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是一群生命體從事創造性教育教學事業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不斷變化與糅合,生成新的力量和資源。作為一個有機體,學校具有內在生長力,這種內生力由學校內部各個要素透過一定方式組合生成。
在這個有機體內,校長是最核心的因素。校長應綜合運用最新的教育教學科研成果、教育法律法規等,嵌入個人的管理智慧、教育情懷及人格魅力,激發每一位師生的潛能。簡單地說,就是透過學校“有形”的相關工作載體的運轉,潛移默化地生成“無聲”的強大內生動力,實現學生成長、教師成熟和學校成功。
有形的制度鑄成無聲的秩序
學校教育是生動活潑、千差萬別的,由富有個性的師生組成不同型別的群體,如班級與年級、備課組與教研組等。如何使日常教育教學秩序更加穩定?對校長來說,這是一項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工作。一所成功的學校,務必透過制度建設強化日常管理的剛性設定與規範,穩定教育教學秩序,形成基本的規矩與日常慣性。學校的制度文化深刻地體現了學校領導層的治學理念與管理哲學。
當然,學校任何一項新制度的生成是有形、留痕的嚴肅過程。首先,一項制度生成的背景是為了有效解決學校管理中存在或新出現的問題,尤其是破解辦學中制約學校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其次,生成的程式必須規範、民主,經過調研與論證、修訂與完善,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這也保證了制度生成後的嚴肅性與約束力。第三,制度建設的目的是達到規範與有序。但要注意處理好一個重要事項,即考慮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新制度的剛性不能減弱甚至抑制了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必須在規範的基礎上,努力創設一種開放、包容、合作、競爭的氛圍,尤其是包容學生和教師獨具個性的發展與創新。
這樣的制度一旦生成,廣大師生員工才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逐步成為組織成員統一的行為自覺。這時,有形的制度就會鑄成無聲的秩序,有效遏制學校內部的散化與內耗,自然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與生長力。
有形的教學促成無聲的生長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最主要的場所與渠道。有效的常態課教學決定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與社會聲譽。如何促進課堂教學規範化、優質化進而常態化?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質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學環節是複雜的,教學要求是規範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教學內容是設定的,但由於教學物件是生動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多樣,教學方法必須靈活,教學效果自然千差萬別。預期的或者說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否生成,生成到什麼到程度,存在不確定性。
其中,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監管必須嚴肅與規範。首先,課前的教學設計必須做到“集體備課的智慧集中”與“教學者個性再設計”兩者的緊密結合,這是上好課的前提、基礎。其次,加大課堂教學的研討與引領,是每所學校最核心的工作。一方面,要透過同課異構、專家示範等帶動教師研究課堂,創新課堂教學。另一方面,學校管理層的日常推門聽課是推進常態課走向優質的最有效手段。最後,重視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和學生課後的訓練與反饋,這是師生內化與鞏固的關鍵環節,既不能忽視,更不能簡單處置。
透過這些有形的常態課監管與推動,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並且鍛鍊了能力,思維方式得以開啟,學習樂趣油然而生。這種無聲的成長,雖然緩慢,卻厚積薄發。
有形的關愛贏得無聲的認同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教師的工作質量與企業生產不一樣,不能簡單地量化考核。因為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的教育教學帶有自己的個性與創造。因此,管理教師必須剛柔並濟。
除了強化制度建設,校長還應以自己的言行設身處地理解教師,真心實意尊重教師,切切實實關心教師。首先應嚴管幹部,營造為一線教育教學工作保障與服務的濃厚氛圍,關注教師群體的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為教師創造溫暖的保障環境。其次,對教師非原則性過失予以寬容,潛移默化地感化教師、改變教師。另外,要特別重視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與生活關照,為教職工排憂解難。教師的心靜了,就會潛下心來教書育人;教師的心暖了,就會滿腔熱情去研究創造;教師的心齊了,就會群策群力去開拓奮進。
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在教師管理工作中,上述的制度建設、課堂教學和暖心工程是最核心的有形指標。此外,有形的組織會匯成無聲的歸屬,有形的目標會促成無聲的拼搏,有形的環境會生成無聲的教育,有形的榜樣會帶動無聲的追隨,吸引更多教育工作者進行智慧耕耘與探索。
(作者系安徽省馬鞍山市七中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1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