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的皮是鑑別真正籽料的一個特徵,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鑑別皮是不是做上去的呢?顏色是不是後加上去的呢?以下幾個方面建議可供玉友們參考。
01、天然皮色的種類
籽料是在河水中歷經千萬年的沖刷,自然受沁。質地鬆軟的地方沁入顏色,在有裂紋的地方顏色比較深。這種皮色相當自然,行業內稱為活皮。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於一毫米。皮色的形態各種各樣,有的成雲朵狀,有的呈脈狀,有的呈散點狀。常見皮色有白皮、黑皮、棗紅皮。秋梨皮、鹿皮、蘆花皮和粗地紅皮。較少見及罕見的有紫羅蘭皮。桃花皮、芝麻皮、藍皮等。籽料的沁色有層次感,皮和裡面的玉感覺是一致的,皮上的顏色應該是由深入淺。裂隙上的顏色應該是由淺到深。皮色的形成是由於和田玉中的氧化鐵在氧化條件下轉成三氧化二鐵所致,所以它是次生的。
02、天然皮色的結構及厚度特徵
籽料皮色的分佈主要與內部結構緻密程度、表面粗糙度、各類次生、原生裂隙、層理、冰川痕跡等結構薄弱處有關。顏色的分佈除單一顏色外,經常觀察到各種顏色相互新增、疊加及相互演變的現象,當多種顏色疊加時。通常黑色分佈於底部,且厚度較大。覆蓋層(如紅色、黃色、褐色等)。的顏色厚度通常較薄,小於1毫米。厚度依結構緻密度、表面粗糙度和各類表面缺陷的種類而異。縱向厚度範圍多為0.1~2毫米,最厚處可達10毫米以上。大部分“賭石”的皮厚度大於0.5毫米。有時色皮下存在一個顏色漸變的過渡層,過渡層的厚度與內部結構有關。沿裂隙分佈的顏色是以裂隙為中心。離裂隙越遠,顏色厚度越小。
03、凹坑及汗毛孔辨認
有無凹坑及汗毛孔,是鑑別真假籽料的重要一點。真正的籽料,無論多麼細膩,它的表面都會有無數細細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面板上的汗毛孔。這種表面特徵是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絕不是人工可以偽造出來的。在十倍放大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汗毛孔來鑑別真假籽料非常有效。
03-1、凹坑、汗毛孔形態
凹坑的表面形態除少數呈近似圓形外。大多數為各類不規則形狀,千姿百態。大多數情況下凹坑較少孤立存在,籽料上可見多個凹坑,凹坑在裂隙附近更多見。有時凹坑沿層理分佈呈線狀或帶狀。通常所說的汗毛孔為肉眼能見的細小的凹坑。理論上的透閃石晶體顆粒脫落形成的針尖、纖維狀汗毛孔肉眼及低倍放大鏡下觀察不到的,所以本質上業內所指的汗毛孔和凹坑是類似的。差別僅僅是大小和深淺。相對於凹坑來說,汗毛孔的形態更趨向於近長形或圓形。
03-2、凹孔、汗毛孔與表面粗糙度的關係
籽料表面粗糙度是各類凹坑、汗毛孔、凸起、裂隙等微細特徵的表徵和引數,在判斷真假籽料、真假皮色時,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磨圓度等更為重要。粗糙度直接與凹坑、汗毛孔的大小、深淺、內壁及底部的形態。凸起的高度、寬度等諸多表面起伏特徵綜合而成。粗糙度的大小,依據籽料表面不同部位而以。粗糙度越大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多越深。其結果是顏色越深及次生礦物的種類越多。反之,越光滑的地方,凹坑和汗毛孔越少、越淺,其結果是顏色淺或無色及次生礦物的種類也較少。
03-3、凹坑、汗毛孔的成因
籽料表面的各類凹坑,汗毛孔、凸起的行成是自和田玉從原生礦體剝離後所發生的所有地質作用對錶面的碰撞、衝擊、沖刷、磨刷、剝蝕、腐蝕等過程的綜合結果。結構疏鬆區被優先剝蝕、腐蝕,形成較粗糙的凹坑和汗毛孔,結構緻密的區域較難被剝蝕和腐蝕,形成凸起。
04、籽料表面裂隙特徵
籽料在河床中歷經百年的沖刷碰撞,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裂隙。裂隙中往往浸入皮色,與剝蝕、碰撞、滾圓等流水地質作用有關的裂隙特徵,這類裂隙主要為平行於籽料扁平方向的層理,線狀或不規則狀裂隙、河流狀裂隙等。這些裂隙、層理有些能見到次生物(如石英顆粒、方解石、鐵質氧化物氫氧化物、錳質氧化物等)充填。有些裂隙呈完全交合,有些僅部分充填,有些無任何充填。裂隙的形態多種多樣,顯示了複合地質作用的綜合結果。與冰川刨蝕運動有關的裂隙(指甲紋、冰川劃痕,刨蝕斷口)及其充填物特徵,在這類裂隙主要包括:刨蝕斷口、冰川劃痕、指甲紋等,在籽資料上這些特徵較明顯。一般說籽料體積越大,形態越圓。很容易觀察到這些特徵。當籽料的重量低於2千克時。在其表面很少能觀察到指甲紋和冰川劃痕,但刨食斷口有時還可以見到。這類裂隙在結構上遭到嚴重破壞,斷口粗糙,為次生礦物的沉積生長及各類皮色的形成提供了幾何學上和結構上極有利位置。另外。這類裂隙特徵為新疆和田籽料特有的指紋特徵,可作為區分俄羅斯籽料、仿籽料的技術指標。
05、水草狀侵染
一些籽料表皮呈水草狀浸染。這可以說是籽料鐵的證據,因為這種水草狀侵染不是短時間人工染色能夠形成的,而是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礦物質侵染的結果。金屬鹽與籽料長期接觸。沿淺裂隙向兩邊與籽玉的纖維狀結晶之間發生物質交換,形成這種帶有毛刺狀的水草狀侵染,這是時間的印記,這種侵染潛在裂隙兩邊的玉皮之下一點點。
06、假籽料的鑑別
假籽料與籽料的不同點在於真皮無色或真皮的色是從玉里透出來的。真皮不管它是什麼顏色。玉工雕玉琢下來的玉粉都是白色的。而染色的假皮則浮於表面。色凝凹處。磨下來的玉粉是帶色的。一件帶皮籽料是否為真皮,玉工最清楚。有經驗的玉工有時憑皮色就能知道料的好壞和玉肉的大致走向,從而決定如何創意製作。
07、關於假籽料鑑定的行業內術語
07-1、活皮
是皮色直接生成在玉的表面。光亮豔麗很薄的叫活皮。
07-2、礓皮
是皮色生成在玉的表面的石礓上。顆粒粗而且厚的叫礓皮。
07-3、死皮
在玉質比較疏鬆的地方造假皮。這樣的皮叫死皮,這種皮浮於表面,顏色雖然豔麗,但無過度的自然層次感,顯得乾澀,沒有滋潤的感覺,用開水一燙就容易掉色變淡。
07-4、滾料
是把山料小塊,放入滾筒機內滾磨。磨成卵狀很像籽料,然後再染成假皮冒充。
07-5、皮上加皮
這類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帶皮、皮色不豔麗的情況下,在自然皮上加色。從而達到皮色鮮豔,價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稱為加強皮。
08、假籽料的製作方法
08-1、磨光料加假皮,這類料子以青海料為主造假,基本沒有汗毛孔,籽料也透,之後為磨光料上色。
08-2、次品籽料燒假皮,把品相不好的很難出手的低檔籽料燒出假皮出售,這類假皮浮於表面,類似糖霜,顏色內外相差很大,根據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來辨別。
08-3、滾料染色成假帶皮籽料。
08-4、皮上加皮這類假皮層次分明,有真有假,極難分辨。可行的辦法是用強光照出內在的沁色,觀察裡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顏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鮮豔皮色有無內沁和呼應。08-5、高檔籽料用礦物質做物理假皮,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礦物質,用一種獨特的配方縮短皮子形成時間,在很短的時間裡使材料上形成想要的各種皮色沁色。
09、假籽料的皮色特徵
假皮製作的方法多種多樣。從古代的植物、動物、礦物染色到現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區域性快速加熱、染劑、滲透劑、表面活性劑等並用的方法不知道有多少種,但是每一種特定的處理方法都可以找到鑑別特徵。
09-1、染色多限於表皮很淺的部位,碰撞易致使脫落。
09-2、裂隙內,凹坑內有時可見染劑染料充填,有機化學液體擦拭。(如酒精棉、84棉等)有時可被染色。
09-3、假皮的凹坑相對均勻,顏色主要分佈集中在凹坑底部,部分凹坑內見不到顏色、顏色種類單調。
09-4、用於做假籽料皮色的染劑,部分具有發光性,紫外輻照會有熒光。
09-5、部分表面可見因快速升溫而導致的細微裂隙。
09-6、染色處有時可見細微的磨刷線紋。
09-7、區域性染色樣品有時可見被遮擋部位的明顯界限。
09-8、少見裂隙。當見裂隙時,裂隙具新鮮特徵,少見或不見礦物充填。高倍顯微鏡觀察時在裂隙內可見到細微的墨砂或染劑殘留物。
09-9、假毛孔特徵
假毛孔多是用硬砂或工具,人工在仿籽料及拋光雕件等光滑表面上做上去的,其大小、形態、分佈等相對較均勻,有時可見明顯的工具痕跡。假毛孔內部有可見蠟拋光和染劑殘留物,內壁較陡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