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陷泥濘多年,掙扎多年,努力多年,始終找不到出路,無論怎樣努力,就是走不出來,在命運的黑暗時刻,不得不深思,讀書有用否?智慧增長有用否?努力有用否?改變命運的力量究竟在哪裡?
後來還是努力在書中尋找答案,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在人群中尋找答案,生命漸漸透進些亮光。
細究起來,不外乎三方面的路子。
壹 苦等那個“拉你一把”的人
諸葛亮在南陽隱居了27年,才等來了劉備的“三顧茅廬”,如果沒有劉備,諸葛亮這一生也只有隱居的份了,那個時候,27歲的諸葛亮實實在在算是“大齡青年”了,對於諸葛亮來說,劉備就是他的貴人。有了諸葛亮,也才有了蜀漢後來的三分天下。
如果你的生活暗淡無光,唯一能做的就是苦苦等待生命中那個拉你一把的貴人了。
臺灣曾仕強教授曾講道:“我們沒有辦法才努力奮鬥,如果有人扶助,何樂而不為呢!”年少時聽這話,不大以為然,人過中年,細細品味,才咂摸出其中的味道:人是需要貴人提攜的。
所謂“孤陽不生,獨陰不長”,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上單打獨鬥,很難成功,依靠他人的幫助,才能更加增大成功的機率。
對於比你段位高的人來說,提攜你也許僅僅是舉手之勞,但對於你來說,即使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也難望其項背。這是生活中是常有之事,依靠他人提攜,努力往上走。一個人努力的結果,終歸是遇到賞識你的人,拉你上岸。
那麼那個拉你一把的人究竟在哪裡?這個很難說清楚。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最充分的準備,當這個人出現時,你可以清楚地辨識出來,順承他意,儘快上岸,僅此而已。
貳 睿智自己 聰明自己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困境中的時光是非常難熬的,身處困境,沒有幾個人願意來打攪你,這是一個人安靜下來思考的最好時機。靜而能生慧,安靜下來就可以反省,安靜下來也許可以找到一條不斷起步的出路。
世人歷來能動不能靜,習慣於熙熙攘攘,而不能平心靜氣。其實,安靜中更孕育力量。在安靜的時光中,更能看透人心,更能看淡利益得失,更能想清楚生命中真正可以把握和成就的東西,更能看透事物的本質,發現其中的規律。
安靜時間久了,就可以讓自己睿智起來,讓自己聰明起來,也就更能看清現狀,把握住機會。
1966年6月18日,毛澤東在滴水洞呆了11天,這11天裡,他任何人都不見,除了看書、批閱檔案外,就是思考問題,沒有走出滴水洞一次。唯一的一次外出,也不過是走出滴水洞300米遠,又返了回來。然而,正是這謎一樣的11天的安靜,讓毛澤東更看清了未來,更看清了形勢,把中國的革命事業更推向了前進。
無人關注的時光裡,時光會回饋你最好的東西:反省和前行的力量。
叄 融入環境 相生相長
人只有融入環境,在環境中找準位置,上下呼應,借力使力,趁機發力,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否則任你才高八斗,也只有空藏於心,不起半點作用,所以,人這一生,充其量,都要找準自己最好的位置,大而化之,有所作為。
從1931年起,親自建立了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的毛澤東在中央蘇區處於被排斥和打擊的局面。雖然軍事上,毛澤東領導了三次反“圍剿”,大獲全勝,可政治上去了 受到排擠,不得不到會昌等地視察工作,離開中央。沉靜中的毛澤東沒有消沉,他仍在苦苦思索自己的出路和紅軍的出路,深刻意識到只有融入隊伍,才能更大的成長,後來,在長征路上,逐漸和王稼祥、張聞天站成同盟,在周恩來、朱德等同志的支援下,重新走上軍事領導崗位,這才有了中國後來的革命。只有在環境中主動作為,個人才能有所作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離得人群遠了,你就可以更看清人性,離得人群久了,你就可以更懂得進退。
世上的事脫不了因果二字,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就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果。壯而衰,肯定是你少而無備,揮霍無度;老了還在拾荒,終歸年少時沒有付出;身陷困境,肯定有做得不合適的地方,這個當然解鈴還得繫鈴人了。
只有在困境中凝聚力量,和環境相融相合,找到發力點,才可以絕地反彈,重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