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最為激烈的年代,中國在短短几年內就成功試爆了原子彈、氫彈,成為了當時實際上最強的“五大核武國家之一”(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然而,當時的中國雖然擁有可以形成打擊效果的核彈頭了,但是對於解放軍如何投放核彈頭,使其能真正達到精確打擊蘇聯、美國戰略目標,形成真實有效的核威懾,在那個年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就拿美國舉例來說,美國政府奉行“大海空軍事戰略”,透過發展全球最先進的空軍、規模最大的海軍,以及配合最強後勤補給、裝甲防護、單兵訓練的混編陸軍,以達到在正面戰場上即可以透過三軍協同,進行常規區域性戰爭,又可以透過佔據地方空域,實現區域性空中優勢,對敵軍戰略目標進行空對地核打擊,以形成有效核威懾(海軍則有導彈核潛艇)。
那麼,陸地上的彈道導彈呢?事實上,美國在這方面有較強的中遠端導彈打擊能力,只是在其海空軍的強大優勢下,有些略顯遜色罷了。當時在這方面還稍有欠缺的中國,則在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缺乏較為有效的核彈投送能力。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改革開放,蘇聯解體後,中國在導彈打擊、反導系統的研究與應用上,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發達國家。
而解放軍如今可以在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上加裝核彈頭的基礎上,同時又能在應用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情況下,對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形成極強的戰略核威懾。對於2021年才超越朝鮮,成為世界第四個擁有超高音速導彈技術的美國來說,無疑是具備了戰略核威懾的條件了。
有意思的是,在中國具備了先手核打擊的能力,形成一定威懾後,卻不一定說明中國能在遭遇敵國先手核打擊後,能具備非常有效的核反擊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對外的核威懾能力將對無核武小國極其有效,但是對其他有核大國來說,看起來卻是有限的。
在21世紀早期,與美國政府合作的美國智庫研究曾分析過中國在核反擊方面的實力。為此,這群研究者還假設與模擬了兩種中蘇、中美全面核戰爭的場景(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種模擬結果受到了美國政府部分高層的認同,但並沒有讓奧巴馬、特朗普、拜登這三任美國總統放鬆對中國的警惕)。
第一種核戰模擬,是在蘇聯解體前幾年,蘇聯對中國進行了先手打擊,動用“SS-20”地對地戰略核導彈對中國核武器發射裝置進行了綜合打擊。
根據模擬推演的結果顯示,以中國當時裝備的“DF-5”洲際導彈,在通常狀態下向蘇聯核心地帶成功進行一次核反擊的成功率為40%左右,在備戰狀態下一次反擊的成功率則超過了60%。但是,在考慮發射多枚核彈頭進行飽和反擊的情況下(超過5枚以上),成功率卻不到1%,也就是說,中國核反擊蘇聯的能力在美國智庫看來,不算強大。
第二種核戰模擬,是蘇聯解體,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中國迅速崛起後,美國對中國進行了先手打擊,動用“三叉戟”潛射導彈對中國核武發射裝置進行了全面打擊。由於中國情報偵測技術與導彈技術突飛猛進,擁有高速機動(導彈車裝載情況下)的“DF-31A”洲際彈道導彈也對美國進行了反擊。
根據模擬的推演結果顯示,在通常狀態下,中國有效打擊美國本土戰略目標的成功率超過50%,備戰狀態下核反擊成功率超過了90%,但是若要成功要發射5枚以上的核彈頭對美國進行打擊,成功卻不到40%。對於這個結果,雖然我們不能承認這是真實情況,但是在美國人看來,現在的中國比起30年前確實提升了核反擊實力,不過要對美國進行全面打擊,還有較大差距。
而認為這個結果非常靠譜的,除了主導了這次核戰爭推演的研究人員外,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 的亞洲高階顧問,同時也是該中心中國力量專案部主任葛來儀,認為從這個模擬中,看出中國核武力量並沒有之前預計得如此強大,美國政府不僅不需要過於擔心遏制中國而導致的戰爭爆發可能,而且還應該“繼續壓榨”中國的發展空間,讓印美日韓澳等國結成反華包圍網。
那麼,既然美國智庫與政治精英認為中國核威懾“並不靠譜”那麼現實情況又究竟是怎樣的呢?實際上,美國人並不知道中國的底細,也更不清楚中國有“3大核反擊優勢”。事實上,早在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奠定了對俄美兩國的強大核威懾。
中國核反擊第一大優勢,是中國核彈固定發射裝置的隱蔽性。瞭解軍事的人都清楚,每個國家的核彈固定發射場地,大多都選擇在平淡無奇的沙漠、山地等地帶。對於中國政府來說,中國地大物博,有太多選址。而在此基礎之上,核彈發射井的建造往往會耗費大量時間與資金,對於軍事技術不夠強大的國家來說,雖然能做到修建,但卻很難做到完全隱蔽。
然而,中國在這方面是極為擅長的。前段時間外媒稱中國修建的民用設施是所謂“導彈發射井”,就引起過很大轟動。但真正的導彈發射井,對於美國而言可不是能用衛星和其他偵察手段瞭解到的。隨著中國軍事技術的不斷革新,在為了保護我方導彈發射井的安全,隱蔽性的不斷髮展,甚至超越美國都將是必然的。
中國核反擊的第二大優勢,是機動式導彈發射平臺的轉移能力、反潛射導彈的反偵察能力相當強大。隨著美國偵察能力的不斷提升,對於諸如伊朗這樣面積不算很大的國家,美軍有實力做到較為清晰的偵察,在瞭解到這些國家導彈發射井、機動式導彈發射平臺的具體位置後,可以在之後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做到迅速有效的打擊。
然而,當美軍偵察單位接觸到幅員遼闊的中國時,這些裝置將不會發揮非常有效的作用。中國除了用無線電靜默這樣的傳統方式外,還能透過導彈發射車這樣的機動單位迅速轉移,規避偵察,以及用各類反偵察裝置吸引與干擾美軍注意力,從而達到“草木皆兵”,對中方軍事單位“不知所蹤”的戰術效果。
而除了中國在陸地上的優勢外,中國導彈核潛艇也能在強大海軍的掩護下,實現每時每日的單位轉移,讓美軍水下偵察單位得到的情報失去效果,從而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中,即使中國本土遭到核彈打擊,這些埋伏在水下的核潛艇們也能對美國的各大城市進行毀滅性反擊行動。
中國第三大核反擊優勢,則是對敵方導彈的攔截、防禦能力。在中國不斷髮展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同時,對於提升反導能力這方面,中國火箭軍也是卓有成效的。中國軍方在完善反導系統網路後,還將在此基礎上重點發展各類導彈的超遠端偵察發現能力。
就美國目前的導彈技術而言,若是讓美國對處於戰備狀態的中國進行核打擊,就照中國的導彈攔截能力而言,美軍預想的打擊效果也將被大幅削弱。從而在此基礎上,中國將會更迅速地用核反擊摧毀美軍導彈發射井。
同時,中國也在研發“誘餌彈頭”以提升導彈突防能力,讓美軍用以攔截的導彈被中方誘餌所瓦解,進而順利地讓中國導彈突破美軍防護,打擊美國反導系統。
由此可見,中國火箭軍的實力並沒有美國智庫推演的那樣不堪。就現實情況來看,美國的核反擊能力倒不見得比中國強,更何況中方如今無論是核反擊,還是對敵國核導彈的攔截與反擊都有著極強的實力。在美國政府看來,中國也許暫時是僅次於他們,然而在絕大多數了解軍事的人來看,中國超越衰落的美國,不僅是歷史大勢,也是時間問題。
所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也不敢對中國“太放肆”。至少在2021年的今天,我們不會再目睹中美南海撞機事件與美軍誤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這樣的事了,唯有國家強大,軍事強盛,經濟崛起,文化繁榮,美國與它的日本、澳大利亞走狗才不會肆意欺壓中國。
作為中國人,光是膽量大還不夠,我們應當秉持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用遮天蔽日的空軍、走向全球的海軍、世界最強的陸軍、覆蓋全球的洲際導彈,來迎接囂張地侵略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