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5日,山東省濰坊市安丘縣擔山鎮韓吉村一戶張姓人家在焦急的等待中迎來了一個男嬰的降臨。男嬰的啼哭打破了膠東半島這個寧靜的小村莊,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少有的歡樂。
男嬰的父親名叫張秀亭,雖然是農民出身,但因早年讀過幾年書,對於家國大事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當時的中國內有混戰,外有帝國主義的欺凌,有感於山河破碎,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張秀亭便給兒子起名“永明”,希望他將來能夠永遠追逐光明,也希望他為這個苦難的國家尋找一線光明,七七事變後,張秀亭還曾組織過抗日武裝,號召老百姓抗日救國。
張秀亭有一個哥哥,名叫張竹坡,早在1919年的時候,他便參加過五四運動,也曾組織過學生罷課、示威及抵制日貨等活動,後來他更是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正是在父親和伯父的影響下,張永明從小便將“革命”與“救國”的道理深深的印在了心中,他那發自內心的對國家的熱愛,對人民的忠誠始終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
1945年,年僅14歲的張永明毅然決然的離開家鄉前往八路軍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對於他作出的這一決定,他的父親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給予了極大的支援。
來到根據地後,張永明並沒有因為年紀小而放鬆學習和工作,也無論條件有多麼的艱難,他都從來不會叫苦,更不會放棄,他跟周圍的大人一樣一邊學習,一邊搞生產自救,久而久之,他身邊的人都被他這個14歲男孩兒的拼勁和韌勁所折服。於是,根據地的領導破天荒地給他安排了一些之前只有成年人才能擔負的工作,在那段時間裡,他先後在沂山專區戰時郵局、大眾日報社發行部任收發、會計。
1946年,隨著國共和談的破裂,蔣介石悍然挑起內戰,不久後,山東解放區也成為了蔣介石重點進攻的目標,為此,中國共產黨給予了頑強的抵抗,當解放軍在前線誓死守衛山東解放區的時候,張永明則跟著後勤機關在不分晝夜的工作,他們儘可能的給予前線部隊以最大的後勤保障,更是將蔣介石挑起內戰的惡行昭告天下。
對於張永明來說,那段時間雖然是艱難的,但也讓他充分地意識到了革命的本質和意義,三年內戰,讓他懂得了很多,也讓他成熟了很多。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相繼在各個戰場取得了眾多重大戰役的勝利,隨著各個戰場國民黨部隊的不斷潰敗,國民黨在黃河以北的統治也逐漸被瓦解。
而與此同時,隨著解放軍的不斷南進,大批原國民黨統治的區域也相繼獲得解放,為了讓這些地方儘快的恢復生產和生活,避免出現混亂,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做出了《關於準備奪取全國政權所需要的全部幹部的決議》,決定從北、華東、東北、西北和中原五大老解放區抽調幹部預計53000人左右,隨軍前進到新解放區,建立政權,開闢工作,而這其中,山東解放區所屬的華東局負責抽調15000人。
同年12月25日,華東局發出《關於執行中央準備五萬三千幹部決議的指示》,檔案指出,由於華中地區幹部缺乏,15000幹部計劃完全由山東負責,要求山東各級黨委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動員起來,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完成任務。
事實上,當時張永明因為只有17歲,年齡還太小,所以領導一開始並沒有將他考慮在南下幹部的名單中,但張永明卻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堅決要求隨軍南下,為此,他一遍又一遍地去找領導,表明自己隨軍南下參加解放工作的決心,而領導也被他的苦苦請求和這份決心所打動,最終組織批准了張永明隨軍南下的要求,而且在張永明的影響下,原本很多不想離家南下的幹部也紛紛加入到了南下的隊伍中。
就這樣,張永明成為了山東解放區15000名南下幹部中的一員!為了全中國的解放,為了革命的最終勝利,他毅然決然的離開故土,踏上了南下的偉大征程中!
對於每一個革命者來說,探索革命的道路註定是艱苦曲折的,但張永明堅持了下來,他成為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更成為了中國革命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以後的歲月中,他堅守信仰和真理,為祖國和人民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甚至是生命!
不過幸運的是,在這條道路上,他也結識了他的另一半,一位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同樣忠誠的人,在爭取革命勝利的道路上,兩人志同道合,共同成長,而在往後的歲月中,兩人更是互相攜手,共同書寫了一段令人動容的故事。
南下後的張永明被組織安排到了位於南京的華東郵電管理總局任文書,因為這裡曾是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再加上這裡剛解放不久,所以,城中局勢還很複雜,工作更是出奇的繁重,但張永明卻沒有一絲的抱怨,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以致於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忘了給家裡寫信!
因為南下後將近一年沒有給家裡寫信報平安,以致於張永明的父母都以為他已經犧牲了,那段日子裡,張永明的母親從最初的等待逐漸陷入了失去兒子的痛苦中,每天都以淚洗面,好像她的兒子真的已經沒有了。
其實在那個年代裡,有太多太多雖然犧牲在前線卻因為找不到遺體而無法給其家屬下發犧牲通知單的革命先烈,戰爭的殘酷不僅僅表現在對革命烈士們肉體上的摧殘,也表現在革命烈士的家屬們那種失去至親至愛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肉體的消亡往往只在於一剎那間,但精神上的摧殘卻是一輩子。
張永明決心響應號召,跟隨部隊南下,那不僅僅是將生命徹徹底底地獻給了國家和人民,更是割捨了家庭而帶著一種捨生忘死的決絕離去!
不過,所幸的是,張永明並沒有犧牲,就在他的母親苦苦煎熬的時候,她收到了張永明的信。
信中張永明簡短的說明了自己目前的工作地點以及身體條件,為了能讓自己的父母安心,他還在信中附了一張自己身穿軍裝的照片。
見到自己兒子身披軍裝英姿颯爽的樣子,他的父母終於放下心了,而當張永明收到父母“一切安好,好好工作,勿掛念”的回信後,他也可以放心的繼續工作了。
時間正一點一滴地過去,解放軍如秋風掃落葉般,將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勢力全部橫掃出去,蔣介石倉皇出逃臺灣,全國終於迎來歷史性的一刻!
1949年10月1日,隨著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上的那高聲一喊,中國——這個千瘡百孔的東方古國迎來了新生!那一刻,張永明雖然遠在南京,但從收音機中聽到毛主席的聲音後,他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心中暗暗發誓,要為這個飽受滄桑和磨難的國家貢獻自己的一生!
1950年,因為工作突出,張永明被調到了中央郵電部工作,兩年後,因為表現優異,他被組織送到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就讀。
對於張永明來說,這是他第一次正式的踏入校園系統學習知識,雖然小時候他也上過幾年本村的小學,但因為那時候條件有限,老師的水平也有限,學校雖稱之為“小學”,但除了名字,其餘的跟正式的“小學”沒有一點關係,所以小學畢業後,他就下地務農了,之後參加革命,他也都是邊工作邊自主學習,在他看來,學習與工作同樣重要,只有透過學習,才能獲取更多的理論知識,只有用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所以,從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張永明就已經將學習當作自己下一個階段最為重要的事情來做,在那幾年,他將在之前工作中培養出來的刻苦精神全部用到了學習上。
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年後,他成功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成為新中國培養的新一代大學生。
1961年12月,張永明順利畢業,畢業後他被分配至最高人民檢察院一廳任書記員。
1965年6月,張永明迎來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他被調到了外交部,這是他二十年外交生涯的起點,也是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
從那以後,張永明先後任外交部政治部幹部處副處長、中國駐加拿大、委內瑞拉大使館一等秘書、外交部幹部司處長、外交部黨組紀委辦公室主任、外交部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外交部幹部司司長等職,直至1985年出任中國駐古巴大使。
張永明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腳印地向高位攀登,雖然身居大城市數十年,職位也越來越高了,但張永明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和勤懇踏實的工作態度卻始終沒有變,在他心中,職位高了不代表特權越來越大,而是責任越來越大,壓力也越來越大。
張永明對自己的家人要求非常嚴格,他從來不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家人辦事,他的妻子陳先英在北京聯合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工作,當時學校在北郊離家非常遠,騎腳踏車的話路上來回需要3個多小時,而公交車又非常擁擠,所以妻子一直想要往離家近一點的單位調動一下。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陳先英與張永明結識於同一個理想下,她非常瞭解張永明做人做事的原則,雖然她很想這樣做,但她又不能這樣做,就是在這種糾結的狀態中,陳先英最終還是沒有張口為難自己的丈夫,而張永明其實也看到了妻子每天上下班時的勞累,但他也決不會為了妻子而丟掉自己的原則。
就這樣,陳先英來回跑了近三十年,直到陪他前往古巴才徹底結束了這種每天兩頭跑的日子。
對於自己的孩子,張永明也是如此,從孩子們懂事起,張永明就時常教導他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要考自己的本是工作,不能想著靠自己的父親。
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們從小學習就非常努力,女兒張力不管是讀大學還是研究生成績都非常優秀,兒子張宇在大學期間更是時常名列全班第一。
兒女們都沒有讓張永明操心,這讓張永明很欣慰,雖然對待自己的親人,張永明有時候表現的近乎於無情,但對於自己的同事和下屬,他卻總是會表現的非常熱情。
每當下屬的家中有了困難,他都會及時的走訪並盡力地去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甚至在前往古巴上任之前,他每天還會騎車去看望駐古巴使館人員的家屬,替他們轉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1971年,張永明的父親因病去世,此時張永明遠在北京,當接到父親病亡的電報後,張永明失聲痛哭,但是為了不麻煩組織,他還是決定自己買火車票返回老家奔喪。
當時因為是臨時購票,對號入座的火車票已經全部售罄了,所以他只好買了站票,然後帶了一個小板凳擠在人群擁擠的車廂人行道上,下了車後步行20多里地回家。
“不麻煩組織”是他奉公廉潔的準則,“步行20多里”則是他為父親盡的最後一份孝!
忙完父親的喪事後,張永明重新整理心情繼續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繁忙”似乎是張永明整個工作生涯中的代名詞,當週圍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擁有一些休閒的功夫時,他卻沒有,當別人可以帶著家人偶爾旅旅遊、踏踏春的時候,他也沒有。
直到他在古巴不幸去世為止,他真的是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誰都不能從他的身上尋找到半分偷閒的時光,因為他將所有能夠休息的時間都無償的奉獻給了其他人,每當別人拖家帶口出去遊玩的時候,張永明都在單位替他們值班!
那是一種令人無比感動的奉獻,如今看來,卻又令人無比心疼,因為這種奉獻,讓張永明的家人們一次次失去了與他陪伴的機會。
在外交部擔任幹部司司長的時候,為了貫徹執行黨的新時期的幹部路線,促進外交部幹部管理體制的改革,他嘔心瀝血,廢寢忘食,幾乎達到了徹夜不眠的地步,在他的主持下,外交部建立了一系列幹部制度,為外交部幹部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張永明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可貴精神!
1986年11月,張永明被任命為中國駐古巴大使,按照慣例,他有一些時間來處理一下國內的事情,在做赴任準備的同時,張永明抽時間來到濟南姐姐家中向已經90歲高齡的老母親告別。
當時,他身穿一件舊棉軍大衣,戴著一頂舊棉帽,在領著弟弟回家的路上,每當遇到熟人時,姐姐就會驕傲的向他們介紹自己的弟弟,而每一次介紹完之後,熟人們都會用非常奇異的眼光看著張永明,因為他們很難相信,眼前這個穿戴如此簡樸,甚至可以用“簡陋”來形容的中年男子竟然是級別那麼高的幹部,又曾代表中國多次出訪國外!
雖然別人會用那種異樣的眼光看自己,但張永明卻從來不放在心上,因為他始終認為,共產黨的官就該如此!
望著90歲的老母親,張永明不捨地撫摸著她的手,此時誰都想不到,這竟是他們母子的最後一面!
正如前面所說,按照規定,出任大使前都有一段休假時間,以便安排家中之事,但張永明沒有在母親身邊做過多停留,而是儘快的返回北京,為奔赴古巴做最後的準備。
白天,他堅持到部裡看材料,走訪有關部委和人員,瞭解古巴各方面的情況,晚上就騎著車去看望駐古巴使館人員家屬。
在他抵達駐古巴大使館的第二天,他就開始工作,先是向使館人員介紹一下國內的情況,走訪使館內工作人員,之後便開始安排拜訪各國駐古巴使館,從早到晚沒有一絲空閒。
也是在這時候,張永明逐漸感到了自己的身體日漸虛弱,有時候還便血,妻子勸他到醫院看看,他卻說:“沒有什麼大病,不就是胃不好嗎?養一養就好了。”
可是,張永明卻不曾想到,此時的他早已身染重病,死神正在向他招手,但他卻並未察覺......
11月24日這天,張永明正式向古巴遞交國書,但因為身體太過虛弱,儀式開始前,他只是勉強地喝一點牛奶,為了不損害中國的形象和兩國之間的友誼,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儀式結束後,張永明再也堅持不住了,他不得不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幾天後檢查報告出來了,結果是肺癌晚期轉移肝部。
看到檢查結果後,妻子失聲痛哭,眾人也紛紛抽泣,大家都不願相信這是真的,但冰冷的醫院檢查單卻在狠狠的抽打著眾人,逼著眾人接受這一事實。
張永明不得不住進醫院,還記得負責檢查張永明身體的醫生在看到檢查報告後說的話:
簡直不可相信,他身患這麼重的病,怎麼還能從北京到哈瓦那,真是奇蹟!
醫院的醫生佩服張永明的堅持,但張永明卻不願因為自己的病情而麻煩古巴當局,直到住院後,他還一再強調:“先不要告訴古巴外交部,不要麻煩人家,剛來還沒有幹事就住醫院,總覺得過意不去。”
然而,大使身患重病,這件事無論如何也不能瞞著國內,確診之後,大使館還是報告了外交部,那時候,國內領導決定派人去接張永明回國治療,但因為病情急劇惡化只能作罷。
幾天以後,張永明便血開始大量增加,輸血近萬毫升也無濟於事,病情的惡化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僅過去1周,張永明就離開了人世。
張永明去世後,時任古巴元首卡斯特羅親自弔唁,各國駐古巴使節也紛紛來到靈堂前弔唁。
張永明的遺體在古巴火化後,外交部派人接回了他的骨灰,12月29日,外交部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外交部的領導和同志們萬分悲痛,很多與張永明共事多年的同事們流著淚說:他是革命的‘老黃牛’,是累死的,沒白沒黑的幹,為革命拼搏了一生。
是啊,縱觀張永明的一生,他的心中真的只有工作,只有人民,只有國家,他從沒有想過自己,更沒有想過要為自己和家人謀取私利。
他曾對愛人說,等離休之後就好好休息,和家人們好好度過餘生,彌補過去留下的遺憾,但可惜的是,他沒能堅持到這一天的到來,遺憾終究成為了永生......
張永明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精神應當得到繼承和發揚,今天,故史君就以此文章,來祭奠張永明同志逝世35週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