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統一之前的貨幣及形狀
秦始皇未統一之前,各國都有自己的流通貨幣,這一時期的貨幣主要分為蟻鼻錢、布幣、刀幣和圜錢(環錢)
蟻鼻錢是戰國早期楚國鑄造的一種銅幣,貝形而偏小,錢體上尖下圓,面凸背平,尖端有一小孔,此種錢幣傳世量稀少。到了戰國中晚期,楚國開始鑄造鬼臉錢,形制與蟻鼻錢相同,只是錢面銘文形似鬼臉故而得名。鬼臉錢在長江中下游各省均有大批出土,可見此錢幣是戰國中晚期重要的流通貨幣。
布幣始於春秋早期(約公元前八世紀前後),是晉、周等地最早的金屬幣之一,由商周青銅農具演變而來,形似銅鏟,其後各諸侯國均有鑄造,留存下來的卻極為稀少。布幣品種很多,有原始空首布、聳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橋足布、平首圓足布、三孔布、異形尖首布等。
刀幣始於齊,戰國中期齊威王、齊宣王(公元前378—324年)為統一幣制開始鑄造“齊法化”簡稱三字刀,出土較多,亦有四字刀,據說較“齊法化”為早,亦有六字刀,均較三字刀稀少。另有“節墨之法化”(前770一221年)齊邑節墨所鑄,“安陽之法化”,春秋戰國時期(約前7一4世紀)齊國安陽所鑄。
“莒刀”舊稱“譚邦刀”,乃齊襄王避莒時所鑄刀幣,傳世極少。 “齊明刀”戰國時齊國所鑄(前284一279年間)。“尖首刀”乃燕國早期刀幣,還有一種“針首刀”乃戰國早期(約公元前5世紀)燕國邊地所鑄,因出土多在匈奴故地,所以也叫“匈奴刀”。“明刀”或稱“燕刀”戰國時期〈前475一221年)燕國鑄幣;“甘丹刀”戰國(前475一221年)趙國鑄幣;“白人刀”戰國時期(前475一221年)趙邑柏人所鑄;“藺刀”戰國中晚期(約公元前4一3世紀)趙國藺邑所鑄;“晉陽化”戰國晚期(約前3世紀)趙晉陽所鑄;“成白刀”戰國中期中山國所鑄。均少出土。
西周環錢,戰國中晚期東周王室之封侯西周君所鑄,錢幣圓形圓孔,傳世極稀少。東周環線戰國後期東周君所鑄,形同西周環線,存世罕見。另有“安臧”、“垣”、“共”等鑄字環錢,均為罕見之品。
“桼垣一釿”,戰國晚期魏地桼垣所鑄環錢;“濟陰”戰國晚期魏地濟陰所鑄;“藺”戰國晚期趙國藺邑所鑄;“離石”戰國晚期趙邑離石所鑄;“明化”:有“召刀”、“明刀”、“莒刀”及“日月錢”等;“明四”戰國末期燕國所鑄;“一化”舊釋“一刀”,戰國末年燕亡於三餘(前222年)前後鑄;“賹化”、“賹四化”、“賹六化”均為戰國後期齊國所鑄環錢。
秦環錢:包括“珠重一兩十二”、“第一重四兩”、等計重錢,亦有鑄字“文信”、“長安”等錢。
當時由於幣制混亂,阻礙了各諸侯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繁榮,至秦朝統一,貨幣才統一為“半兩”錢,從此開闢了錢幣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