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以“網紅”辛追老太太而名聲在外的湖南省博物館,又迎來一波人從眾的高潮。與此同時,另一場特展也吸粉無數,那就是“我們亞洲”——亞細亞古代文明展。
“我們亞洲”文明展展廳
亞洲,匯聚了“四大文明古國”的TOP3——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兩河流域更誕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人類最早的文字、城市、原始農業等均來源於此。本次展覽展品則來自中國、日本、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柬埔寨、敘利亞、黎巴嫩等七國,於是,我們能看到:
中國湖南長沙窯的“義烏模式出口創匯產品”;
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絲路沿線“高額利潤商品”;
源自蘇美爾文明的泥版“合同”;
源自希臘文化的貴族“躺平”飲酒器;
……
那麼,亞洲是何時開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希臘文化
就是那時流行亞洲的“好萊塢”
青銅鏡
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
這面青銅鏡,出土於阿富汗,現藏於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使用於公元前1世紀,但它具有典型的希臘風格。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將領們在亞洲和非洲“分家家”,建立了幾個希臘化國家。公元前2世紀,希臘人在阿富汗地區建立了巴克特里亞王國。他們用此地盛產的礦石,冶煉製作了許多希臘風格的精美金屬製品,這種青銅鏡便是其中之一。
浮雕丘位元綠片岩建築構件
這個作品,名叫“浮雕丘位元綠片岩建築構件”,確實很“沙雕”,其年份在公元1—3世紀,出土於巴基斯坦。在犍陀羅地區,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希臘藝術“遇見”了佛教文化。希臘風格的裝飾、建築、神祇頻頻出現在各種佛教藝術中,一些希臘元素被佛教“抄襲”,比如作為佛陀保護神的執金剛神,形象來自古希臘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此建築構件上雕刻了裸體愛神丘位元,肩上扛著由一簇簇玫瑰編織成的花環,簡直就是希臘風格的“舶來品”。
說到這些,我們就不得不提亞洲歷史上那次著名的大融合“party”。公元前334年,“雙性戀”亞歷山大大帝以武力征服開啟了東征之路,僅用十年就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希臘人往東最遠打到了阿富汗一帶。
亞歷山大也是一個非常愛“冠名”的大帝,從埃及到中亞,以他命名的“亞歷山大城”不下數十個。他的統治,第一次給亞洲帶來了“國際主義”和“文化輸出”——希臘化,於是,我們在印度、巴基斯坦看到了希臘,在哈薩克看到了希臘,在伊朗看到了希臘。希臘文化,就是那時流行亞洲的“好萊塢”。
波斯人的“一口悶”酒杯
征服唐人的心
愛琴海東部的早期“來通”
這是個什麼東東?酒杯?漏斗?看你骨骼清奇,是不是來歷不凡?
這件形似角的酒器名叫“來通”。“來通”由希臘人命名,在希臘語中有流出之意。廣義的“來通”指的是從一端倒進液體、從另一端細小的孔中流出的器具。早期“來通”被認為起源於青銅時代的伊朗地區和愛琴海東部地區。據說,獸首“來通”與赫梯王國的“血祭”儀式密切相關,赫梯人常使用“來通”作為取血獻祭的重要道具。希臘人則相信“來通”是聖物,主要用在禮儀和祭祀活動中,在波斯帝國和羅馬時期仍是一種貴重的祭器,但漸漸世俗化後便開始成為貴族日常生活所用的奢侈酒器。
由血腥的象徵變成奢侈品,在今天看來讓人心理不適,但對於腦洞大開的古人而言,可能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稀罕的是,這玩意不但在伊朗出土,在中國,在東方的黃河流域,也有發現。
比如,這個名叫安伽的粟特商人,就喜歡在中國拿它喝酒。安伽生活在北周時期的同州(今陝西渭北地區),擔任“薩保”一職,職掌來華外國人事務。他的墓中,出土了一件西域色彩的圍屏石榻,上面描繪了安伽(左)手持“來通”杯與突厥首領對飲的場面。
安伽墓圍屏石榻
手持“來通”宴飲圖
這個玩意怎麼喝呢?簡單來說,“躺平”就可以。貴族使用的“來通”通常大口朝上,他們大多數是半躺著喝的。不過,那感受,是不是有點像“一口悶”?
像“來通”這種東西,就是透過著名的“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張騫“鑿空”西域,溝通了東亞與中亞、西亞,漢人第一次吃到了胡椒、核桃,同時為西方送去了絲綢、瓷器、茶葉。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絲綢之路”時斷時續,但商人們確實“要錢不要命”,在刀光劍影之下把一件件值錢的物件和“流行文化”傳播到亞洲各地。
到了開放繁榮的唐代,“來通”這種“奇葩”酒杯就征服了唐人的心,在唐代宮廷和貴族中廣為流行,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由仕女手持“來通”,給自己“灌酒”,就是唐代貴族非常享受的時刻。
唐 李壽墓石槨線刻《侍女圖》上的手持“來通”侍女
當然,唐朝人不僅被胡人“征服”,也要反過來“征服”胡人的錢袋。身處內地的湖南長沙,就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大批次地進行瓷器國際貿易。同那些走高階路線的瓷窯不同,長沙窯的客戶主要是“中產階層”以下人士,遠銷阿拉伯地區。但為了迎合阿拉伯人的愛好,要做一些“本土化”改良,於是這種椰棗紋瓷瓶就應運而生。
椰棗形玻璃香水瓶
椰棗樹是西亞阿拉伯地區特有的、常見的高大喬木,因為這裡的人們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所以椰棗紋成了阿拉伯地區常見的紋飾。
唐 長沙窯模印貼花椰棗紋瓷壺
湖南省博物館藏
牧野攝
宗教也是文化傳播“利器”
除了文物主題,本次展覽還著重突出了宗教在亞洲文明傳播中的作用。
兩河流域盛行多神崇拜,西亞先民參照人體外形來塑造他們的“愛豆”——神靈的形象,不知“愛豆”看到了到底滿不滿意?
印度教把紛繁複雜加神秘色彩發揮到極致,讓你看到後一驚:哇,牛逼,它要表達什麼?
東南亞的小乘佛教,用面容清秀的佛像告訴你:我不是“女裝大佬”,但我就是陰柔嫵媚;
至於中國的道教:你們玩吧,我要“修仙”去了。
這件象頭神伽內什青銅像,年代約在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的吳哥時期,現藏於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吳哥時期)
象頭神伽內什青銅像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藏
牧野攝
這是一件帶有濃厚印度宗教元素的作品。據印度神話,象頭神是溼婆神與雪山女神之子,但與溼婆神並沒有血緣關係。雪山神女用身上的汗水或淨身用的香膏做出了一個兒子,讓他看守門戶。溼婆神不知情砍掉了兒子的腦袋,後尋回一個象頭,於是他們的兒子成了象頭神。象頭神總是大腹便便,象徵財富和豐饒,也象徵遇到困難能迎刃而解,故象頭神在柬埔寨特別受歡迎。
結語
“我們亞洲”——亞細亞古代文明展
牧野攝
從亞歷山大到絲綢之路再到宗教的傳播,“我們亞洲”可算是“不打不相識”。但是,更早地融合至今也是謎團——看到你們融合了,但就是不知道你們是怎麼融合的。
埃及法老用楔形文字給巴比倫國王寫信,送去大禮單;亞述國王與埃及法老稱兄道弟,送去白馬,請求黃金;中亞的錫錠,不遠萬里,被裝上地中海的商船……這些都還好理解,但是,遠在東方的中國安陽商都,出現馬車、梨形權杖頭、銅鏡;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古城出現了象牙、海貝、琥珀,甚至三星堆神秘的黃金面具也似乎隱見西方黃金傳統的影響,他們是怎麼來的?那黃金面具,用“馬爸爸”似的迷之笑容跟你賣萌:想知道我為啥這樣子?你猜啊。
知行攝旅行
有深度,更有收穫。萬卷書萬里路萬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攝旅行資訊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特產美食,攝影攝像,戶外拓展,遊學團建,特色路線,特價尾單等旅行資訊的分享交流。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