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貓狗雙全。”是如今很多年輕人理想生活的範本。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寵物從看家護院的小門衛,漸漸變成了我們的家人和夥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甘願成為“鏟屎官”“汪保姆”。
為了探究當代年輕人對於“養寵物”的真實看法,36氪前段時間發起了“養寵小調查”,共有792位讀者跟我們分享了他們的養寵經歷和感悟。我們在調查中發現,83.45%的受訪者養過或有養寵物的想法,其中70.67%的年輕人養過或想養貓,另外也有超過一半年輕人養過或想養狗。
養寵物要照顧它們的飲食起居,有時還要負擔數額不小的醫療費用,在時間精力和經濟負擔上都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一直以來都有人不理解,這群連生活都打理不好的年輕人為什麼還想養寵物?
在我們的調查中,他們給出了答案——寵物不僅是生活調味劑,也是可以陪伴自己走過四季的夥伴。在枯燥和苦悶的夾縫中生存的年輕人,把寵物視作逃離現實的出口,在它們身上尋求精神慰藉和心理陪伴。
更有趣的是,資料顯示,寵物相關的影視作品也非常受年輕人歡迎。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喜歡觀看寵物相關的紀錄片、電影、短影片等內容。看來,很多年輕人即使暫時無法實現“養寵自由”,也會透過“雲觀寵”“雲吸寵”,滿足自己養寵物的小小渴望。
最近,愛奇藝人間劇場上線的一部紀錄片——《離不開你》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不同於尋常的“雲吸貓”“雲擼狗”等萌寵影片,《離不開你》以紀實的方式,講述了寵物走失、生病、離世等眾多養寵人害怕且不敢面對的事情,並得到了觀眾“好哭”、“破防”、“虐心”、“真實感人”等高口碑好評。
因為它,失聯十多年的父女和解了
1999年,徐大爺下崗後不久便與前妻離了婚,16歲的女兒阿丁被判給了前妻,之後的十幾年間父女倆再也沒見過面。一個人生活的徐大爺孤獨寡言,過著工作單位和家兩點一線平靜又沉悶的生活。
直到近年,徐大爺才漸漸和女兒重新聯絡起來。然而,由於多年的生活缺失,父女倆十分生疏,即便是坐在一起也經常沒話說。
退休後的徐大爺日子過得更是寂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盤葫蘆......阿丁便帶著他領養了一隻因先天發育問題提前退休的導盲犬——嘿嘿。沒想到的是,這對原本尷尬生疏的父女因為嘿嘿這位新的家庭員工的加入,慢慢發生了變化。
有了嘿嘿之後,徐大爺不再是自己一個人。他買菜,嘿嘿在後面跟著他;他炒菜,嘿嘿在廚房看著他;他吃飯,嘿嘿在旁邊陪著他,沉默寡言的徐大爺也有了聊天物件。更重要的是,活潑靈動的嘿嘿無形之中軟化了父女僵硬的關係,攪動了他們之間原本尷尬的氛圍。
女兒阿丁程式化的定期來訪,變成了主動的頻繁來訪,甚至第一次留下來吃飯。父女倆一起為嘿嘿佈置新窩、做項圈,帶著它出門散步、玩耍,聊天的話題也總是繞不過這個家庭新成員。嘿嘿就像“粘合劑”一般,慢慢地將疏離的兩人拉近一點、再一點......
也許嘿嘿並不能理解這對父女之間的感情,它只是偶然地來到這裡,無從知曉這個家的歷史,也從未想過改變什麼。它無法替徐大爺彌補阿丁多年來缺失的父愛,也不能代替女兒照顧年邁的徐大爺。
但它就像是一個視窗,打開了封閉的父女倆,解凍了這段僵固的關係。在與嘿嘿的互動中,他們有了共同語言,也看到了彼此最真實自然的樣子,這讓他們意識到,原來和解和接納並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和父母相處是件特別頭痛的事——你們無法理解我的想法,我也不想接受你們的管教。隨著歲數的增長,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樹立起了一道越來越厚的屏障,雙方的表達透過這道屏障傳達給對方時,總是會出現誤讀。
寵物或許並不能理解人類如此複雜的情感,但正是它們的純粹打破了父母和孩子之間原有的互動模式。三方相互的照料和陪伴形成了一種良性的迴圈,這種迴圈弱化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屏障,增加了彼此的互動,也減少了誤解。
事實上,每個家庭背後都有說不清的理和算不完的帳,我們或許永遠也沒法理清這其中到底是誰付出少,又是誰虧欠多。然而,在寵物的身上,我們總能看到那種純粹而真誠的愛,它接納了我們的快樂,也包容著我們的壞脾氣。而這些,恰恰是親情中漸漸缺失的。
正如故事的最後徐大爺所說的——“嘿嘿離不開我,我好像也離不開它”。於他而言,嘿嘿不僅是陪伴,更象徵著親情的迴歸和對新生活的希望。
我第一次看到“時間”,是看到它變老了
直到現在,吳妍翻開相簿,回想起當初剛養哈尼時的情景,她還是會忍俊不禁。
12年前,吳妍第一次見到哈尼,當時它特別小,跟小貓一樣。那時候,吳妍還在讀書,只有週末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都會聽到父母嘮叨哈尼作為哈士奇的“拆”家能力,甚至一度想把哈尼送回原來的主人家。後來也是在吳妍的堅持下才作罷,因為她對哈尼只有愛,只覺得它可愛。
吳妍對哈尼的愛溢於言表,她的房間裡貼滿了哈尼從小到大的照片,桌子上還有哈尼的畫像和手工定製的羊毛氈。對於吳妍而言,哈尼就像她的孩子,她願盡其所能記錄哈尼成長的點點滴滴。
然而,時間還是偷偷地在溜走,即使你想把它藏在相機的咔嚓聲裡,藏在畫筆的墨跡中,依然不可能真正留住它。哈尼的衰老速度遠遠快於吳妍的成長——吳妍才剛進入社會,哈尼就已步入暮年。
年邁的哈尼被查出患上了脊髓炎,這更是加速了它的衰老。吳妍帶哈尼看病,學著為它打針。這時候,吳妍也開始意識到歲月在這隻小狗身上留下的痕跡,開始意識到留給她和哈尼的時間越來越少。
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妍帶著哈尼和父母出遊,她突然發現,父母也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抱起哈尼,也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和哈尼一起奔跑玩耍。哈尼老了,父母也老了,他們在同步地衰老。
狗狗的生命就像人類的縮影,它們總是比人更快地衰老,讓我們很難忽視掉生命在不斷老去的事實。
吳妍在哈尼身上看到了“時間”,也意識到了“衰老”。
在這個碎片化資訊吞噬人們專注力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總是被工作和瑣事淹沒,總是被眼花繚亂的事物吸引,忙於工作,忙於討生活,好像自己正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也許只有在專案deadline和下班時,我們才能稍微感受到所謂“時間”,但也往往忽略生命最本質的原理——衰老。
即便我們偶爾會調侃自己“老了”,但這種調侃更多的也僅僅是對於年齡增長的一種描述。對於時間,我們似乎很難意識到它的流逝,也很難切實體會到衰老在生命當中的重量。
大多數寵物,特別是大家最喜愛的貓狗,都只能陪伴我們走過漫長人生中的某一個短暫階段。它們就像是一個“人生預告片”,在短短十幾年中演示完了生命從誕生、到衰老、最後隕落的過程。但它又像是時間的具象化呈現,讓我們透過寵物生命的消逝,看到了衰老,也看懂了時間。
它的病痛,讓我有了好好生活的動力
人生而難逃病痛的折磨,寵物亦然。
《離不開你》中講述了很多遭受病痛折磨的寵物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寵物與人的溫情,更看到了主人在寵物生病過程中,改變了曾經固有的觀念和想法,重啟了生活的勇氣。
隨易的貓咪“哇塞”跟隨主人搬家後出現了應激反應,此後便進食不暢、營養不良,患上了脂肪肝。隨著病情逐漸加重,哇塞的身體出現炎症,貧血嚴重的它急需輸血。
貓咪輸血和人類輸血有著很大的不同,人類有較為完善的血庫,可以從中調取匹配的血型進行輸血。但動物沒有這樣的血庫,想要找到合適的血源,只能透過釋出救助資訊,現找志願者帶著“志願貓”上門驗血配型。
然而,想要找到匹配的血源並不容易,由於哇塞之前接受過一次輸血,自身血液中已經產生了抗體,第二次配型的難度大幅增加。對於獻血的貓咪,醫院也有嚴格的規定——年齡需在2-4歲,體重達到5千克以上,並且打過完整的疫苗。
幾天來,已經有十數個志願者帶著自家的貓咪前來驗血配型。對於這些志願者和貓咪,隨易十分感激。因為,雖然健康的貓咪適量獻血不會影響健康,但有些貓咪也會因獻血出現不良反應。志願者們冒著這樣的風險幫助他和哇塞,讓他感到十分溫暖。
人與寵物之間建立的深厚情感,似乎可以傳導到其他養寵人的身上。因為懷著對寵物同樣的愛,陌生人之間也產生了別樣的聯絡,人與人之間的共情和理解得以強化。
自哇塞生病以來,隨易已經花了幾萬元為它治病。這對隨易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壓力。除此之外,隨易在精神上也備受煎熬。一方面,他每天都要定時定點去醫院探望哇塞,為它置辦各種醫護用具;另一方面,他需要隨時和寵物醫生溝通情況,聯絡志願者尋找血源……
作為旁觀者,也許你會覺得難以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在一隻貓身上付出如此大的經濟和精力代價?
或許曾經的隨易也無法理解,對於過去的他而言,寵物就像是室友,在孤獨無趣的日子裡他們相互陪伴、相互解悶。
但這次哇塞的病痛讓他明白,養寵物並不僅僅是尋找一個生活上的夥伴或是情感上的依靠,這背後更重要的是那份真實的責任感。
很多年輕人的生活都是得過且過,無論是享受即時的快樂還是延時的滿足,一切都出於自己的喜好。我們很多人都是熬著最晚的夜,敷著最貴的面膜,既不懂得保養身體,也不知道節儉持家。沒有對當下的負責,更沒有對未來的規劃,我們將就地生活著。
可當寵物闖入我們的生活,它們的吃喝拉撒成了我們不得不承擔的責任,我們開始學著節儉持家,開始學著照顧它,也漸漸明白,自己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寵物的生命質量,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了改善生活、不再將就的動力。
面對死亡,是它教會我最重要的事
與以往的紀錄片有所不同,在寵物死亡這個議題上,《離不開你》拋棄了傳統方式,帶領我們走近了一個小眾職業——寵物殯葬師,從全新的視角帶領觀眾重新解讀了寵物的死亡。
莫莫從事寵物殯葬行業已經很多年了,在很多人看來,寵物殯葬只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服務,沒有實質意義。但在莫莫眼中,這份工作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清潔寵物遺體、為寵物火化、記錄寵物的生卒……對她而言,和寵物告別是一件需要理解、需要撫慰、更需要儀式感的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死亡來臨時,往往都是措手不及、慌亂不安的。寵物殯葬給了我們時間和機會跟過世的寵物好好道別,過程或許簡單,但其中的情感卻相當複雜。
莫莫每天都在陪伴主人們送別寵物,她似乎看慣了死亡。可當陪伴了自己10年的哈士奇娜娜去世後,莫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無法接受它的離開。她無法面對娜娜離世的事實,甚至還曾考慮透過克隆的方式留存住它。
也許,在娜娜離開之前,莫莫始終都只是死亡的旁觀者。她細心地為寵物們清理遺體,小心地將它們送進焚燒爐,體貼地給悲痛的主人們送上熱水,但她從未切身體會過面對死亡的痛苦。
直到她看著娜娜在病痛的折磨下,生命的氣息一點點流失,她才真正切身體會到一個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的感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鮮少有機會能夠面對死亡。而生命短暫的寵物們就像是帶著這樣的使命來到我們身邊,告訴我們總有一天要面對它們的離去,在這個過程中學會面對死亡。
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生命的消逝,我們無法預知它到來的準確時間。死亡的解法有無數種,我們卻找不到一個面對死亡的最佳答案。即便在此之前做過無數的心理鋪墊,可當死亡來時,那種無聲的力量總能將我們內心所有的堡壘擊穿。
我們終將意識到,生命不過是如此脆弱的存在,永遠抵不過自然選擇的過程,也逃不過命運的輪轉。
但我們也可以將死亡看作是必經的一個站點,在這之後,生命將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它可以是一捧骨灰,可以是留在相簿裡的照片,可以是一個有意義的物件,也可以是我們心中美好的記憶。
故事的最後,莫莫還是決定將娜娜的遺體火化安置,開始新的生活。談及死亡,莫莫說:“如果想到有一天我走了,我所有送走過的貓貓狗狗都來接我的話,就會覺得是件好溫暖的事。”
誠然,死亡是痛苦且冰冷的,但當我們心中充滿溫柔的希望,也許有一天,我們面對死亡時也可以感受到一絲溫暖。
在愛奇藝人間劇場的《離不開你》中,我們看到了人與人的和解、人與寵物的相互支撐,看到了寵物的病痛、主人的堅持,看到了寵物的死亡、主人的悲痛......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跟隨著一個個真實的鏡頭和故事,有歡笑、有淚水,有悲傷、有感動,我們彷彿也被帶入其中,真實體驗了人與寵物之間的百味生活。
我們日常看到的寵物影片更多的是展示寵物的陪伴和呆萌可愛,鮮少有像《離不開你》這樣如此直觀深刻地揭示人與寵物的關係,到底寵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也這個問題拋給了我們的讀者,得到的答案是孩子和家人。超過65%的受訪者認為,寵物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寵物,更是孩子和家人,是家庭的一份子。
與此同時,很多年輕朋友也分享了他們對於人與寵物之間關係的思考和感悟:
@olala
我覺得寵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帶來人類無法帶來的溫暖,我的寵物就是我的家人,不管它是可愛還是拆家,從我養它們的第一天起,就會好好對待他們,是他們用一生陪伴了我。
@魏魏
我家的狗狗和貓貓都是撿的,但我相信撿到的就是緣分。和他們相處就像是和小孩相處,這個過程中你在重新思考自己應該如何用正確、正向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粗暴的打罵和恐嚇。回顧自己的童年,感受自己重新再次成長的感覺。
@阿弗洛狄木
現在和男朋友養了一隻狗,我倆工作之餘輪番照顧,生活中除了多了照顧狗、陪狗玩耍的日常外,不得不說確實有種提前體驗結婚生子的感覺,養狗就跟養孩子一樣,可以觀察伴侶是不是值得託付的人,這算是個有意思的發現。
@Wifi娘娘
我家是一隻薩摩耶,比較調皮,之前被她撞倒胳膊骨折打了鋼板鋼釘,她看著我打折繃帶的胳膊明白自己闖禍了,那之後,她學會了等一下、慢一點,特別溫柔,害怕傷到我,讓我覺得心裡暖暖的~
@大海
不喜歡和人相處,貓的性格很適合我,是荊棘生活的治癒良藥,可以逃避與人相處的壓力,又不會寂寞。
@米
我一直都把我家狗狗看成是自己的女兒,不管任何時候只要喊她,她都會給我回應。我很慚愧,感覺自己陪她的時間太少了,上班之後就把她放在家裡,她就這麼日復一日的等待著,我希望我能多陪陪她,也希望時間慢一點,我們能相處的時間長一點。
@動物飼養員某何
養寵物這麼多年,就連小時候養蠶時的觸感,我都還記得。寵物是瞭解動物、瞭解自然、瞭解世界的一種方法,是一種陪伴,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有時也會是負擔。所以,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人類也不過是一種動物而已。
……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時常會忽視人際關係、淡化生命的重量,而寵物卻將我們拉回現實。我們在眼前的這些個可愛的小生命身上,懂得了人性中的愛與真誠,也學會了責任與擔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大倪、十一,36氪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