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拿籃球巨星4點鐘起床練球、郎朗每天至少2小時練鋼琴、李嘉誠每天晚上堅持學習的故事來鞭策自己的孩子,事實上都是不同年齡階段的誤用。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在培養孩子的事情上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要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否則容易犯拔苗助長的錯誤。
#01
生理發展的規律
我們來開下面2個新聞:
2017年頒佈的幼升小入學新規規定,凡是年滿6週歲的幼兒才有入學資格。為了讓寶寶提前一年上學,很多家長選擇在9月1日入學前生小孩。於是在暑假即將開穴的時候,各個醫院的產科出現了“剖官產熱“,出現扎堆生孩子的現象。
2020年6月,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先市職業中學初二年級的13歲女生戚夏(化名)因被懷疑私自帶零食進寢室,被罰做150個下蹲以及2圈鴨子步,致終身殘疾。醫院診斷:“滑膜增生明顯,外踝骨折伴骨贅形成,外側副韌帶損傷,骨折塊擠壓跟骰關節面致關節面變形”
身體是精明而複雜的,心理和神經更是這複雜生理結構上的現象。猶如一臺電腦,軟體出問題尚可修復,硬體出了問題,只能換零件。上述新聞中,不遵守生理發展的規律,做出的動作,都是不可逆並影響終身的。而身體上的損傷會帶來心理功能的損害。今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免疫功能下降、情緒紊亂、注意功能缺陷。
有很多人為了鍛鍊自己的“忍耐力”,有意地餓了不吃渴了不喝,憋屎憋尿,造成胃病、結實;
為了鍛鍊自己的“注意力”,堅持看書三四個小時不間斷,頭懸梁錐刺股,造成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
很多人也拿籃球巨星4點鐘起床練球、郎朗每天至少2小時練鋼琴、李嘉誠每天晚上堅持學習的故事來鞭策自己的孩子,事實上都是不同年齡階段的誤用。
#02
什麼是健康的狀態
我們從最簡單的道理說起。
這道理簡單到我們經常會忽略。生活正如這吃喝拉撒,在健康的狀態下,都是愉快的過程。當你的“吃喝拉撒”很費勁,你甚至感到自己需要付出努力、意志力去努力完成的時候,就已經不健康了。
所以病人只能吃稀飯、不能喝含糖飲料、尿頻尿急尿不盡、便秘……
我們的學習、對世界的探索、完成任務的過程,如果是在健康的狀態下,也是愉快的過程。當我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意志力去完成的時候,也往往暗示了,我們其實已經不健康了。
所以大家對學校裡學生的學習會有一種感覺:在學校裡感覺“活得輕鬆”的,是成績排在最前面和最後面的學生,只有成績在中間的,感覺活得很累,學習也特別費勁。就是這個道理。
#03
心理活動的規律
心理活動的規律有很多。這裡講核心的一條。
當我們在看電影《長津湖》的時候,我們感到時間過得很快。電影結束,我們會感到意猶未盡,會自動自發討論這個電影故事中的情節。甚至很多年以後我們還會記得電影中的場景:冰雕連、標識彈……
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投入在這個過程當中?
你可能會說是電影的聲音的真實、畫面的細膩、劇情跌宕起伏、演員情緒很投入……沒錯,進一步地,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抓住我們的“感受”。
所以“感受”才是核心。
要想我們的孩子擁有自律的狀態,我們也要像電影製作團隊,抓住孩子的“感受”。
漂亮的文具盒、可愛的書籤、卡通的鉛筆、孩子喜歡的書包,這像是電影中的“道具”;
我們給孩子朗讀課文的時候,情緒的投入、聲音的強弱、代入感、聲情並茂;我們關掉電視、電腦,自己的手機調成靜音,桌上收拾整齊不擺放零食,這是電影院的觀影環境的設定和支援;
我們保持天真、好奇和愉悅,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加入孩子的學習過程,跟孩子一起討論學習過程中發生的事情,這又是一起看電影的夥伴們的作用。
當學習猶如看電影一般好玩了,“自律”這個概念,也就不存在了。
綜合以上三條規律我們就知道,學習進行了一段時間我們產生疲憊感的時候,要停下來休息一下,伸個懶腰、喝水如廁,照顧身體的需求;感到困難的時候求助,以免自己的情緒被過度消耗,陷入無力;運動學習的過程,都可以用遊戲的方式進行……
古語有一句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而學習是終身的,所以大家更願意苦一輩子,還是更願意專注高效愉快地學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