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看新聞,女兒指著公園裡一大片的帳篷問:“他們是在野外露營嗎?”
電視里正在播放的是無家可歸的阿富汗人,因為戰亂,不得不在公園裡搭帳篷等待救援,不知人間疾苦的女兒,把他們當成了野外露營的遊客。
站在不同的角度,身處不同的環境,使人們在看一個人,一件事的時候,都有各自的看法,就像蘇軾的詩中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01、眼見也有不實之處
我們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傳聞也許真的有假,但眼見也可能有不實之處。
就像我們看到的帳篷,有的人覺得是居無定所,有的人覺得是野外露營。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引起一對年輕夫妻的好奇,特別是妻子,經常隔窗而望。
妻子對丈夫說,新來的鄰居十分邋遢,連衣服都洗不乾淨,經常看到衣服上面有汙漬。
丈夫沒有說什麼,而妻子每次看到鄰居洗衣服,都要如此這般地評論一番。
有一天,妻子對丈夫說:鄰居會洗衣服了,你看他們掛在晾衣繩上的衣服多幹淨。
丈夫淡淡地說:我今天把咱家的窗戶玻璃擦乾淨了。
你看到的與你想到的,都與事實相差甚遠。
當你看到別人身上有缺點的時候,不要忙著下結論,先審視一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毛病。
你看不慣的某些事,是基於什麼原因。
你厭惡的事情,一定是別人也不喜歡的嗎?
其實未必。
02、心懷慈悲,感同身受
你看到只是一個畫面,其背後的成因,在你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看到過這樣一個影片:有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孩子上車,車上一位中年男子各種挑事,一會兒嫌棄孩子哭鬧啦,一會兒又說女人不會照顧孩子啦,同車的人看不下去,紛紛責備這個男人。
這個男人非但不收斂,反而叫囂得更加厲害,最終把警察都引來了。
警察在瞭解情況後,稱讚了男子,把那個婦女和孩子帶走了。
原來中年男子從婦女和孩子的身上發現了端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婦女無動於衷,完全不是一個母親應有的反應, 所以他故事找茬,把事情擴大化,引起關注,讓人報警。
看似凶神惡煞的一個人,原來是心懷慈悲的善良之人。
你的眼睛,有時候也許會欺騙你,但你的心一定要以善為本,才會識破偽裝。
03、寬容以待,求同存異
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教育程度也不一致,看待問題的觀點與解決方法更是五花八門。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也沒有權利強迫別人接受我們的所謂的正確方法。
新中國成立不久,對內需要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設國家,對外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強權勢力的打壓。
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周總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並獲得了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大力支援,打通了新中國外交上的通道。
國與國之間是如此,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
就以羊肉為例,愛吃的人視為美食,大快朵頤,對於不愛吃的人來說,光是那個味就是一場災難,更別提吃了。
一個食材都能有喜愛與厭惡之分,更何況人世間的千差萬別。
“求同存異”,才不至於讓這個世界,因整齊劃一而失去它的多彩紛呈。
人,還是要多學習,多經歷,才不會因一葉遮目不見泰山,不會因孤陋寡聞而被人貽笑大方,更不會因思想狹隘而做出傷人害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