洲,天然氣現貨價格一度跳升至去年底的6倍,在作為日本電力和燃氣市場自由化樣板的英國,一些零售商已經因為無力承受飆升的價格相繼破產。
日本也不能對此採取事不關己的態度。日本的民用電價定價機制也是基於燃料價格隨行就市,今年以來電煤和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已經拉高了電價,東京電力9月的平均家用電費開支達到7371日元(約合65美元),與4月時相比上漲了一成。
汽油的價格也呈現出上升趨勢。本月上旬,普通汽油的零售價達到每升160日元,創3年來的新高。
之所以全球化石燃料價格同時上漲,不僅是需求恢復的原因,也反映出去碳化潮流的影響。如果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資源國家就會出現增產動向,導致市場降溫。但在可再生能源覆蓋面擴大等去碳化勢頭擴大的背景下,資源國家的動向也開始發生變化。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國家組成的“歐佩克+”在本月初放棄了追加增產計劃。雖然價格高企導致市場對於產油國增產的預測走強,但現實恰恰相反,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一度達到每桶78美元,創7年來的新高。
儘管產油國一直以來對於價格高企導致需求下降的事態保持警惕,但全球的去碳化浪潮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化石燃料未來的需求下降。按照日本一家大型油企的說法,產油國眼下正在力保油價居高不下。
在發達國家,為了早日實現去碳化目標,已經出現從煤炭開採等資源行業退出的跡象。美國生產的頁岩氣即便在眼下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也沒有出現足夠積極的增長動向,這主要是受到了金融機構不再願意為開採活動繼續融資的影響。
資源進口國日本也不能掉以輕心。政府雖然也提出了2050年實現零排放的目標,但從2019年度的電力來源構成看,使用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火力發電仍然佔到七成以上。如果忘記這樣的現實,犧牲了眼下電力的穩定供應,也不可能完成去碳化目標。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