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有6大坑,幾乎人人都踩過。
總第 2809 期
餐企老闆內參特約撰稿人 翟彬 | 文
疫情催生餐飲業新職業——入殮師
名字挺嚇人,內幕挺扎心
去年受疫情影響,大批餐飲企業倒閉歇業,無數餐飲人的夢想破滅。
但意外的是,餐飲行業的“失意”,反倒成就了另外一個行業——“二手餐飲裝置回收”的意外繁榮。
但與傳統印象裡的“收廢品”和“二道販子”不同的是,大批新入行的回收者,不但把生意從線下做到了線上,還創新地利用抖音等社交媒體,以案例拆解的形式,分享了大量餐飲品牌撤店、拆店的過程,甚至還分析起了不同店鋪倒閉的原因,引發大量餐飲從業者的討論和共鳴。
不僅如此,部分回收者報以同情、惋惜的心態,不刻意壓價,儘量幫助商家減少損失,甚至幫忙轉讓門店,這種富有“人情味”的做法,堪稱“餐飲界入殮師”。
來源:抖音
在感慨創業不易之餘,我們也從大量回收的案例中,收穫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無數餐飲人在創業過程中踩過的雷。下面我們將透過案例分解的形式,幫助餐飲小白們規避創業路上的各種“坑”。
餐飲創業坑
坑坑不一樣
1、加盟坑
案例:“小白創業者加盟了某奶茶店,但門店還沒開業,品牌方就跑路了。由於之前毫無餐飲經驗,只能選擇閉店,結果整套全新的裝置包括製冰機、萃茶機、全自動封口機等被迫折價賣掉”。
來源:抖音
分析:
專案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個案例雖然有些扎心和極端,但是也反應了當下加盟市場的亂象。根據《店800資料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0年有關快招的投訴量達到38941件,比2019年增長16%。
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而小吃、飲品、快餐等風口專案,由於“標準化程度高、易操作、市場大、投資小”等特點,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加盟投訴的重災區,而快招公司涉嫌欺詐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假排隊,萬單店(刷單)、0加盟費、明星代言”,這世界上最深的路,就是快招公司的套路。由於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創業小白極易中招。有些餐飲小白出於資金和風險的考慮,甚至選擇山寨品牌加盟,而一旦被騙,由於舉證和訴訟的時間漫長且花費大量精力,很多創業者只得無奈認栽,被迫選擇花錢買教訓。
2、選址坑
案例一:“身為武俠迷的老闆,投資了100多萬開了一家武俠主題的串串店,每月房租高達3萬多,卻租在了位置不好,並且連門頭都沒有的二樓”。
來源:抖音
案例二:“還是餐飲小白,選在郊區的商場裡開火鍋店,由於人氣太差,僅僅20多天就關門了,更誇張的是不久連商場也倒閉了”。
來源:抖音
分析:
上述兩個商家雖然閉店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卻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選址錯誤”。
首先,在選址的原則中,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而“二樓”由於流量差,往往最不招人待見,除非是頭部品牌(或純外賣品牌)自帶流量,否則絕不可輕易選擇二樓。另外,有些商家出於預算考慮,會選擇房租相對低的二樓,但是“流量不夠,門頭來湊”,醒目的門頭是商家流量的最低保證。但像案例一中的商家,即選擇二樓,又沒有門頭,在選址上可謂“錯上加錯”。
而案例二中的商家雖然選擇了人流量較為集中的購物中心,但是由於如今購物中心嚴重過剩,尤其自去年疫情以來,很多流量差的購物中心也“自身難保”。而該商家很明顯對選址沒有做深度研究,甚至連起碼的蹲點都沒做到,否則不會僅僅開業20多天就跟商場一起關店了,讓“商場變傷場”。
“位置,位置,還是位置”,這是餐飲選址得第一法則。在選址原則上,既要拒絕低租金的垃圾位置,也要拋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盲目自信,不要因為低租金的誘惑選擇消費盲區,也不要考驗消費者“多走兩步又怎麼樣”的耐心,更不要被某些物業方“忽悠”成為炮灰。
“餐飲的本質是流量,流量的保證是選址”。隨著餐飲數字化的發展,市場上選址工具也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可根據人群畫像、熱力圖、消費偏好、交通、動線、競品等不同維度的大資料,科學的幫助創業者進行選址,做到事半功倍。
3、房租坑
案例:“一家日料店被迫關門,原因並非經營不善,而是因為生意太好(好的時候一天有五、六萬的營業額)。而房東看到生意好就坐地起價,續租的時房租翻倍,商家無力承擔高房租,只能選擇閉店”。
來源:抖音
分析:
發生在該案例中的情況,想必很多老餐飲人都碰到過。看到租戶生意好,房東就坐地起價漲房租,甚至趕走商戶自己乾的情況也時常發生。不僅是個人房東,疫情之前購物中心房租逐年上漲也是普遍現象,甚至出現續租時捆綁不合理條件(比如到剛開業的場子開店,幫業主沖人氣;進場需要繳納“好處費”等潛規則)的情況。
如今高房租已經嚴重製約餐飲行業的發展,成為壓在餐飲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食材、人工和房租)。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餐飲行業的房租的中值高達10%,不斷高企的房租嚴重吞噬了餐飲行業的利潤。
在高房租面前,夢想不值一提。對於餐飲創業者來說,即需要把房租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也要在簽署合同時,對於租金繳納方式、續租、漲幅、押金等條款有明確的規定,用以約束房東,維護好自身利益,同時對於強勢物業方的制式條款帶來的風險要有充分的預估。
4、裝修坑
案例:“900平米的新疆菜館,裝修投入400多萬,三個月結束;投資630萬的火鍋店,僅設計費就高達20萬,直到到閉店時也沒有收回成本;另一家海鮮自助餐廳,裝修設計費20萬,軟裝十幾萬,一張桌子都要幾千塊,高投入沒能等到高回報,最後以虧損幾百萬草草結束”。
來源:抖音
分析:
很多餐飲創業者在門店裝修上過於追求“完美主義”,以“家裝的標準來裝修門店”,上來就要用最好的。寧願花時間在裝置、桌椅上精挑細選,卻不在“選址、經營、用人”上下功夫,往往裝修花了3個月,營業2個月就結束了。另外有些創業者過分追求個性化,定製類的裝修,導致二手處理時通用性差,沒法再利用,只能當廢品處理。而在二手裝置回收中,桌椅板凳保值率最低,基本都以廢品處理。
另外,由於餐飲所屬物業型別也極為複雜,經常會出現“空調找物業、排風找開發商、門頭找城管”的亂象,經驗值為零的小白創業者極易採坑。
餐飲作為重資產行業,投入大、風險高,因此餐飲裝修上常遵循“重灌飾、輕裝修”的原則,目的就是儘可能降低經營風險。而如今的餐飲裝飾流行“資料化、模組化”的理念,消費者也更傾向於品牌的視覺表達和空間體驗,餐飲創業者的裝修思維也需要與時俱進。
來源:抖音
5、裝置坑
案例一:“90後小姐姐花大價錢買的涮烤一體的電鍋,但卻沒有核對門店的電壓,導致電壓不夠,整套全新的鍋只能當廢品甩賣”。
來源:抖音
案例二:“上海的三個姐妹淘合資開了一家100平米的烘焙店,總投資300多萬,光裝置就花了150萬,三個月不到就閉店,相當於燒掉了上海一套房”。
來源:抖音
分析:
案例一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小白創業者對餐飲裝置瞭解甚少,像是裝置對電壓的要求、是否需要改造、商電的成本、燃氣申報流程、施工的排期,消防的要求等等都不熟悉,盲目的採購新裝置,但並不關心裝置的實用性,甚至有“裝置潔癖”,排斥使用二手裝置,導致成本過高,甚至後期無法轉讓。
而案例二則更為典型,烘焙作為餐飲創業失敗的重災區,往往成為“吸金黑洞”。“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存在於攝影圈的魔咒,在烘焙人身上同樣適用。“一入烘焙深似海,一直就是買買買”,“星崎的製冰機+卡比詹尼的起酥機+瓦赫的烤箱+法國VMI的攪拌缸+辣媽的咖啡機等”,價值百萬的全進口配置,是烘焙高階玩家的基本配置。
但不論是“顏值控”,還是“裝置黨”,在二手裝置回收者前面,創業者當初精挑細選的“寶貝”,只能被超低價收購(基本1-2折)或當廢品賣掉,現實就是如此的冰冷和殘酷。另外,餐飲二手裝置不像二手汽車行業成熟,整體缺乏標準和規範,保值率低、流通性差,待貨而估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在大量影片案例中,全新的裝置被低價售賣,上萬元的裝置被砸掉論斤稱,當廢品賣的情況極為普遍。
6、退場坑
案例:“某商家經營不善要閉店,商場要求商家限時恢復到毛坯狀態,並暗示商家只能選擇物業方推薦的拆除隊”。
來源:抖音
分析:
對於大部分新手來說,在租賃合同中有一個隱藏的條款並未得到充分關注,即在退租時,對於恢復店內毛坯狀態是否有明確規定。現實中很多小白創業者往往都栽在這個坑中,首先,處於創業興奮期的商家,往往把關注點放在房租等條款上,極易忽視“退出成本” ;其次,即便合同中對於退出有明確規定,但商家對於恢復的金額卻完全沒有概念。
以案例中的商家為例,500平米的大店,裝置又多,復原成毛坯的拆店費用就高達十幾萬,對於本就損失慘重的商家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另外,由於商場店,商家退場時還有購買“施工保險”,對過道和電梯做保護,甚者還要面對某些“潛規則”,比如被迫選擇物業推薦的拆遷公司等。
創業生死局
入場需謹慎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1-4月,全國餐飲收入13973億元,同比增長67.7%,全行業復甦強勁,市場向好。另一邊,在加盟領域中,餐飲行業由於“現金流好、投資回報高、剛需高頻”的特點,在所有投資意向中呈壓倒之勢,佔比高達59.55%,成為國人創業的不二之選。
來源:《中國加盟領域投資研究報告(2020年度)》
因此我們看到,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的2020年,餐飲創業熱情依然不減,僅去年餐飲相關企業註冊量就達到236.4萬,同比增加25.5%。
來源:《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發展報告》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另一組資料也讓我們看到了餐飲創業的B面。據NCBD(餐寶典)的資料顯示, 2020年餐飲相關企業登出吊銷量高達32.1萬家,而2018和2019年更是連續兩年企業登出量超過50萬家,餐飲堪稱“創業碎鈔機”。
來源:《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全景發展報告》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幹餐飲好像完美的滿足國人對於“創業當老闆”的一切想象。“時間自由、門檻低、投入小、好經營、毛利高、現金流好……”,甚至存在“實在不知道幹啥,就去幹餐飲”的舊思維。於是我們看到不同背景的人跨行做餐飲,僅僅憑藉一腔熱情,就真金白銀的投到了餐飲行業,最終在繳納了高額的學費後草草收場。
所以,當你準備投身餐飲創業之前,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餐飲到底是個什麼買賣?”
餐飲早已從“口味第一、服務第二”的人力密集型行業,發展到如今“供應鏈+品牌IP+運營數字化”的資源整合型行業,餐飲在技術、資本的加持下早已變化深刻。而此次疫情,更加劇了餐飲行業的洗牌和轉型,創業不再只是“資金和勇氣”,更需要餐飲行業有充足“認知和耐心”。
其次,做餐飲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如今幹餐飲,需要你熟悉從選品類到模型(自營還是加盟)、從選址(社群店還是商圈)到運營(堂食和外賣),從招人(僱人還是招合夥人)到營銷(怎麼做抖音,怎麼做私域)等等各個模組運作邏輯。而競爭層次也從“價格競爭,上升到價值競爭”,“從口味好壞,上升到審美情趣”。
第三,“把創業當興趣,還是一份事業?”
在快招圈裡有個段子:“烘焙行業,精準打擊拆遷戶;如果還有剩餘的,就交給奶茶店和咖啡店”。在餐飲二手裝置回收案例中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奶茶、烘焙和咖啡店這三個品類牢牢佔據著回收榜單的前三。
對於很多年輕創業者來說,奶茶、烘焙、咖啡店具備“投入小,不佔精力、好管理”的特點,加盟一個做副業,簡直完美。但用“玩票”的心態去創業,對餐飲行業缺乏“敬畏感”,失敗率極高。去年,知名大V“胡辛束”的“杯歡製茶”倒閉了,而她分享創業經驗對於盲目進入餐飲創業者來說,可謂是教科書般的案例。
創業不易,哪怕是一家普通的奶茶店。掌握著流量和資源的百萬大V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零基礎的小白,稍一不慎就“一夜回到解放前”。由此也可見,不論是普通大眾還是行業精英,如果還抱著“餐飲好乾、餐飲賺錢”的偏見,對自己的能力蜜汁自信,那麼“房租一定會給你好好上一課”。
餐飲是勤行,不允許你偷一點懶,更要不斷地創新和學習,因為“情懷很貴”。
結語
創業很殘忍,而檢驗你成敗的時限,通常只有“三個月”甚至更短。
不過另一邊,我們也看了5萬億體量的餐飲行業,依然是最具潛力的消費賽道。2020年餐飲領域發生115起融資,資本金額已超過此前5年總和;今年僅前7個月就發生了67起融資,金額高到397億,資本在加速進場。餐飲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升級再造勢在必行,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
後疫情的餐飲創業,面對內迴圈的經濟大趨勢,用新思維看新環境,用新模式搏新機會,未來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