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早在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便做出重要判斷:“美國正在背棄我們,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
到了今年的6月份,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鄭重指出:“隨著疫情大流行的發展,世界將再經歷一次重新洗牌。”
如今看來,這一切預想都逐漸成為了現實,而歐洲也成為了這場變革的風暴中心之一。
9月18日,德國防長“老調重彈”,英國海軍也坐不住了。
先來看看德國發生了什麼。
當地時間17日,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德國將在今年10月底之前,提出一項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計劃。
說起這支特殊部隊,其實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被提上了議程。
當年的6月25日,法國、德國、比利時、丹麥、愛沙尼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這9個國家的國防部長便共同簽訂了這份議定書。
然而,這一旨在低強度衝突中,能夠迅速做出武力干涉的戰鬥部隊,卻由於英國脫歐、疫情來襲等原因,在之後的兩三年內毫無音訊、石沉大海。
當然了,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如果硬要追究起來,那可就得追溯到上個世紀。
在1999年的時候,歐盟就討論過組建類似部隊的問題,甚至在2007年真的湊出了1500人,只不過後者從來沒有出動過任務,可謂是“名存實亡”。
而如今,隨著阿富汗局勢一朝變天,駐阿美軍不顧盟友倉皇撤退,也讓不少歐洲國家意識到:求人不如求己,再也不能依賴靠不住的美軍了。
也正因如此,德防長卡倫鮑爾才坦然承認:阿富汗局勢曾讓她“考慮辭職”,但為了避免以後再發生這樣的事,她還是決定繼續“戰鬥”到底。
顯然,卡倫鮑爾想要促成一支真正的“歐洲軍”,以避免在歐美利益不一致時,歐洲國家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動。
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歐洲國家想要構建的這支部隊,究竟是怎樣一支部隊?
毋庸置疑的是,以如今歐盟一體化的進展來看,這支部隊不可能是獨立於各國主權之外的“歐盟私軍”,而是類似於維和部隊,只是在行動上統一調遣。
至於最重要的人數問題,如果按照1999年的計劃,總數將超過6萬。可根據近些年歐盟透露的訊息來看,這支快速反應部隊大約會有5000人。
但話說回來,這些倒還只是細枝末節,關鍵是德國防長的這番表態,發生在如今這樣一個比較敏感的背景下,實在是很不尋常。
對此,分享3點粗淺的看法。
1,歐洲方面如此密集的表態,可見“歐洲軍”真的不遠了。
實際上,在德國防長髮生之前,同為歐盟“兩架馬車”之一的法國,也在幾天前由防長代為表態:法國將致力於實現歐盟防務自主!
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在16日代表歐盟27個國家表示:要加快發展歐洲防務聯盟,以避免在需要使用軍事手段時,只能尋求美國和北約的幫助。
顯然,阿富汗局勢的變化,成為了歐洲防務自主的“催化劑”,只要事態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即便有美國的阻撓,“歐洲軍”也不遠了。
2,儘管德國方面沒有明說,但顯然是在聲援法國。
畢竟,美英澳組建AUKUS三邊安全聯盟一事,已經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而澳大利亞,撕毀了同法國價值700億美元的潛艇建造合同,更是讓法國難堪不已。
因此在昨天,法國總統無視了美國“亡羊補牢”式的言語安撫,直接召回了駐美、駐澳兩位大使,更是將這種緊張的氣氛降至冰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防長再一次強調“歐洲軍”事宜,顯然是在替法國“敲邊鼓”。
更要注意,法國總統馬克龍在16日晚,剛剛於巴黎會見了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而在當天的晚宴上,“歐洲防務與戰略自主”正是兩位元首重點討論的問題。
3,如今歐盟談論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已經和過去不同了。
最主要的變化是,原先參與這一議題的國家,都是歐盟的成員國。可如今為了給英國留下一席之地,荷蘭首相親自向英國首相發出邀請,法德也同時表態支援。
從中可以看出,英國對歐洲的意義十分重要,歐盟也不肯在無視英國的情況下,搞成所謂的“歐洲防務聯盟”,畢竟英國與歐洲大陸僅隔著一條海峽。
當然了,對於英國而言,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英國可以在美國與歐盟間左右逢源;另一方面,這對於約翰遜政府實現“國際化英國”的戰略也大有裨益。
總之,在歐盟關係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之際,英國憑藉著特殊的地緣地位,顯然能借此賺得“盆滿缽滿”。
而說起這個,就不得不談到美英澳的核潛艇建設方案,以及英國海軍“過於巧合”的一則訊息。
就在17日,英國皇家海軍釋出訊息稱,英國和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以及其技術夥伴BAE系統公司,簽訂了一項1.7億英鎊的合同,用於研發下一代核潛艇。
而這個訊息釋出的時間,和英美宣佈幫助澳大利亞製造核潛艇的時間,僅僅只隔了2天。要說這其中沒有什麼聯絡,恐怕誰也不信。
說起來,英國海軍擁有4艘機敏級核潛艇,另有1艘正在測試的最後階段,還有2艘也在接受最後測試。所以,英國海軍未來將有7艘機敏級核潛艇。
這樣的力量,自然比不上美國,可與法國相比也只是“旗鼓相當”。因此,如果英國想要在歐洲自主防務聯盟的體系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就必須要不斷提升海軍的實力水平。
更何況,研發新一代核潛艇的投入從哪來?如今看來,大機率是透過幫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的回報,反哺英國的下一代核潛艇研製計劃。
顯然,英國的小算盤打得夠響,既鞏固了英美關係,又從澳大利亞手中賺到了錢,還能借此提升自己的軍事力量,以強化在歐洲事務上的話語權,可謂是一舉多得。
不得不說,這場西方陣營的“分裂”大戲,已經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各方勢力也都找到了自己站位。
只是,這其中誰會是輸家、誰才是贏家,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