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3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定植抵抗,共生菌-致病菌互作,免疫性糖尿病,腸黏膜損傷,阿爾茨海默病,維生素B12。
Cell子刊:大腸桿菌能否抵抗病菌入侵?腸道菌群背景是關鍵
Cell Host and Microbe——[21.023]
① 對比定植不同合成菌落的2種悉生小鼠模型(OMM12、ASF)發現,大腸桿菌Mt1B1可抵抗鼠傷寒沙門氏菌(S.Tm)感染,但其抵抗能力依菌群背景而異;② 這種差異與大腸桿菌在不同菌群背景下消耗不同的碳源有關;③ 在易感S.Tm的ASF小鼠菌群背景下,大腸桿菌利用多樣化的碳源,無法阻止S.Tm入侵;④ 而在OMM12小鼠中,土著菌群能有效消耗遊離糖(特別是其中的2株毛螺菌科細菌),此時大腸桿菌會與S.Tm競爭碳源半乳糖醇,從而發揮定植抵抗作用。
【主編評語】
腸道菌群可對病原體發揮定植抵抗作用,這種作用的強弱取決於菌群自身的組成。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在特定的菌群背景下,能發揮對沙門氏菌的定植抵抗作用。該研究顯示,當宿主原有的腸道菌群能有效地從腸道中清除遊離糖時,大腸桿菌會與沙門氏菌競爭碳源半乳糖醇,從而阻止沙門氏菌侵佔生態位。(@mildbreeze)
【原文資訊】
E. coli enhance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gains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by competing for galactitol, a context-dependent limiting carbon source
2021-10-04, doi: 10.1016/j.chom.2021.09.004
Cell子刊:產酸克雷伯菌抵抗多重耐藥肺炎克雷伯菌定植
Cell Host and Microbe——[21.023]
① 收集健康成人和兒童的糞便,接種多重耐藥的肺炎克雷伯菌(Kp)進行體外培養,發現菌群對Kp的定植抗性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② 從抵抗Kp的糞便中分離出多個產酸克雷伯菌(Ko)菌株,並在小鼠模型中驗證了這些菌對Kp的定植抵抗作用;③ 機制上,Ko與Kp直接競爭特定碳源(包括多種β-葡萄糖苷),參與代謝β-葡萄糖苷的casA介導了Ko對Kp的抵抗作用;④ 此外,Ko需要與其他共生菌合作,進一步限制腸道內的碳源,從而建立對Kp的有效抵抗。
【主編評語】
多重耐藥(MDR)細菌的腸道定植增加了易感個體的血液感染風險。Cell Host and Microbe發表的這項研究,鑑定出能保護宿主抵抗MDR肺炎克雷伯菌定植的腸道共生菌——產酸克雷伯菌,或能作為下一代益生菌用於清除MDR細菌,並揭示了其發揮定植抵抗作用的機制。(@mildbreeze)
【原文資訊】
Klebsiella oxytoca causes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K. pneumoniae in the gut via cooperative carbohydrate competition
2021-10-04, doi: 10.1016/j.chom.2021.09.003
Cell子刊:共生菌塑造腸道環境,影響致病菌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21.023]
① 在單菌定植的悉生小鼠模型中進行艱難梭菌(Cd)感染,發現不同共生細菌可對感染結果造成很大影響;② 其中,發酵氨基酸的雙發酵副梭菌(Pb)能減輕病情、提高生存,而產丁酸的撒丁島梭菌(Cs)起相反作用;③ 機制上,這2種菌對感染前的腸道營養環境有不同影響(如Pb會消耗Cd所需的鳥氨酸等營養,而Cs為Cd提供含胺碳源),從而差異性調節Cd的代謝、基因調控網路和毒素生成;④ 口服Pb能救治常規SPF小鼠免於致命的Cd感染,表明其有治療潛力。
【主編評語】
腸道共生菌與致病菌間存在複雜的互作關係,Cell Host and Microbe發表的這項研究,採用多組學的系統生物學方法,在艱難梭菌感染小鼠模型中,探索了不同的梭菌屬細菌( Para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和 Clostridium sardiniense )如何調控致病菌定植、生長和毒力從而影響宿主生存。這些發現為研發抗艱難梭菌的細菌療法帶來啟示。(@mildbreeze)
【原文資訊】
In vivo commensal control of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virulence
2021-10-11, doi: 10.1016/j.chom.2021.09.007
Nature子刊:共生菌抵抗霍亂弧菌定植有何高招?
Nature Communications——[14.919]
① 霍亂弧菌(Vc)透過其VI型分泌系統(T6SS)殺死腸道共生細菌,以在宿主腸道中定植;② 但體外研究發現,人體的多個共生腸桿菌科菌株(如一些陰溝腸桿菌和克雷伯菌)可透過不依賴於免疫蛋白的機制來抵抗Vc的T6SS侵犯;③ 多個陰溝腸桿菌菌株有更厲害的T6SS(T6SS-1),從而在與Vc等致病菌的競爭中勝出;④ 多個克雷伯菌菌株透過覆蓋於其表面的特定莢膜多糖形成“盔甲”,來抵抗Vc的T6SS攻擊。
【主編評語】
致病菌能透過殺死共生菌來促進自身的定植,但很多共生菌也不會坐以待斃。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發表的這項研究,揭示了腸道的共生腸桿菌科細菌如何各顯神通抵抗霍亂弧菌的入侵。(@mildbreeze)
【原文資訊】
Human commensal gut Proteobacteria withstand type VI secretion attacks through immunity protein-independent mechanisms
2021-10-01, doi: 10.1038/s41467-021-26041-0
特定共生菌可抵抗近緣致病菌在腸內定植
mBio——[7.867]
① 用耐卡那黴素的鼠檸檬酸桿菌(Cr)感染C3H小鼠,在感染峰值期用卡那黴素治療會導致Cr移位至盲腸;② 終止治療後,65%的小鼠出現抗生素誘導的Cr共生化現象(Cr在盲腸穩定定植+被宿主耐受),但共生化的Cr仍能感染其他小鼠,提示這種共生化是暫時性的;③ 其餘35%的小鼠可清除Cr在腸道中的定植;④ 從後者中鑑定出無丙二酸檸檬酸桿菌,該菌可透過接觸依賴的方式抑制Cr生長並抵抗其定植;⑤ 因此,特定共生菌可對其近緣致病種發揮定植抵抗作用。
【主編評語】
mBio近期發表的研究,在小鼠中揭示了一種抗生素誘導的致病菌共生化現象,並發現致病菌鼠檸檬酸桿菌的“親戚”無丙二酸檸檬酸桿菌能發揮對前者的定植抵抗作用。(@mildbreeze)
【原文資訊】
Citrobacter amalonaticus Inhibits the Growth of Citrobacter rodentium in the Gut Lumen
2021-10-05, doi: 10.1128/mBio.02410-21
國內團隊:成人隱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腸道菌群和代謝譜特徵
Diabetes Care——[19.112]
① 納入30例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31例經典1型糖尿病(T1D)、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分析菌群和代謝物;② LADA組的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的結構和組成與其他組明顯不同,其產SCFA菌丰度最低,且菌群結構與自身免疫抗體GAD陽性的T1D患者更相似;③ 7個血清代謝物模組和8個糞便代謝物模組在LADA組和其他組之間存在差異,與自身抗體水平、HbA1c、胰島功能或炎症因子等相關;④ 腸道菌群和代謝物可能參與LADA的發生發展。
【主編評語】
成人隱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和代謝特徵與經典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相似之處,被認為是處於T1DM 和T2DM之間的“灰色地帶”。腸道菌群與經典1型和2型糖尿病的密切關係已有很多報道,但腸道菌群與LADA關係目前尚不清楚。河南省人民醫院袁慧娟作為通訊作者、河南省人民醫院方圓圓等與上海交通大學張晨虹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Diabetes Care發表研究,對年齡和性別匹配的LADA患者、經典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進行了比較分析,揭示了LADA患者的腸道菌群以及糞便和血清代謝物的特徵。該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代謝物可能參與LADA的發生發展,未來應探索調節腸道菌群及相關代謝物是否可以影響LADA,以尋求新的治療方法。(@mildbreeze)
【原文資訊】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A Case-Control Study
2021-10-07, doi: 10.2337/dc20-2975
毛勝勇等:綿羊研究揭示高穀物或損傷腸道黏膜?
mSystems——[6.496]
① 透過不同時間點取樣,研究高穀物(HG)飼餵對綿羊盲腸微生物組、代謝及上皮細胞基因表達的改變;② 發現HG改變盲腸發酵,包括pH值降低、乙酸和丁酸鹽濃度增加;③ 相應的微生物組改變以產乙酸菌如布勞特氏菌屬、艾克曼氏菌以及產丁酸菌如厭氧棒狀菌等為主;④ HG飼餵相關的核心菌群逐漸適應腸道,但具體的細菌種屬和其基因組水平隨時間變化;⑤ 關聯分析表明HG飼餵或促進丙酮酸轉化為乙醯輔A的催化以及尿素水解成氨,引發黏膜炎症反應。
【主編評語】
作為反芻動物胃腸道附加的發酵場所,盲腸通常缺乏緩衝能力且上皮結構相對單薄。相關的微生物與上皮功能互作的研究不多。南京農業大學毛勝勇及團隊近期在mSystem上對此進行了闡述,並提供了新見解。(@好雨)
【原文資訊】
Metagenomic Sequencing Reveals that High-Grain Feeding Alters the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sm of Cecal Microbiota and Induces Cecal Mucosal Injury in Sheep
2021-10-05, doi: 10.1128/mSystems.00915-21
國內團隊:口服白藜蘆醇-硒-肽奈米複合物或可改善阿爾茲海默症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9.229]
① 製備白藜蘆醇-硒-肽奈米複合材料( TGN-Res@SeNPs),提高Res生物利用度,並能透過BBB;② TGN-Res@SeNPs可減少用氯化鋁和 D-半乳糖誘導的 AD 模型小鼠的Aβ聚集,有效抑制海馬Aβ沉積;③ 口服TGN-Res@SeNPs,減少 Aβ 誘導的活性氧並增加 PC12 細胞和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④ TGN-Res@SeNPs在 BV-2 細胞和體內透過NF-κB/MAPK/Akt訊號通路下調 Aβ 誘導的神經炎症;⑤ 口服TGN-Res@SeNPs緩解腸道菌群紊亂,尤其是氧化應激和炎症相關細菌。
【主編評語】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與β樣澱粉(aβ)沉積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產生神經毒性(氧化應激和神經炎症)和腸道菌群失衡。江西農業大學的鄭國棟和福州大學的楊麗聰合作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發表文章,成功製備白藜蘆醇-硒-肽奈米複合材料( TGN-Res@SeNPs),提高Res生物利用度,減少AD小鼠的Aβ沉積及相關氧化應激和神經炎症,同時調節腸道菌群。TGN-Res@SeNPs或提供了一種治療AD的潛在策略。(@愛的抉擇)
【原文資訊】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esveratrol-Selenium-Peptide Nanocomposites Alleviates Alzheimer's Disease-like Pathogenesis by Inhibiting Aβ Aggregation and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2021-09-27, doi: 10.1021/acsami.1c14818
Cell子刊:補充維生素B12或可防治阿爾茲海默症?
Cell Reports——[9.423]
① 在β-澱粉樣蛋白(Aβ)轉基因秀麗隱杆線蟲中,補充飲食中的維生素B12可抑制Aβ累積導致的蛋白毒性;② 具體上,維生素B12可增加Aβ轉基因線蟲的ATP水平、減少線粒體片段化、降低氧化應激,以緩解Aβ誘導的癱瘓及能量缺失,且不影響Aβ的累積;③ 成年時期補充維生素B12,對生命後期的Aβ誘導的蛋白毒性也有保護性作用;④ 機制上,維生素B12可作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輔因子,透過影響甲硫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迴圈以發揮保護性作用。
【主編評語】
調節飲食可能減緩阿爾茲海默症(AD)的發生與發展。Cell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β-澱粉樣蛋白累積的線蟲模型中,補充維生素B12可透過促進甲硫氨酸的合成,以影響甲硫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迴圈,以抑制β-澱粉樣蛋白誘導的蛋白毒性,從而緩解癱瘓及能量缺失。(@szx)
【原文資訊】
Vitamin B impacts amyloid beta-induced proteotoxicity by regulating the methionine/S-adenosylmethionine cycle
2021-09-28,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753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徐碩,mildbreeze,好雨,吳芹,嵇嶼峖
點選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10-12 | 治療IBD有哪些新藥?NEJM綜述全面總結
10-11 | 中國藥大許風國等突破:腸道普雷沃菌如何讓化療失敗
10-10 | 調菌群抗疲勞?以營養控糖尿病?中國兩團隊強力發聲
10-09 | 最新Nature:腸道細菌如何降解腸道黏蛋白
10-08 | 今日Science/Cell齊聚焦:腸道菌群與癌症
10-07 | 今日Nature:工程益生菌“變廢為寶”,或能強化抗癌!
10-06 | 劉好雨等Microbiome:羅伊氏黏液乳桿菌如何"益免疫"
10-05 | NEJM:潰瘍性結腸炎新藥臨床傳喜訊
10-04 | Cell子刊25頁長綜述詳解:微生物組與癌症(附一圖讀懂)
10-03 | 中年人為何要加強膳食纖維?或是力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