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
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
重要考古發現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全長近3200公里,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組織在大運河沿線開展考古工作,先後在白浮泉、萬壽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橋、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等文化遺產取得了重要成果,遺產型別包括河道、閘、堤、橋、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城址、寺廟等。
10月5日起,北京文博推出四期關於《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的內容,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期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的考古成果。
大運河故道
在副中心發現的運河故道遺址總長約3000米,寬160至320米。該段遺蹟應為清嘉慶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運河故道。大運河故道的發現對中國古代漕運研究、運河變遷史具有重要意義,是元、明、清三朝大運河漕運興衰的明證。
小聖廟
小聖廟遺址考古發掘出前、後大殿及北側廟門基址共三處,北門外踩踏面一處,殘存北、東、西院牆三處。根據乾隆時期通州志記載:“小聖廟,一在州北門外,一在張家灣。”目前發掘區所在地區當年屬張家灣,清理的寺廟遺址應為《乾隆通州志》中記載的小聖廟。小聖廟是大運河北京段首次考古發現的祭祀河神的廟宇遺址,對研究漕運史、民俗史具有重要價值。
善人橋
張家灣鎮瓜廠村發現的善人橋遺址,東西券石正中的題刻顯示該橋為“大明萬曆三十三年建,陳進儒監造”,與相距僅1.4公里的張家灣通運橋題刻內容完全一致。善人橋與通運橋均為大運河水系上的重要橋樑,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北京段重要的水利工程遺蹟,對推進大運河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