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方向感極差的人,永遠分不清東南西北。開車時遇到高架橋我就慌張,因為我總是不確定走橋上還是橋下;直到衛星導航技術成熟之後,我才能夠駕車行駛高速路,否則我一定會走錯出口……
因緣際會,像我這樣的人,居然去過許多地方,在許多城市居住過。
傻人有傻人的辦法,我熟悉一座城市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看地鐵線路圖。要了解一個地方,我一定會先尋找離它最近的地鐵站,再對著線路圖研究,就大概知道了它在城市裡的方位。
《倫敦傳》裡寫到,“倫敦是一座迷宮,半為磚石,半為血肉”。
隨著我知道的地鐵站名越來越多,漸漸地我熟悉了這座城市,也漸漸地喜歡探尋這些站名背後的故事。
上圖:聖殿站“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的內部;
1.坎農街站 Cannon Street
倫敦金融城坎農街111號的牆上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地穴,裡面有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在過去的一千年裡,它經歷了數次火災、戰爭、轟炸、暴亂、改建,都倖存了下來。它被稱為“倫敦石”,有學者認為這塊石頭原本標誌著倫敦古城的中心。
2.堤岸站 Embankment
“克利奧帕特拉之針”方尖碑,矗立在維多利亞堤岸,由兩座青銅獅身人面像左右護衛。碑身刻有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和拉美西斯大帝尊號的象形文字。這個據說受到詛咒,涉及眾多自殺事件的石碑,運輸了將近60年,才歷經磨難抵達倫敦。
3.紀念碑站 Monument
1666年倫敦大火整整燒了3天,幾乎把城市的六分之五燒成廢墟。大火蔓延至泰晤士河,甚至聖保羅大教堂頂部被銷熔,鉛水流淌到地上。大火的火點位於布丁巷Pudding Lane的一家烤麵包店, 後來人們在此建立起倫敦大火紀念碑,地鐵站因此得名。
4.騎士橋 Knightsbridge
如今的騎士橋是倫敦最寸土寸金的地段,人們一提到它不由聯想到名店,豪宅,富麗,奢華等詞彙。可是歷史上的騎士橋完全不同,也與騎士們(Knights)無關。18世紀這裡是劫匪們的樂園,後因倫敦大火重建需要,城市中心才向這裡轉移。
騎士橋原本確實有一座橋,橫跨維斯特本河,但這條河在19世紀因為修建下水道系統而改道,成為倫敦眾多“失落的河流”中的一條。
5.斯隆廣場站 Sloane Square
斯隆廣場地鐵站臺的大梁上有一條巨大的鐵管,“失落的河流”維斯特本河穿過海德公園蛇形湖東部來到這裡,並從這裡流過,排入倫敦地下的老式下水道系統。
6.滑鐵盧站 Waterloo
站名源於歐洲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在此戰中慘敗於英軍。二戰時期,倫敦地鐵隧道成為地堡,滑鐵盧站也是電影《魂斷藍橋》裡瑪雅和軍官羅伊躲空襲的防空工事。
7.西敏站 Westminster
上圖:《議會大廈的大火》近景,威廉·透納,
1834-1835年,費城美術館藏;
上圖:《議會大廈的大火》遠景,威廉·透納,
1834-1835年,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1834年議會大廈發生火災,熊熊的火焰漫天飛舞,倒映在泰晤士河上,也照亮了天空。烈火燒到了西敏寺,在人們幸災樂禍的掌聲,歡呼聲中,西敏寺的屋頂倒塌。這場大火,成就了透納晚年最傑出的兩幅作品。
8.貝克街站 Baker Street
Baker在英文裡有烘焙師的意思,但貝克街與烘焙無關,它是為紀念建造者威廉·貝克而得名。
在貝克街的地鐵站裡有一個海報大小的銅製銘牌,上面寫著:“此月臺系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的一部分,特此證明”。
9.查令十字街站 Charing Cross
電影《007大破幕殺機》的地鐵場景在此拍攝的;但15世紀前,查令十字街曾名為豬巷,這裡還曾是麻風病人的收容所;1843年建造的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之柱,是以羅馬帝國戰神廟中的一根柱子為模型構思出來的。
10.阿爾德門東站 Aldgate East
至今還有遊客湧到東區白教堂附近參觀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犯罪街道以及開膛手傑克博物館。這個在1888年犯下殘忍而神秘連環命案的兇手,即使運用了DNA技術,還是沒人能夠解開他(她)的身份之謎。
11.銀行站 Bank
銀行站因此處的英格蘭銀行而得名,18世紀英格蘭銀行總出納的辦公室就是仿照羅馬神殿設計的。1950年英格蘭銀行與附近的伍爾諾斯聖馬利亞堂被列為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Listed Buildings)。
12.霍爾本站 Holborn
大英博物館曾經有一個專門的地鐵站,位於圖騰漢廳路站和霍爾本站之間,站名就叫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後來因為霍爾本站擴建,兩站距離相隔太近,博物館站就在1933年被關閉了,但人們都紛紛猜測此站是因為鬧鬼被關閉的。1935年,一部驚悚片《Bulldog Jack》虛構了從大英博物館站有一條秘密通道可以抵達博物館的埃及展室,影片釋出當晚,就有兩個女子在霍爾本神秘消失。
13.水晶宮站 Crystal Palace
1865年首次向公眾開放的水晶宮地鐵站,可從高層車站通往建築奇觀水晶宮。1936年水晶宮在大火中被燒燬,地鐵站也因此廢棄。
14.聖殿站 Temple
聖殿位於倫敦城(City of London, 這是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區域),在歷史上屬於聖殿騎士團管轄的自由地。這裡從古至今都是英國著名的法律中心,附近的聖殿教堂就是丹布朗小說《達芬奇密碼》中的教堂。
泰晤士河邊的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建造於16世紀,也位於聖殿區,是一座大型新古典主義皇室住宅。經過不斷的改建和翻新,現在這裡成為一個擁有55個噴泉陣列的文化藝術中心,同時也是眾多好萊塢電影大片的拍攝地,包括007系列《金眼》和《明日不死》。
15.國王十字站 King’s Cross
這是倫敦最重要的一座火車站,於1852年啟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生便是從這裡出發,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車返校上學。9又4分之3月臺位於9號和10號站臺之間的隔牆,而麻瓜們可從其他的整數站臺去往英格蘭及蘇格蘭的東部和北部。
最後說一個真實的倫敦地鐵故事 - Mind the gap
在黑色北線和棕色貝克魯線交匯的堤岸站 Embankment Station,白髮老人瑪格麗特常年坐在地鐵站的椅凳上,卻從不上車。
她的丈夫勞倫斯錄製的“Mind the gap”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在倫敦的地鐵裡播放,提醒乘客下車時小心月臺間空隙。直到2007年勞倫斯過世,瑪格麗特就成了堤岸站的常客。
然而,在2012年11月,倫敦地鐵更換了“Mind the gap”的提示音,因為勞倫斯錄製的版本里沒有說“Please”。沒有在地鐵站裡聽到丈夫聲音的瑪格麗特給TFL(倫敦交通局)寫了封信,希望得到一份丈夫聲音的複製。
令人感動的是,勞倫斯的聲音複製在聖誕前夕送到了瑪格麗特的手中,另外TFL將勞倫斯的版本重新設定進堤岸站的廣播系統中,成為與其它站不同的獨一無二的“Mind the gap”。
某隨身碟廠家根據這個故事拍攝了一條感人的微電影,我覺得影片結尾的那段話寫得特別好。
同時,“管道穿行”的倫敦特輯也到了結尾,感謝你們耐心地閱讀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和故事。
“記憶是趟旅程,
同時間,
我們一起上了列車,
卻在不同時間下車。
然而,
記憶不曾下車,
記憶永遠都在。
Travelers we are,
in this journey of memory.
Aboard together we might,
and get off at different times.
Still,
memory lingers
A memory to Remember.”
文字:陳華英
編輯:菊子
...THE END…
就在說話間,我看到我們的命運,
這是屬於我們子孫萬代的城,
比我們所知的任何城市都更偉大,
也超過人類所有已知或未知之城。
——奧維德《變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