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輝
摘要:紫砂泰斗顧景舟曾在其主編的《宜興紫砂珍賞》中提出“德清儉素,儒雅中和,與壺有緣之人,若有緣遇見此尊寶器,定能心生正氣,肅起恭敬之心。如此造型的砂壺,其稱謂大致有:德鍾、鍾德、德中、中德之名”。“德尊漢篆壺”便延續了“德鍾壺”的器型精髓,比例協調,結構嚴謹,盡得經典神韻。壺身刻“南粵鵬城數風流人物,特區四十載光輝照耀”,兩行十八個字,道明瞭這把壺的創作背景,即鵬城四十週年紀念這件事,同時內容也傳達出整把壺的真切情懷,使之能夠產生情感共鳴。
宜興古稱陽羨,這裡山明水秀,人傑地靈,是紫砂壺的發源地。清代詩人汪文柏曾以詩句“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來盛讚宜興紫砂的獨特魅力。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紫砂壺藝歷經淬鍊,早已成為世人公認的“世間茶器之首”,深受人們的喜愛。
作為陶藝製品,紫砂壺早已脫離了粗陶器皿範疇,並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和人文價值。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又是歷代文人雅士借物抒情的重要載體。時至今日,這份深厚的人文底蘊影響著壺人、茶人、收藏界等各個團體,這無疑也為紫砂壺藝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壺藝創作而言,如何使之具備“文氣”,並脫離“匠氣”,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也值得紫砂藝人去思考和嘗試。對此,筆者在多年的紫砂壺創作過程中,圍繞“文氣”也做過一些嘗試,並創作過一些相關的紫砂壺。筆者認為,紫砂壺作為一件實體器物,其永遠離不開器型作為最重要的支撐,而究竟選擇經典器型,還是進行創新或改良,以及如何將器型和裝飾結合起來進行展示,這些都十分考驗藝人的綜合水平。本文將以設計製作的“德尊漢篆壺”(見圖1)為例,談一談這把壺在造型和裝飾方面的創作思路,以期共勉。
1.德鍾壺型,盡得經典神韻
明代文人周高起著有《陽羨茗壺系》一書,書中提到“几案有一具,生人閒遠之思”,言簡意賅地表達了對紫砂壺的讚美之情。紫砂壺屬於造型藝術,無論是作為泡茶器皿,還是藝術品,形式都是其最基本的狀態,也最見紫砂本質。紫砂壺造型是存世各器皿中最為豐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樣”之讚譽,作為一種無釉陶,它並非以釉彩來達到美的效果,而是透過造型結構來表達其外觀美。後人透過總結,將紫砂壺造型概括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和筋紋形體三大類,幾何形體中又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時至今日,很多經典的紫砂壺型依然被大眾所喜愛,當代紫砂人依然在用心摶造著這些壺型,“德鍾壺”就是其一。
“德鍾壺”為清代制壺巨匠邵大亨首創,此壺型端莊穩重、簡潔質樸,一洗清季宮廷之繁縟習氣,可謂風華無雙。另外,“德鍾壺”大氣實用,在功能性方面的考究已十分到位,再加上其間所被賦予的“德清儉素,儒雅中和”的文化底蘊,使之至今仍然是壺人熱衷於製作的一款壺型。
“德尊漢篆壺”便延續了“德鍾壺”的器型精髓,比例協調,結構嚴謹,盡得經典神韻。整體而言,此壺為直身筒,平肩、高頸,肩部曲線柔和蔓延,平底寬整,壺身十分的穩健和大氣。同時,口蓋嚴絲合縫,子母線十分靈氣,柱形珠鈕置於蓋頂中央,一氣呵成,亦增添了幾分靈氣。別有一番穩定氣息,與壺身在風格上形成一致。壺嘴為直流狀,猶如師橫向空間裡生長出的一道向上的力量,富有極具力量感。圈把與壺嘴相對應,簡潔大氣,架構其一道中和緩衝的力量,圓中寓方、剛柔相濟,使之愈顯經典器型的百年厚重氣息。
2.陽刻對文,傳達真切情懷
對於紫砂壺創作而言而言,造型是主體,裝飾是最佳化,內涵是昇華。紫砂裝飾型別豐富,如陶刻、泥繪、貼花等,無不格局風采。以陶刻為例,紫砂陶刻是一種常見的裝飾手法,它講究“以刀代筆、以刻代繪”,題材和形式極為廣泛,並與造型相輔相成。
陶刻講究展示面的佈局與構造,因為坯體有不同的弧度和裝飾面,所以僅有平面佈置的經驗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隨筆應變,能夠在各種不同的坯體上著墨佈局。同時,運刀的急緩、力度,書法執行的起頭、落筆、轉折是否準確等也頗有講究。除此之外,裝飾的內容選擇也尤為重要,如此才能表現出整把壺的中心思想或文化理念。
“德尊漢篆壺”依託“德鍾壺”的壺型而製作,故而壺身的平面較大,對陶刻裝飾十分友好,有利於進行較多文字的展示與佈局,也有利於更好地施展出陶刻的“金石意味”。壺身刻“南粵鵬城數風流人物,特區四十載光輝照耀”,兩行十八個字,道明瞭這把壺的創作背景,即鵬城四十週年紀念這件事,同時內容也傳達出整把壺的真切情懷,使之能夠產生情感共鳴。
陰刻與陽刻都是我國傳統刻字的兩種基本刻制方法,是一種獨特的雕刻方式。紫砂陶刻脫胎於金石篆刻,同樣也延續了傳統刻字的技法。在這把“德尊漢篆壺”上,十八個字全部採用陽刻技法,琢砂分明,同時字型為漢篆,更充溢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彰顯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底蘊。
3.結語
紫砂泰斗顧景舟曾在其主編的《宜興紫砂珍賞》中提出“德清儉素,儒雅中和,與壺有緣之人,若有緣遇見此尊寶器,定能心生正氣,肅起恭敬之心。如此造型的砂壺,其稱謂大致有:德鍾、鍾德、德中、中德之名”。創作“德尊漢篆壺”,無疑也汲取到了“德鍾壺”在意境和思想文化上的內涵神韻,陶刻文字裝飾,更化翰墨為真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