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4年前的22頭豬發展到今天,尤其是近五六年來,牧原生產規模和效益以幾何級數方式增長,引起了國內外業界的廣泛關注。今年1月28日,牧原股份敲響了在深交所上市的大門。但如今,牧原股份的總市值已達372.10億元。
據官方人士透露,目前牧原的年出欄生豬規模在全球都是老六,中國老二,但從規模化、一體化程度來看,屬於全球老四,中國第一。
農牧原股份2016年銷售生豬311.39萬頭,其中商品豬222.84萬頭,仔豬85.63萬頭,種豬2.92萬頭。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06億元,實現淨利潤23.22億元。
根據2017年半年報資料,牧原股份上半年的生豬銷售資料為295.1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156.12%,其中商品豬196.83萬頭,仔豬94.80萬頭;實現營業收入42.31億元,同比增長85.21%。
據分析機構預測,2017年度牧原股份的出欄量將達到800萬頭,2018、2019年分別達到1250、1780頭。自牧原股份公佈的2017-2020年新增產能分別為40萬、262.5萬、593.1萬、506.3萬頭(部分未公告產能的專案,根據投資額進行測算)
▲牧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秦英林
牧場的創立者、董事長秦英林的身價倍增。根據福布斯中文版公佈的2017年華人富豪榜,這其中,牧原股份和秦英林家族,以20億美元的身價,位居富豪榜的191位,不僅摘得“河南首富”的桂冠,更是名列第200位的企業家。
面臨著牧原集團的迅猛發展,不僅社會各界都在尋找其真正原因,而秦英林和集團高層也在思考:牧原到底靠什麼動力推動了快速發展?
大企業家都認為,資本在企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甚至第一的作用。但是秦英林認為,支撐著牧原一路前進的並非資本,而是牧原人吸取了人類傳統的先進思維,並融進了代表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思維中,是牧原人不改初衷、包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的企業核心價值觀。
誠實,對於企業、企業家來說,並不陌生,但秦英林講誠信,卻並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對於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大學生來說,對於誠信的理解和信任,也許不會一次、兩次地教就能改變他們的普遍觀念。但是秦英林以誠信為本,讓剛走進牧原的大學生們“眼界”大開,因為他們第一次聽到校園裡聽不到的東西,看到了牧原人孜孜不倦的堅守,這就是牧原24年前的牧原精神。
秦英林講課時再一次還原了無論在那個艱難的創業年代,還是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牧原人“堅守”的故事。
《還貸款》的故事
那年,牧原事業發展到了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急需資金,但全國銀根緊縮,又貸不到款,而累計欠農行2540萬元貸款,銀行方面又在“緊急收貸”。秦英林非常難堪。
緊要關頭,國家農行股改需要,有政策允許將企業所欠銀行難以償還的貸款“打包處理”,免於償還。
「二千五百四十萬啊,我們養十年豬也賺不了那麼多錢啊!」面對誘惑,有不少人在社會和企業內部為他「叫好」。但是秦英林有自己的想法,他說,這是國家的錢,是納稅人的錢,我們豈能不還?如今資金緊張還不到,我們明年再來…秦英林說服銀行的領導,制定了一個還款計劃,在兩年之內,把貸款還清了。
▲2009年,秦英林作為全國唯一的養殖戶代表,參加了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會,向總理建言促進養殖業發展
當牧原還清了這筆貸款後,主動去找牧原銀行進行放貸的人,有的給牧原貸了5000萬元,有的給了8000萬元,甚至1億元。該省農行還破例以牧原的活豬為其放貸。有一位銀行負責人還專程去飛機場迎接出差回來的秦英林,秦英林說,“我沒有任何抵押物啊”,而銀行負責人卻說,“秦英林的信用就是抵押物,你們需要多少(貸款),我們都放心給您。”甚至世界銀行也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紛紛入股牧原,攜手擴張發展。
正是這樣,秦英林和牧原,靠自己“飛漲”的信譽贏得了發展的資本,不管後來企業怎樣發展,需要多少錢,也不管社會怎麼缺錢,但牧原是“不差錢”。
《瘦肉精》的故事
在2000年左右,瘦肉精養豬是行業的潛規則,而豬用瘦肉精加飼料餵豬就是長相好,市場俏。養豬戶沒給瘦肉精餵食,一段時間根本賣不出去,導致資金鍊出現問題。還有瘦肉精銷售商主動找到秦英林,承諾免費讓牧原試用,自己包銷。秦英林堅決拒絕。一些銷售商乾脆找農場場長、飼養員“兜售”,而場長和飼養員則看著自己養的豬無法出售,圈裡的豬兒餓得直叫,就是沒錢買飼料時,要避開秦英林。當秦英林發現苗頭後,召集會議,嚴肅地說,“我們養豬是給自己爹媽吃的,是給自己孩子吃的,是給天下百姓吃的,我們做人做事要講良心!寧願不賺錢,即使賠錢,也決不能用瘦肉精。是誰用?(我)解僱誰
按照當時養殖的有限規模,牧原內部有人算了一筆賬,在那個“錢為本”的年代,如果使用瘦肉精,牧原一年淨增淨利潤200萬元。而秦英林則堅決地用“誰用,開除誰”,堅守了牧原人的良心“底線”。
在經歷了短暫的蕭條考驗之後,牧原贏得的卻是市場的青睞,外商的青睞,百姓的青睞。
牧原是我國目前規模較大的集約化養殖企業,近年來不僅實現了產品批次的可控、可追溯,而且從原料、飼料、飼餵、屠宰、運輸、銷售等環節保證了產品的安全、優質、綠色、環保。在國內,“牧原豬”已經成為響噹噹的品牌。
《收芽麥》的故事
秦英林在牧原發展歷程中,有許多關於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麥芽麥”。
在2009年麥收季節,牧原企業所在地內鄉包括周邊縣市陰雨連綿,成熟小麥發芽,糧食部門無法收購,市場更是無人問津。政府有關部門擔心無糧食不穩、農民賣不出去影響家庭生計。
緊要關頭,秦英林出現在內鄉縣政府常務會議上:“農民的芽我收,我都收!”經費不足,秦英林安排企業貸款1億多元;場地不足,自己四處出租。農場主送來的芽麥,全部按照當年國家對糧食部門的最高收購價格,現收現結。買地的時候,不少農民喜極而泣,他們說:“真沒想到(牧原)企業能幫俺老百姓真是大忙啊。”
不僅內鄉全部收購了所有芽麥,而且周圍的縣市、包括湖北的老百姓聽聞後送來的芽麥,也全收了。
但是企業收購的芽麥,豬隻吃了三天就不吃了。秦英林面對著鉅額貸款收來的芽麥苗,豬不吃草,可能給企業帶來了滅頂之災,也有過擔憂,但他沒有對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到後悔,他在公司高層會議上說:“我們企業無論何時,都應無條件承擔社會責任,如果企業因為收芽麥子而死,請在我的墳頭立上‘收芽麥而死’的牌子。”
「我的小豬,你們快把我張口吃掉呀!」它蜷縮在豬圈裡觀察,急切地求助於他可愛的豬,不管他想什麼辦法,豬都不吃。但是當他用手去餵豬的時候,它微笑著說:“原來你們不吃是因為這芽麥制的飼料太粘了!透過技術攻關,秦英林將飼料磨成粒狀,並將其烘乾,這樣就解決了難題。
秦英林經常教育員工,要懂得,我們的企業不是自己的,而是社會的,在社會需要的時候,一定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講條件。
《精準扶貧》中的故事
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戰略之後,秦英林和企業積極主動地在創業地裡,探索推進“兩個全覆蓋”,讓貧困人口不擔風險,穩定脫貧。一是針對農戶資金不足、技術不足、管理不足、害怕擔風險的現狀,牧原發起,政府組織貧困戶註冊成立“農業合作社”,利用牧原協調、擔保等方式,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扶貧貸款,並由牧原公司提供擔保,以保證每一戶貧困戶每年獲得不低於3200的收入。二是無償將牧原農場80萬平方米的屋頂固定資源提供給縣政府建設分散式屋頂光伏電站,確保全縣每年都能獲得3000萬元的收益。
現在“兩個全覆蓋”已經在內鄉全面展開,秦英林表示,經驗總結後,將推廣到全國貧困農村。
你的責任有多大,雄心就有多大;你的雄心有多大,事業就能做多大;你的事業做多大,責任就能做多大。這是牧原的“成功心法”。近年來,秦英林帶領牧原人在“先相信,後看見”的境界中,承擔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已讓牧原由起初一個偏僻小山村裡一個很不起眼的弱小企業,發展成全國性的集團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