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路
1951年5月,作為被精心培養,並配備了最先進武器的韓軍第3軍團的番號被美軍撤銷了。
訊息一出,舉世輿論大譁!
這倒不是因為第3軍團番號被撤銷引起輿論大譁,而是第3軍團的番號竟然被“協助他們作戰”的外國軍隊給解散了,這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都是一件怪事。
可事件並沒有隨著第3軍團被撤編而停止,而是仍然在繼續發酵,各支韓軍部隊在隨後被直接編入了美軍,這就意味著韓軍在朝鮮戰爭中由過去作為一個國家的一支獨立存在的部隊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簡而言之,就是韓國陸軍司令部的作戰指揮權被剝奪了。
這可是件大事,並且,這個權力喪失後,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恢復。
那麼,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戰鬥,使得韓第3軍團被撤銷了番號,進而影響到韓軍陸軍司令部喪失了作戰的指揮權呢?
這還要從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開始談起。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爆發,志願軍第9兵團為左翼,第3兵團為中央突擊集團,第19兵團為右翼,在寬大200公里的正面戰場上,近20萬志願軍向“聯合國軍”發起了全面進攻。戰至29日,志願軍各部把戰線向南推進了50~80公里不等,遏制住了聯合國軍繼續向北推進的企圖。
但面對各部紛紛報上來的殲敵數字,彭德懷卻並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沒有成建制的殲滅美軍和南朝鮮軍隊,此次戰役就沒有完成預定的目標。
可是彭德懷也清楚,要想全殲美軍的一個建制部隊的難度是很大的,在很多戰鬥中,志願軍本來已經包圍了美軍,可是如果沒有快刀斬亂麻地予以殲滅,待到天亮之後,美軍就利用其在空中的優勢對我軍進行狂轟濫炸,進而接應被圍美軍撤離,這種戰例在朝鮮戰場上屢屢發生,而志願軍囿於裝備上的劣勢,又沒有什麼好辦法。最著名的就是在第四次戰役中的砥平裡戰役,幾個師番號的志願軍竟然沒有消滅被圍困的聯合國軍一個團級單位,這在以往的戰鬥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彭德懷決定,在五次戰役中一定要爭取成建制的殲滅美軍一部,徹底打破這個現象。
彭德懷在朝鮮前線 圖片來自網路
可戰役一開,雖然志願軍接連獲勝,但仍然沒有成建制的消滅美軍一部,並且有跡象顯示,和前四次戰役不同,聯合國軍的戰法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各部之間的銜接比較緊密,使得本來部署的大範圍迂迴戰術受阻,即使有個別小部隊強行迂迴到美軍後方,但是因為正面的志願軍攻擊不到位,就使得迂迴失去了意義,如果強行發難,在失去了正面部隊的策應下,不僅取得不了戰果,反而會被阻斷在美軍後方,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因此,到了4月29日,彭德懷認為,戰場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戰前制定的中間突破,兩翼迂迴的戰法已經失效,於是,彭德懷果斷地下令停止攻擊,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戰鬥結束。
雖然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但是連續捱了四次胖揍,哪怕反應再慢,聯合國軍也應該在戰術上進行改變了。
彭德懷判斷得沒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確實是改變了戰法。
其實,在第四次戰役發起之時,聯合國軍司令官李奇微就已經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不足以支撐志願軍連續作戰,只要是頂過了志願軍7~8天的攻勢,志願軍的給養跟不上自然就會停下進攻的腳步。於是,李奇微針對志願軍的這個特點,開始調整戰術。
具體的改變是:
其一、待到志願軍發起進攻時,一線部隊節節抵抗,有秩序後退。每天的後退距離以志願軍每夜攻擊的距離為準。
其二、夜晚駐軍時,各部以坦克在外圍形成一座鋼鐵屏障,遇到志願軍夜襲時不得擅自出擊,只能是依託坦克組成的鋼鐵屏障抵抗,待到天亮時在呼叫空軍支援。
其三、各部之間的銜接要緊密,不讓志願軍的穿插迂迴找到漏洞。
其四、待到7~8天之後,志願軍停止進攻的時候,再以坦克部隊為先導發起反擊,截斷支援軍後退的道路,大部隊隨即進行反攻。
就在彭德懷在苦思破敵之策的時候,前方的情報顯示,美軍在志願軍停止攻擊的時候,有了全線反擊的跡象。
必須要先發制人,不給美軍有充分的進行反攻的時間。如果讓美軍能夠充分的時間組織兵力反攻,那很有可能出現在第四次戰役後期出現的被動局面。
那麼,可以利用的戰機出現在哪裡呢?
戰機就在漢城。
此時的漢城已經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標誌了,而是一個代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有能力在朝鮮戰勝志願軍的一個標誌了。它在軍事上的地位遠遠沒有其在政治上的地位高。為此,無論是李奇微也好,範弗利特也罷,都把守住漢城作為關係到整個戰爭姿態的關鍵。
如果利用聯合國軍對漢城政治意義的看重,派出有力之一部壓迫漢城,勢必會使得美軍主力部隊不敢離開漢城周圍,而志願軍則可以調動部隊圍殲在東線的南朝鮮軍隊,進而開啟戰役的僵持局面。如果美軍出兵救援東線,那麼,威逼漢城的志願軍則可順勢再次攻佔漢城,如此一來,則可以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雙重打擊聯合國軍。
確實,此時的戰場態勢確實給了彭德懷機會。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的主攻方向在西線,隨著聯合國軍不斷撤退,就使得以南朝鮮軍隊為主體的東線成了出頭的椽子。加上前四次戰役,南朝鮮軍隊在志願軍的攻擊下不堪一擊,在西線發起進攻,一次殲滅一個或幾個南朝鮮師還是有把握的。
因此,彭德懷決定,主力向東移動,準備攻擊南朝鮮軍隊。
為了麻痺美軍,志願軍19兵團和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開始在漢城外圍進行一系列佯動,造成一副要攻擊漢城的假象。果然,志願軍在漢城外圍的一系列佯動使得李奇微上當了,他認為,東線和中線仍然是志願軍下一步的主要進攻目標,因為,他也開始了一系列的調兵遣將。先是往漢城方向增兵添將,加大火力輸出密度,又從東線調動了南朝鮮兩個師加強中線美軍第九軍的側翼。
李奇微的一系列調動確實是增強了美軍在側後方的力量,但是最靠近東線的第10軍的側翼就失去了強有力的保障,而這個缺口就是志願軍的主攻方向。
圖片來自網路
1951年5月6日晚,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打響。志願軍的作戰意圖是,中路第3兵團割裂美軍第10軍與東線南朝鮮軍隊的聯絡,東線的第9兵團和人民軍第3、5軍團殲滅南朝鮮軍第3軍團,然後再向縱深發展。
要論南朝鮮第3軍團的裝備,那是真沒得說,除了坦克部隊稍少之外,其武器的配備標準幾乎和美軍相同。之所以不配備太多的坦克倒不是美軍小氣,而是美軍認為,向北攻擊都是山區,坦克發揮不出優勢。
可是,戰事一開,精良的裝備並沒有轉化為優勢,在志願軍的攻擊下,韓第3軍團的第7師迅速潰退,這直接造成了第3軍團的側翼暴露在志願軍的攻擊火力之下。最要命的是,第3軍團司令劉載興接到報告,第3軍團後方的戰略要點五馬峙被志願軍佔領了。
劉載興很清楚這個報告意味著什麼:第3軍團的後路已經被志願軍切斷了。
事後證明,韓軍第3軍團之所以在3個小時內就崩潰,最大的原因就是五馬峙被志願軍佔領。
說起這個五馬峙,還真的有些故事在內。
本來,按照李奇微的部署,五馬峙應該是美第10軍的防區。可是令劉載興感到不安的是,這個在美10軍防區內的戰略要地正好還是第3軍團所負責戰線後方的後勤補給與撤退的必經之地。於是,劉載興就派出了一支部隊控制了五馬峙。
可是,令劉載興沒想到的是,自己派出的部隊卻被美第10軍給趕走了,理由是五馬峙地區是美第10軍的防區,美軍不允許在他們的防區內有南朝鮮軍隊的出現,害怕韓軍會妨礙他們的行動。
作為第三軍團後方的命脈,卻要掌握在美第10軍的手中,劉載興不放心,因此幾次向美軍提出,這個關係到第3軍團命脈的戰略要地應該由自己來守。最後,這個搞不清的官司打到了美第10軍軍長那裡,可得到回答卻是:韓國軍隊為什麼要部署在我的防區裡?請他們出去!
可是,五馬峙是第3軍團的補給線和撤退通道,卻不是美第10軍的補給線和撤退通道,美軍自然不會給予過多關注。
果然,韓第3軍團的第7師敗下陣來後,直接影響到了第3軍團,帶動著三軍團的第9師也開始潰敗。可當第9師萬餘人的部隊來到五馬峙這條通道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卻是志願軍的猛烈射擊。
接到訊息後,劉載興頓時驚呆了。自志願軍發起進攻開始,到在五馬峙遇到志願軍的強力阻擊,一共才3個小時的時間,志願軍難道是神兵天降?在3個小時內擊潰了第7師,又趕了29公里的路佔領了五馬峙,而且還是夜間行軍,這件事不可思議。
可事實就擺在眼前,劉載興只得組織兵力瘋狂向五馬峙發起進攻,期待著打通一條道路逃跑。
可現實再一次打了劉載興的臉,就在他派出了3個營的兵力想要奪回五馬峙的時候,只有負責火力支援的一個營與志願軍進行了交火,其他兩個營根本就沒有和志願軍交火就繞道而逃了。
劉載興此時還被矇在鼓裡,還以為負責進攻的兩個營準備偷襲呢,可等了1個小時也沒有聽到槍聲,他終於認識到,那兩個營已經臨陣脫逃了。
而此時,追擊而來的志願軍越來越近,炮擊跑的炮彈已經落在了公路上,韓第3軍團再也維持不住隊形了,瞬間,龐大的第3軍團迅速解體,兩個師的部隊四散而逃,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被拋棄。
要論戰鬥力,韓第3軍團就是個渣,可是要論逃跑,還真的沒幾個人能及。因此,五馬峙戰鬥,志願軍雖然大獲全勝,但斃傷俘敵的數量並不多,僅是繳獲了韓第3軍團3個師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
此役過後,美軍認為,正是由於第3軍團在3個小時內就失去了陣地,造成了前線迅速地崩潰,作為一支部隊來說,它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南朝鮮第3軍團被解散。
先不說第3軍團是否有存在的價值,但從美軍以一個協助作戰國家的身份,就能把主國的軍隊隨意解散來看,韓軍此時已經成為了傀儡。
第3軍團被撤銷後,韓軍上下紛紛表示不服。在韓軍將領眼裡,美軍之所以把第3軍團撤編純粹是為了推卸他們在前方作戰不利的責任,在他們看來,要撤編也應該撤美軍的編。
雙方爭論的焦點就是關於五馬峙的防禦問題。韓軍認為,正是因為五馬峙的失守才造成了第3軍團的總崩潰,而五馬峙失守的原因是美第10軍沒有接受建議在五馬峙地區駐防部隊,又對自己安排部隊駐紮予以了驅離,所以才釀成了這個嚴重的後果。
而美軍則認為,五馬峙的失守並不是造成第3軍團總崩潰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第3軍團的部隊在遭到志願軍攻擊時,戰力極其低下,在3個小時內就處於總崩潰,這才是造成此次潰敗的直接原因。
總之,雙方為了推卸在東線戰役失敗的責任吵得一塌糊塗。
但是,刀把子畢竟掌握在美軍手中,既然美軍認定韓軍不堪一擊,那自然也就是不堪一擊。再說,韓第3軍團的戰鬥力也確實很渣,以一個軍團幾萬人的兵力,竟然抵抗不住志願軍3個小時,這種軍隊也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
隨著韓第3軍團被撤編,美軍更大的後手仍在繼續,韓軍各軍團被拆分後編入了美軍各師,這就意味著在朝鮮戰場上,韓軍作為一支獨立存在的部隊的歷史已經結束,韓軍陸軍司令部完全喪失了作戰的指揮權。這一失去,就是70餘年,
朝鮮戰爭結束後,韓軍仍然沒有拿回戰場指揮權。直到今天,韓軍的作戰指揮權仍然在駐韓美軍手中。
圖片來自網路