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慎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4個日常食材的藥用功效。
糖:甘,平。白糖潤肺益脾消熱脹,赤糖調營血而增營養。
酒:辛,熱。燒酒消瘀通絡散寒滯,黃酒通血脈而開鬱結。
米醋:酸,溫,開胃養肝,散瘀而消癰腫。
漿水:酸,涼。開胃通關,消食而止煩渴。
01
糖(白砂糖、赤砂糖)
【基本】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甜菜等榨取其汁而製成的結晶品。
【成分】含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多種有機酸、維生素等。
【效能】
白糖:入脾、胃,補肺益脾生津,消心腹熱脹;
紅糖:入肝、脾、胃,調營和血,補中緩肝,為營養劑。
【適應】
白糖:慢性支氣管炎,口乾燥渴,心腹熱脹,脘痛;
紅糖:產後惡露不行,口乾嘔噦,虛羸血痢。
【用量】9克至15克。
【禁忌】凡溼滯中滿及有溼痰者忌服。
【舊驗方】
《子母秘錄》:白糖酒煮服,治腹中緊脹。
《摘玄方》:砂糖(赤)、烏梅,煎湯時時飲之,治下痢噤口。
《綱目》:砂糖、薑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治上氣喘息煩熱,食即吐逆。
《隨息居飲食譜》:砂糖點濃湯飲,治中虛脘痛,食魚蟹不舒,啖蒜韭口臭。
【新驗方】
1. 治少腹痛方:桃仁、白糖各9克,共研細,兌開水服。(唐計友《錦方選集》)
2. 治白帶不止方;紅糖120克、核桃葉7片,煎服。(李治《甘肅中醫驗方集錦》)
3. 治氣血衰弱方:牛腦髓一團和紅糖煎熟服。(羅建華《錦方選輯》)
4. 小青龍湯加白朮茯苓散:炙麻黃、炒白芍、桂枝各30克,細辛6克,姜半夏60克,土炒白朮、茯苓各90克,乾薑、炙草各30克,五味子45克。
上藥烘炒研成極細末,加入冰糖等量,研細拌勻。每六小時至八小時服一次,每次1.5克至3克,飯後約一小時服。
治痰飲病,每冬發作,咳逆氣喘,倚息不得臥,痰多稀薄而粘,必待痰涎吐盡之後,喘咳方能減退,每日晨昏子午夜必大發作,痛苦難言。(南京中醫學院閔子千方)
02
酒(燒酒、黃酒)
【基本】以米、麥、黍、高粱等和曲釀成的一種飲料。燒酒為蒸餾酒,黃酒為非蒸餾酒。
【成分】含乙醇,蒸餾酒除乙醇的含量高於非蒸餾酒外,尚含有高階醇類、脂肪酸類、酯類、醛類等,又含少量揮發酸和不揮發酸。
【效能】入肝、脾經。
燒酒:散塞滯,消冷積,通經絡,行藥勢;
黃酒:性較燒酒和緩,通血脈,開鬱結。
【適應】
燒酒:治冷積,寒氣,霍亂,噎嗝,心腹冷痛,風寒痺痛;
黃酒:治血脈寒滯,風氣鬱結。
【用量】和藥同煎或浸藥。
燒酒:3克至24克;黃酒:15克至60克。
【禁忌】凡陰虛血熱、溼熱甚者忌服。畏葛花、赤豆、綠豆粉。
【舊驗方】
《傷寒論》炙甘草湯:炙甘草、乾薑、人參、阿膠、桂枝、生地、麥冬、火麻仁,水七升,酒八升,煎服。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
《肘後方》:驚怖卒死,溫酒灌之即醒。
《本草綱目》:鹿茸酒:鹿茸、山藥浸酒服,治陽虛虛弱,小便頻數,勞損諸虛。
《金匱要略》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白酒煎,溫服。治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
《奇效良方》:蜂蜜少許,和酒服之,治婦人遍身風瘡作癢。
【新驗方】
1. 胃氣痛方:黃連1.5克,吳茱萸3克,延胡索6克,乳香、沒藥各15克,共為末,兌酒服。(蔡國恩《錦方選輯》第二集)
2. 腎虛陽痿、頭目昏花方:鹿茸12克,北細辛3克,泡酒空心常服。(重慶市中醫學校方《錦方選集》)
3. 五虎追風散:蟬蛻30克,天南星6克,明天麻6克,全蠍7個,殭蠶7條,硃砂1.5克。
右六味除硃砂外,加水25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即得。每日一劑,分1~2次服,小兒酌減,加黃酒60克同服,先將硃砂用溫開水送下,治療破傷風。(史傳恩療破傷風秘方《中醫雜誌》1955.11)
4. 治功能性子宮出血方:棉花子、陳棕炭、貫眾炭各9克,研細末,每服9克,每日2次,黃酒下。(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選編》)
03
米醋(苦酒)
【基本】系用米、麥或麥麩、果實,以澱粉類或酒加醋類使發酵變酸而釀成者。入藥以陳久者為良。
【成分】主要成分為揮發酸、不揮發酸等。
【效能】入肝、胃經。開胃消食,散瘀養肝,解毒消癰脾,解魚肉菜蔬諸蟲毒。
【適應】治瘀血心胃痛,結核性盜汗,產後血暈,黃疸,黃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陰部瘙癢,癰疽瘡腫。
【用量】入湯劑或拌製藥物,每服4克至24克。
【禁忌】凡脾胃虛弱及服丹參、茯苓者禁用。反蛤蠣、貝殼、石灰。
【舊驗方】
《孟詵食療方》:青木香以醋磨汁服,治卒心痛。
《傷寒論》苦酒湯:半夏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納苦酒,著雞子殼中)。上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再作三劑。治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
《林氏家抄方》:青皮、小茴香,以米醋煮幹,加水煎溫服,治疝氣腫痛。
《方脈正宗》:生附子以米醋磨稠汁,圍四畔,一日上十餘次,治癰疽初起。
【新驗方】
1. 喉痛外用方:皂刺9~15克,好米醋一中杯或一大杯,同煎,仰首含漱。治扁桃腺炎,喉頭炎,急性喉粘膜炎。(寧茂同《中醫驗方彙編》第一輯)
2. 治膽道蛔蟲方:醋半杯或一杯,一次溫服。(中醫研究院《常見病驗方選編》)
3. 《餘無言醫案》:一婦以產後失調,患漏經證,所下不多,時斷時續,延經十二年之久,試用地榆苦酒煎治癒。地榆30克,米醋240克,用砂鍋熬至120克,濾渣,每服30克至60克。(《翼經經驗錄》)
04
漿水(酸漿水)
【基本】本品乃炊粟米或麵糊,投入煮熟菜湯中,再加已成漿水數碗,密封缸蓋,二三日即發酵味酸,生白花。下為酸菜可食,上為漿水可飲。
【成分】含多量乳酸、氨基酸等。
【效能】開胃通關,消食止渴,除煩止瀉。
【適應】治嘔噦,傷食瀉痢,熱性病口渴,煩躁。
【用量】沖水煎湯或煮粥。
【禁忌】胃寒無熱及孕婦少用。
【舊驗方】
《嶽部手集方》:漿水稍醋味者,煎乾薑屑呷之,治夏月腹肚不調及霍亂。
《孫真人食忌方》:治手指腫,煎漿水和少量鹽熱漬之,冷即易。
《金匱要略》赤小豆當歸散:赤小豆、當歸為散,漿水服。治下血,先血後便。又礬石湯:礬石以漿水煎湯洗腳,治腳氣衝心。
【新驗方】
1. 夏月受暑煩渴,尿赤不利方:漿水煮沸,待涼沖服六一散4.5克。(編者治驗)
2. 赤小豆當歸湯:赤小豆15克,當歸24克,漿水一碗煎服。治便血,痔漏下血,作用較散劑為優。(編者治驗)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本草駢比》,裴慎編著,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10。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