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8號,關於朝鮮停戰的相關協議已經全部擬定,而且美國方面也表示無異議,接下來只要雙方在協議上簽名,這場持續三年的半島戰爭就可以畫上句號。
一切看上去是那樣的順利,可是北京中南海,在毛主席的辦公室內,本應該為戰爭結束而感到喜悅的主席,此時卻愁眉不展,香菸更是一根接著一根的抽,整個辦公室都變的煙霧繚繞。
“還沒有同意嗎?”主席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問道,“是的,還沒有同意”工作人員回答道,在聽見工作人員這樣回答後,主席久久的沉默不語。
板門店談判
忽然,在長時間的不語後,主席拿起身邊的電話,要求軍委相關部門立即給正在朝鮮前線指揮的彭老總髮去一份急電,內容只有一個,立即調集24萬志願軍南下準備作戰!
那麼朝鮮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以至於主席急電彭老總調集重兵南下作戰?而這場持續三年的半島戰爭最終又是怎樣的結局?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最後一場血戰,一戰就打崩了南韓妄想繼續戰爭的想法!
1953年,朝鮮戰爭已經爆發三年了,戰爭使得雙方都精疲力盡,所以在美軍第二任指揮官李奇微的建議下,中朝兩國接受了美國政府協商和談的建議。
可是自從1951年,美國主動提起和談以來,雙方一直在邊談邊打中度過,美軍強烈要求以現有戰線作為停戰線,而我方則要求繼續回到三八線作為停戰線。
志願軍押送俘虜
而除卻這點爭論外,雙方還有著一個最大的矛盾點,那就是戰俘問題。
中朝雙方要求,依照國際慣例,戰爭一旦結束,那麼戰俘應該無條件全部遣返。
可是美軍則主張,“就地遣返”以及“自願原則”,第一個“就地遣返”就是表示不願意遣返所有戰俘,只接受遣返現有交戰期間俘獲的戰俘。
第二個,則是表示美軍不願意主動遣返戰俘,他們為了逼迫戰俘,會要求戰俘在一些反動宣言上簽名。
甚至還會在戰俘的身上進行刺青,刺上許多的反動言語,由此來強迫這些戰俘留在戰俘營。
美軍甚至還會偷偷把志願軍戰俘運送到臺灣,交由蔣介石集團處理。
美軍的種種行為激怒了志願軍,所以在彭總的指揮下,志願軍發起一次次的強攻,以此逼迫美軍在談判桌上妥協讓步。
金城戰役
而美軍也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斷地發起攻勢,可是一次次的全部被志願軍挫敗。
因為戰場上的失利,美軍談判代表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了志願軍所擬定的和談條件,同意釋放戰俘。
但就在這個時候,眼見著中美雙方就要達成一致,馬上就要簽訂和談條約的時候,南韓總統李承晚突然跳出來表示,韓國絕不接受和談!
1953年6月,板門店談判已經接近尾聲,中美雙方已經達成一致,所剩的就差最後一步,雙方代表簽字。
可是當和談的訊息傳到南韓總統李承晚的耳朵時,李承晚當即表示,韓國無法接受中國所擬定的和談協議,因為這將破壞韓國的統一大業。
李承晚還表示,韓國絕對不會接受和談,韓國軍隊將會繼續作戰,即使美國不再援助自己,韓國也將繼續打下去。
金城戰役
李承晚的一番發言既讓中朝代表感到震驚,也讓他的美國主子目瞪口呆,什麼時候韓國這麼硬氣了?還敢單挑志願軍?
很顯然李承晚的這番操作成功讓中美雙方都大為不滿,朝鮮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如果再持續下去,就是毫無意義的消耗戰。
美國絕對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消耗,因為它的戰略重心始終是在歐洲。
新中國即使有能力再打下去,那麼接下來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拉鋸戰,這樣只會徒增傷亡。
而遠在北京中南海的毛主席在得知李承晚政府的態度後,也是長時間的沉默不語,獨自在一邊抽著一根又一根的香菸。
志願軍發起進攻
思索良久,主席拿起手邊的電話,告訴軍委給遠在朝鮮前線的彭德懷元帥發去一份急電。
命令調集六個軍的兵力立刻南下對李承晚的南韓軍隊發起進攻,他們不願意停戰,那就打到他們願意!
於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金城戰役開始了。
在主席的命令下,彭老總調集9兵團的24軍以及20兵團的5個軍,組成東西兩個方向的進攻集團軍,向駐守在金城一線的南韓軍隊發起強攻。
為了給予南韓軍隊以重大打擊,儘可能地殲滅南韓有生力量,逼迫李承晚接受和談。
彭德懷總司令調集了1100多門各口徑大炮,坦克20輛,搶運物資1.5萬多噸,同時還為前沿部隊配備了渡河器材。
而駐守在金城一線的是南韓首都師,第6,第8,第3師,同時還有美軍援助的各種武器彈藥。
金城戰役
南韓軍隊在這裡,利用鋼筋水泥構建了一座座永久性工事,並且還設有大量明暗火力點,美軍也會有戰機巡視。
同時之前的白馬山戰役,南韓軍隊成功堅守住了陣地,打退了志願軍的進攻,也讓李承晚有了迷之自信。
李承晚認為,現階段的南韓軍隊,在歷經三年的戰火洗禮後,部隊的作戰意志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鍛鍊。
而且再加上美軍援助的大量武器裝備,並且作戰時還會有美軍的空軍掩護,南韓軍隊一定可以抵擋住志願軍的攻勢。
所以李承晚才會表現得如此張揚,不僅發表拒絕和談的宣言,而且還私自以“就地釋放”為名,把戰俘營內的2.7萬(包括志願軍戰俘50人)多名戰俘全部驅散。
志願軍火炮
隨後又派兵將其中的大多數人重新抓捕,強行把他們全部整編到自己的部隊中。
也正是李承晚種種的挑釁行為,讓志願軍十分惱怒,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給李承晚一個深刻的教訓,顯得很有必要。
1953年6月下旬,志願軍就開始對金城一線發起試探性的進攻,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很快就突破了南韓構建的河邊防禦。
7月13號,金城戰役正式打響,志願軍1100多門火炮對南韓陣地進行了持續二十多分鐘的轟炸,一舉摧毀一半左右的防禦工事。
隨後在炮火的掩護下,二十多萬志願軍發起強攻,從東西兩側向金城進軍,20輛坦克發出隆隆的響聲,志願軍的攻勢勢如破竹。
志願軍進攻
反觀南韓軍隊,在志願軍炮火覆蓋的時候,就已經潰不成軍,不斷有士兵逃亡,而等到志願軍總攻發起時,前沿構建的防線一觸即潰。
南韓前線指揮官不停地請求美軍進行支援,美軍在南韓求援的第一時間,也派出了部隊,一支坦克炮兵部隊以及戰機空襲。
但是此時的志願軍兵鋒正盛,他們看見迎頭趕來的美軍立刻分兵穿插包圍合殲,美軍援助部隊還沒有發揮作用就損失殆盡。
在這之後,無論南韓怎樣求援,美軍都沒有再派出任何一支援助部隊,有的只有空軍支援。
7月27號,看著被志願軍打得抱頭鼠竄的南韓軍隊,李承晚再也說不出任何話語,金城戰役結束。
美軍撤退
此戰志願軍自身傷亡2.5萬餘人,擊斃俘虜聯合國軍5.3萬餘,金城戰役結束後,南韓軍隊實力大損。
此時美方代表出面,同意了志願軍的談判條件並且立刻在板門店舉行簽字儀式,至於李承晚,美方擔心南韓代表還會惹是生非,所以直接禁止南韓代表入場。
板門店協議的簽訂表示這場持續三年的朝鮮戰爭暫時畫上了句號,戰後志願軍依照條約撤回國內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